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勞動者--人民日報看重慶--重慶--地方--首頁

4月26日,渝中區長濱路,雷家坡立交建設工地,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好轉,該工程正有序推進。記者 龍帆 攝

4月24日,興隆場車站運轉車間司機劉富恆正忙於駕駛調車機對中歐班列(渝新歐)進行解體編組。疫情發生以來,劉富恆一直堅守在崗位上,駕駛著調車機按指令在密如蛛網的編組場各個股道之間轉換,將裝載貨物的集裝箱車體進行復雜的“排兵佈陣”。記者 張錦輝 攝

4月23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發熱門診,感染科護士正在為市民進行鼻咽拭子採樣。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該院感染科全員、全程、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大戰,為防治新冠肺炎作出了重要貢獻。記者 謝智強 攝

4月26日,重慶川儀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儀表裝校高級技師李鴻,正在生產線對儀表進行檢測。在復工復產後,李鴻作為技術帶頭人帶領全部門人員放棄雙休時間,每天工作11個小時,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記者 羅斌 攝

4月23日,江北區寸灘街道頭塘社區,社區副書記張璐(中)將口罩和酒精送到83歲的獨居老人孫桂馥家中。疫情暴發以來,她不僅擔負了片區57戶169名居家隔離人員的“一對一”管理與服務,還主動請纓承擔起社區3戶出行不便群眾和2戶密切接觸者的照料工作,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首席記者 崔力 攝

4月9日,奉節安坪鎮三沱村,貧困戶黃天亮在查看年初嫁接的臍橙樹苗長出的新芽。黃天亮是村裡唯一一戶尚未脫貧的貧困戶,他將通過提高臍橙產量、增加臍橙銷量,實現年底脫貧。記者 萬難 攝

4月26日,中國郵政沙坪壩區分公司陳家橋營業部攬投員石應培為市民送快遞。疫情防控期間,在部分社會快遞企業停工的情況下,石應培等郵政攬投人員,每天要面對相當於日常投遞量五倍甚至十倍的包裹,每天工作近15個小時。記者 羅斌 攝

4月28日,重慶醫科大學免疫研究中心,金艾順教授(左)正在指導團隊成員做實驗。3月底,該中心成功搭建抗體快速篩選技術平臺,並獲得新型冠狀病毒全人源單克隆抗體。這一突破為後續進一步篩選新冠病毒中和性抗體提供了關鍵核心技術平臺。記者 龍帆 攝

4月21日,秀山縣陳建友龍鳳花燭工作室內,陳建友正在製作龍鳳花燭。作為市級非遺秀山龍鳳花燭的傳承人,50歲的陳建友從16歲起就跟隨父親學習這門非遺藝術,30多年來通過他不斷地創新和變革,秀山龍鳳花燭的名氣也越來越大。記者 齊嵐森 攝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我們真誠地給勞動者點贊、為奮鬥者喝彩,向全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致以誠摯的節日問候。

美好的生活離不開勞動和奮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無論你是每天都在路上奔跑的快遞小哥,還是與精密儀器為伴的科研人員,亦或是肩負傳統文化傳承的非遺工匠,用雙手創造未來,用汗水澆灌美好,你就是最美的人。

人生因勞,動而精彩,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用愛崗敬業、甘於奉獻、精益求精的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詮釋了勞動創造的豐富內涵,激發出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此時,我們更需懷著真誠之心,向先進榜樣看齊,學習並繼承他們身上洋溢的主人翁責任感和艱苦創業精神,讓勞動創造成為時代發展的鏗鏘之音。

勞動最美麗,勞動最光榮。今天,我們用一張張傳遞著勞動溫度的照片,展示各行各業普通而平凡的勞動者身影,以此向勞動者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