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4种回应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让你与孩子的关系更亲密!

前几天,带孩子在小区里玩,遇到她的小闺蜜甜甜,两个孩子经常在一起,也就和带甜甜的阿姨比较熟悉了。甜甜有个姐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去年刚考上重点初中。

阿姨告诉我:甜甜的姐姐偷偷拿了家里的钱,离家出走。走到半路被她拦下来,正在拉扯的时候,孩子的妈妈来了,淡定地抢过孩子的钱包,当着孩子面对阿姨说:“阿姨,我们走,钱在这里,她能走到哪?“说完这位妈妈扬长而去。

阿姨还接着说:“妈妈经常暴打孩子,什么都看不顺眼。我都看不下去了。”

学会这4种回应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让你与孩子的关系更亲密!

学会这4种回应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让你与孩子的关系更亲密!


听到这里,非常心疼孩子,可以想象这个孩子回去以后还会遭受什么样的暴力行为,所以孩子苦苦哀求阿姨:“阿姨,你放过我吧,我会被她打死的。”孩子在看到自己的妈妈拿着钱包扬长而去,自己还不如个钱包,心情一定“心如刀割”。

这不是网络小说,活生生的例子发生在我们周围。

这位妈妈对待孩子教育的方式:对孩子习惯性使用暴力,忽视孩子的任何感受,以至于逼孩子离家出走。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例子是个极端,现在的父母疼爱孩子都来不及,那舍得打呢?更不会忽视孩子的感受。

可事实上,父母常常轻视、低估、不认同孩子的感受。

比如以下几个场景:

场景1: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进家门就喊到:“妈妈,我肚子饿。”

“你刚在幼儿园吃了饭,饿什么饿。”

场景2:孩子玩耍的时候摔倒了,哇哇直哭,父母可能会说:“男子汉,勇敢点,不疼。”

场景3:孩子的小金鱼死了,之后告诉妈妈:“妈妈,我的金鱼死了”

“别难过,宝贝”或者“别哭了,我再买一条就可以了。”

孩子还是哇哇大哭“我就要那个小金鱼。”

妈妈逼急了:“已经答应你再买一条了,你怎么不听话!”

........

长期不尊重感受,导致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舌剑唇枪。也让父母觉得孩子太逆反,说什么都不听。

学会这4种回应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让你与孩子的关系更亲密!


在美国家教类畅销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中提到:

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

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

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

也就是说,孩子与父母站在了对立面,从根本来说是父母与孩子相处出现了问题,让孩子有了不好的感受。

父母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看到的景色本身就不一样。

就好比你看到的是蔚蓝的天空,孩子却关注地上的蚂蚁;

你在感叹风景很漂亮,孩子却在注意地上的小水洼。

你喜欢逛商城,孩子却觉得全是裤子、腿、鞋子一点都没趣。

站在孩子的视角,理解接纳孩子的感受,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一旦孩子清楚自己内心的想法,更有助于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那父母要如何回应孩子的感受呢?有四点建议:

1.安静专心的倾听。

有时候孩子并不需要父母给他讲很多大道理,或者给他很多建议,当孩子难过的时候,一个拥抱,认真的听孩子倾述他的想法,认同他的痛苦,可以帮助孩子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或者事情。

学会这4种回应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让你与孩子的关系更亲密!

学会这4种回应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让你与孩子的关系更亲密!


2.用“哦........" "嗯......" "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感受并没有对错,可能孩子的有些观点你并不赞同,但是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用这些语气词来回应他,孩子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说教的父母,需要的是一个倾听的朋友。

3.说出他们的感受。

父母用"生气、高兴、害怕、沮丧说出孩子的感受,更能让孩子学习到什么叫沮丧,什么叫害怕,通过认同自己的感受,孩子也会关心到别人的感受。

心理学家曾经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简笔画画了很多脸部表情,比如生气,高兴,害怕等等,他们把这些简笔画拿到学校给孩子们看,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学校里的小霸王他们是分别不出别人的表情,他们看到“生气”,也会觉得“很正常的表情呀,没什么呀。”以至于这些小霸王伤害了别人,还会觉得:“我没怎么样呀,她怎么就哭了。”

所以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感受,也让孩子明白了别人的感受。

学会这4种回应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让你与孩子的关系更亲密!

学会这4种回应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让你与孩子的关系更亲密!


4.父母不要直接给出建议,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让孩子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后果,鼓励孩子思考他应该怎么解决问题。

比如早上睡懒觉迟到了,让孩子尝试迟到的后果;

比如三番五次叫孩子吃饭,孩子都不来,半小时孩子再过来的时候,饭桌上已经没有孩子的饭了。

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而非处罚孩子。

孩子需要在过错中摸索成长,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减少对父母的依赖,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学会这4种回应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让你与孩子的关系更亲密!

学会这4种回应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让你与孩子的关系更亲密!


说到这里,也许有的父母会问:“接纳孩子的感受,那是不是什么要求都要顺着他?那不是惯着他吗?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在尝试着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也一直在试探父母的边界,什么事情可以做,做到什么程度,什么事情不可以做.父母要有一个边界,在自由中设立规则,一个模糊不清的边界,只会让孩子不断冲破你的底线,最终成为娇惯。

最后孩子并不需要一个说教或者高高在上的父母,他们大多数需要被重视,接纳和尊重,这也是孩子和父母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

关注:淼淼妈妈Vicky,前人的思考,我们的阶梯,让我们一起成为学习型父母!

#有话职说第4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