孩子不聽話很難管?學會"情感引導法",尊重孩子,父母更輕鬆

導語:我堅信父母無需依靠強制或賄賂來獲得子女的合作,因為塑造孩子良好行為的根本保證是深厚的親子關係,這正是情感引導的核心。———金伯莉·布雷恩

兩三歲的孩子正是撒歡兒的年齡,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你可能並不陌生:

到了晚上,全家人都回來了,一起開心地吃完晚飯。吃完後大人各忙各的,吃飽喝足狀態好,孩子就在客廳裡面來回跑了起來,邊跑邊興奮地大叫。面對這種場景,你會是哪種父母呢?

1 控制型父母

大聲吼道:"爸爸在打電話,需要安靜。別再鬧了,你聽見沒?"孩子愣了下,腳步不由得放慢了。

2 放任型父母

媽媽一邊唉聲嘆氣,無奈地搖頭,一邊說:"太吵了!耳朵都震聾了。"但仍舊在洗衣服,沒有采取任何措施,放任孩子的行為

孩子不聽話很難管?學會

這兩種父母,第1種關注點在孩子的行為上,這種方式也許一時能夠控制孩子的行為,但接下來可能變本加厲。第2種方式,有點像"無為而治",雖然不喜歡孩子的吵鬧,但沒有修正孩子的行為,而是等到孩子的精力發洩完畢。

這兩種方法,都無法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也沒辦法讓孩子學會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和進行有效溝通。

此時如果你換一種方式,試著用平和的語氣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很興奮,很享受跑起來的感覺。但現在大家都需要安靜一會。如果你還想跑,媽媽帶你去樓下跑幾圈怎麼樣?"

這種情感引導的方式不但能夠停止孩子的搗蛋,還提供了一個親子溝通的機會,通過對孩子情緒的同情和理解給孩子建立了基本規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感引導:奠定父母與孩子親密關係的基礎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丹尼爾.格爾曼出版了劃時代的著作《情商》,首次明確提出了情感培養的概念。他認為一個孩子想要獲得成功和幸福的話,擁有良好的交際能力和情感智慧要比學業上的成就重要的多。

在這之後,美國註冊家庭兒童心理治療師金伯莉·布雷恩提出了"情感引導式教育"。

情感引導的本質是允許和鼓勵孩子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通過和孩子共同分擔責任,來建立一種"分享權力"的平等關係,以此來調動孩子內在積極性,讓孩子學會在成人幫助下自己解決問題,並學會如何與他人建立起良好親密的關係。

孩子不聽話很難管?學會

在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中,嗯哼因為小泡芙不給他玩具玩而生悶氣。看過節目的都知道,嗯哼對小泡芙喜歡的不得了,偷親不說還總喜歡黏著小泡芙。面對小泡芙的果斷拒絕,他說到:"那我就不是你的好朋友了。"然後轉身就跑開了。

面對兒子的情緒,杜江是怎麼做的呢?他先給了嗯哼釋放情緒的空間,之後才走到孩子身邊時,杜江並沒有認為哼哼不該拿玩具,而是把重點放在情緒管理以及如何做人這件事上,"你這樣太小氣了,男生不應該這樣。"短短几句話告訴嗯哼要做一個有胸懷的男生。

孩子不聽話很難管?學會

最終嗯哼也說出了"已經過去了,是我太小氣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做到了對小朋友天真無邪的尊重和保護,還帶有理性引導,其實就是一種"情感引導法"。

情感引導能幫助孩子學會表達並調節自己的情緒,還能促進父母跟孩子之間的溝通,加深親子之間的感情。通過情感引導的溝通、尊重和交流,幫助孩子認識到增進情感的重要性,成年以後也能更理解安慰他人的情感。溝通中他還能學到豐富的社交技能,幫助他更好的與人愉快相處。

情感引導如何進行?

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中她提出了"情感式引導"的概念,他把情感引導過程分為5步:播種、觀察和判斷、聆聽、體察並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情。

播種:提前讓孩子知道在特定情況下會發生什麼事情,以及你對他的要求是什麼。

比如打算帶孩子出去吃晚飯,可以在上車之前提醒孩子:等會兒到了餐廳要保持安靜,不要在過道跑來跑去,也不要大吵大鬧。

觀察和判斷:關注孩子的行為,什麼樣的情況最容易煩躁、吵鬧和沮喪?他個性是怎麼樣的?

比如知道某個玩具會讓孩子遇到困難,就要陪他一起玩,在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

聆聽:盡最大努力去認真傾聽理解孩子們說的話,包括他的肢體語言。

蹲下來與她視線齊平,與孩子進行眼神交流,讓孩子知道你確實在關注她。

●體察並理解:在孩子激動或情緒不好的時候,需要去接受並回應他的感受。

孩子不聽話很難管?學會

孩子不願意分享時,"你可以告訴他,這個玩具是你的,你有自主決定權。只是分享可以交到好朋友。你看你要選擇分享嗎?"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選擇。

●同情:當孩子經歷消極情緒時,要站在他的角度,而不是輕視他的感受或者轉移他的注意力。

孩子摔了一跤哭了,你可以輕輕的摟著她安慰道,"寶寶摔倒了,膝蓋現在很疼對不對??媽媽知道你疼,想哭就哭一會兒......那我們下次小心一點好不好。"

有研究表明,親密性關係的培養並不取決於父母對孩子行為的嚴厲約束和放任自流,而是取決於父母在孩子的幼年時期(0~7歲)時對孩子進行的情感引導。

怎樣做"情感引導式"父母?

①0-2歲,情感紐帶建立期

關注寶寶的每一個反應,掌握他的特點,清楚孩子什麼時候需要休息,什麼時候需要你的呵護和擁抱,100%回應寶寶的需求。讓孩子在安全範圍自由探索、發聲,激發他們的各項潛能。

研究表明經常被擁抱和安撫的人會哭得更少,更信任他人,也更加獨立。

現在的家長都很注意3歲之前的陪伴。我的對門鄰居為了更好照顧孩子,做了3年全職媽媽,如今孩子上了幼兒園才重新去上班。因為有保姆幫忙做家務,大部分時間她都在帶著孩子,她本身就個性溫柔,性格不急不緩,而且非常注重孩子之間的親子溝通和情感交流。

她喜歡跟寶寶說話,會模仿寶寶的奶音,來幫助寶寶建立發音信心。在這種有意識的引導下,孩子不到一歲就會說出很多單詞了。她還會經常給孩子唱歌,抱著寶寶隨著音樂節奏一起運動。只要孩子有需要,就會抱起她。之後孩子上了託班,剛去的一個星期也沒有什麼明顯的焦慮情緒,連老師都誇讚寶寶很有安全感呢。

孩子不聽話很難管?學會

當建立起父母與孩子的親密關係,孩子也就獲得了這種關係所帶來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②2-4歲,親密關係關鍵期

這一階段光靠情感引導是不夠的,要開始設定限度。在給予孩子無條件愛的同時,制定簡單明瞭的規則。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溝通對於引導孩子至關重要,家長需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真實的心理,幫助他了解自己的情緒並學會表達情緒。

教育家瑪麗·西迪·柯琴卡認為,如果父母能花時間來傾聽和回應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孤立和拒絕他們的話,孩子會更願意和父母親近。

因為小泡芙不願意分享玩具,嗯哼直接賭氣說出"那我就不是你的好朋友了"並且還轉身離開了。面對嗯哼的小性子,杜江選擇了讓孩子冷靜一會兒,過了幾分鐘才去安慰兒子。期間一直採用的是平等溝通的心態,跟兒子傳達的意圖是,"男孩子不能太小氣。"同時教育兒子:玩具是小泡芙的,人家有權利不給你玩。

循循善誘的方式也讓嗯哼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並很快就表示已經過去了。

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同時表達你的期待。讓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逐漸冷靜下來,認知到自己的問題並能改正。杜江這種方式就是"談心法"。

孩子不聽話很難管?學會

父親安慰傷心的孩子

對於兩歲以上的孩子,都可以運用這種談心的方式。兩歲以下的孩子,建議最好使用

轉移注意力法

當孩子當眾哭鬧、耍脾氣時,而你十分憤怒、尷尬時,請把孩子帶到沒有人的地方。不要當眾讓孩子難堪,尊重他的感受,並指出他的錯誤,和他討論解決的方案。

兩三歲的寶寶想象力正處於全面發展時期,相對於指揮與命令,鼓勵合作會更加有效。一些有趣的形式更容易讓他們接受,比如以孩子喜歡的毛絨玩具或者手偶的名義來發布指令,更容易贏得孩子的合作哦,像我們家就有一隻小橙狗,當寶寶不願意時,我會假裝小橙狗的語氣說:“穎寶,媽媽已經擠好牙膏了,再不刷牙,就沒辦法陪我一起睡覺哦!”這時,她通常哈哈笑一陣,然後就自己過去刷牙了。

4-7歲,情感正向引導期

這一階段的孩子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達到了足夠的智力水平來依據自身想法和感受作出一些決定,但在情感表達和交際技巧上,仍然需要我們的指導。讓他有健康的表達情感的機會,在設定的限度之上,引導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閨蜜的孩子在上幼兒園中班,她說孩子最近變得特別"專橫",幼兒園老師好幾次提醒她要注意孩子的打人行為,而且已經有家長來給老師"提醒"了。其實閨蜜很無奈,還不是受表妹孩子的影響。前段時間因為家裡有事情將兩個孩子放在她家裡住了一個月,這期間3個小朋友一起玩,表妹的那兩個孩子,小的7歲了,大的9歲,天天吵吵囔囔,罵人、打架,閨蜜都煩死了,自己的孩子也學會了這些。原本在學校還是挺溫和的一個孩子,轉眼就學會了打人、說髒話的壞毛病。

孩子不聽話很難管?學會

孩子會步入專橫,除了自己沒有被重視,還有可能是出於對成人或哥哥姐姐行為的模仿。所以這階段要引導孩子好好說話,提醒他要友善的態度對待別人。發生矛盾時給予他理解和指導。培養孩子寬闊的胸懷,別因為一些小事就和小朋友計較。

情緒不良時,引導他可以用語言或者圖畫或者運動來抒發、宣洩情感。可以鼓勵他自己想辦法來解決問題和應對挑戰,如果他需要你的幫助,可以提供一些建議。面對孩子調皮搗蛋無傷大雅的行為,可以選擇性忽略,並且偷偷觀察孩子的表現,只要做出正確的行為,大人就該大大的讚賞。

無論怎麼樣,孩子終將成大,不要試圖改變他,無條件的接受他的個性,他就會帶著信心和激情去生活。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如果父母雙方能用情感引導的方式對待彼此,就更可能培養出快樂的孩子,如果父母之間能夠做到心意相通,儘量避免激烈的爭吵,並能達成合適的共識的話,就等於是為孩子樹立了良好溝通的楷模。當出現分歧時,以一種互相尊重的方式心平氣和地解決,讓孩子明白,即使關係好,也會有不同意見,但這並不影響什麼。

孩子不聽話很難管?學會

情感引導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情緒。在掌握語言能力之前,通過情感引導可以教會孩子在幼年合理控制自己的焦慮;隨著年齡長大,情感引導法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感情被父母接受,學會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情感引導讓孩子懂得調控、學會溝通,更能理解、尊重他人,良好的情商能力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END-

我是穎媽,一孩媽,育兒達人,多平臺育兒原創作者,多平臺簽約作者。喜文字,樂分享,我手寫我心。更多好文期待你的關注。

覺得有幫助,記得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