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組獎勵組內不公平的解決鑰匙:相對成績

年齡組獎勵組內不公平的解決鑰匙:相對成績


昨天所聊話題《用馮國平博士儋馬半程年齡組第一名解說年齡組獎勵的成績倒掛現象》一出,馮國平博士即留言道:“設想這樣一種場景:五歲一個年齡組,年齡最小的(35、40、45、50、55、60、65、70等)比最大的(39、44、49、54、59、64、69、74等)快了一秒獲得年齡組第一。問題出來了:年齡組獎本意就是減少因不同年齡絕對成績有差異而帶來的不公平,但是在五歲一個組內,不公平也存在。”


這正是我今天要聊的年齡組獎勵的第四個不足:年齡組獎勵的組內不公平問題。


年齡組獎勵相對於簡單粗暴的名次獎是更趨近公平的,但其自身的不公平並未徹底消失,正如馮博士所說的那樣,仍存在不公平。35歲以一秒之差贏39歲,那是真贏嗎?是低水平“贏”了高水平。其實質也是一種成績倒掛。


年齡組獎的設計者沒看到這個問題嗎?肯定看到了。但一個思路是忽略不計這種相對小的不公平(這種不公平將永遠存在);另一個則是沒有辦法妥善解決(想解決而找不到辦法)。總不能一個年齡一個年齡地獎勵吧。把問題問到這兒,也就打住了,不會有下文了。


但現在我們找到辦法了,那就是用相對成績解決它。這是問題的關鍵:必須得有解決之道。


用相對成績獎勵辦法的巧妙之處是,並不粗分或細分年齡組了,而是將年齡的要素涵蓋在相對成績之中。年齡是相對成績三要素(性別、年齡、成績)之一。


小結一下。年齡組獎勵主要有四點不足:1、男女參與度不同,男多女少,獎金卻一般多,女子佔用了較多獎金資源;2、各年齡組的獎金一般多,但各年齡組參與人數多少不等,導致獎金分配不均衡;3、成績倒掛現象(低成績拿高獎,高成績拿低獎)幾不可免,不公平;4、年齡組獎勵畢竟是個比較粗放的方式,獎勵不夠精準,五歲一組,低齡佔優,XX歲及以上,就更粗放了。


分四期講述,到今天,講述完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