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哀嚎的影視業裡,這家公司絲毫不慌,因為五年前做對了這些事

2020年的夏日將近,電影市場卻分外冷清。國家電影局預計,2020年全年票房損失將超過300億。

2020年第一季度,萬達電影虧損5億。華誼兄弟副總經理葉寧離職,原因是其主投電影《八佰》和《手機2》連連遭遇上映危機,致使去年公司虧損40億。曾出品《戰狼2》和《流浪地球》等爆款電影的北京文化去年虧損20多億,並引發一出財務造假,挪用資金的羅生門。

一系列暴雷事件中,似乎少了一家公司的身影。


一片哀嚎的影視業裡,這家公司絲毫不慌,因為五年前做對了這些事


魔童燃爆的那個夏天

回首2019年的電影市場,恍如隔世。那時,用心打造內容的電影人不斷用過硬的作品點燃票房,《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其中的重磅炸彈。

《哪吒》的出品方彩條屋影業正式進入大眾視野,其實從《大聖歸來》熱映後,彩條屋影業就發佈過一系列動畫電影計劃,只是當時沒有多少人認為他們能成。


一片哀嚎的影視業裡,這家公司絲毫不慌,因為五年前做對了這些事


2015年,光線傳媒成立彩條屋影業,專注開發動畫電影。目前已推出的動畫電影有《大護法》、《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昨日青空》,即將推出的有《姜子牙》、《妙先生》、《深海》、《大聖鬧天宮》、《鳳凰》、《鬼列車》等作品。


一片哀嚎的影視業裡,這家公司絲毫不慌,因為五年前做對了這些事


《哪吒》橫空出世的那個夏天,人們才真正關注彩條屋的佈局,也真正認識到這是一群認真做動畫的電影人。

在等待電影市場復甦的日子裡,平日忙碌的電影人難得有時間停下腳步認真思考。

時隔一年,筆者再來談談彩條屋影業究竟做對了哪些事情,以及彩條屋的佈局和決策能給其他影視公司帶來哪些啟發?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就

《哪吒》不只是創造了中國動畫電影的票房奇蹟,也超越了眾多真人電影的票房。

最終,《哪吒》的票房超過50億元人民幣,在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上僅次於《戰狼2》。

彼時,各路人馬輪番上陣,無論是電影人、媒體人,還是廣告商和網紅,人人都想從中分一杯羹。


一片哀嚎的影視業裡,這家公司絲毫不慌,因為五年前做對了這些事


一時間,圈裡分享的標題都是這樣的:

“壞小子”哪吒:傳統IP創新,做對了什麼?

《哪吒》為什麼突然成了爆款?

最醜哪吒贏得最佳票房,光線傳媒改寫翻身神話?

《哪吒》票房瘋狂破紀錄 爆款背後是電影寫了66稿

哪吒成功的背後,是中國動畫從業人員的不認命、不服輸

……

目之所及,耳之所聞,無不是讚歎混著哀嘆,驚喜透著不甘。

讚歎和驚喜是針對哪吒的創作團隊和背後的公司,哀嘆和不甘是針對自己和團隊。


沒長遠的眼光就不要怪環境沒創造爆款的機會

經過媒體的深扒,很多人都知道《哪吒》、《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背後的公司分別是以導演為主的可可豆、十月文化和彼岸天。

也知道了他們背後都有同一家公司的影子——彩條屋影業,而彩條屋是光線旗下專門做動畫的公司。

很多人驚呼,光線怎麼這麼有眼光!

其實,早在2015年10月,光線剛成立彩條屋影業時,就公開了彩條屋投資的13家公司名單和計劃內的22部影片。


一片哀嚎的影視業裡,這家公司絲毫不慌,因為五年前做對了這些事


請記住這些動畫公司:可可豆動畫、十月文化、彼岸天、藍弧文化、全擎娛樂、光印影業、玄機科技、顏開文化、中傳和道、魔法動畫、易動傳媒、通耀科技和青空繪彩。

接下來十年,你我將逐步看到他們合作打造的中國神話宇宙,其中囊括了動畫電影、遊戲和漫畫。

很可惜,當時我清楚地記得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彩條屋要麼在炒作IP圈錢,要麼心比天高。

很明顯,大家心裡都有一個答案:命比紙薄。

然而就像《大聖歸來》裡的大聖找回自己的那一刻,就像《哪吒》裡哪吒不服天命的那一刻,他們就是命硬!


一片哀嚎的影視業裡,這家公司絲毫不慌,因為五年前做對了這些事


2015年10月是什麼時候?是國內動畫人在絕望多年後,突然迎來了石破天驚的《大聖歸來》。彼時圈裡的投資人眼紅《大聖歸來》的成績,卻又觀望居多。

中國動畫電影一沒有成熟的風格,二沒有成熟的流程,三沒有成熟的主創。想從美國大廠和日本老廠裡搶食,難如登天。

所以圈內人士多判斷這是個意外,想要偶然成為必然,太難。

不成熟就不能做嗎?

誠然,大家都喜歡摘果子,不喜歡種地、澆水和施肥,除非這些苦活、累活由別人買單。

試想,如果這些最苦的部分由別人做了,那麼果實也就輪不到你們摘了。


一片哀嚎的影視業裡,這家公司絲毫不慌,因為五年前做對了這些事


不成熟就不敢做,這是隨大流的思維。隨大流沒錯,先行者鋪路,追隨者好走。

只是既然隨大流就別有做爆款的心。

如果披荊斬棘的開路者沒有一身傷痕,那條路必然已有人走過。

無論是公司還是創作者,想要爆款,就別怪壞境沒機會。每年爆款就那麼幾部,沒有一部爆款是機會恰好,條件成熟時產生的,相反,大都是一開始不被看好,過程中又飽受質疑,幾經磨難,歷經數載才看到曙光。

機會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這話,是對於急功近利的團隊和浮躁的創作者說的。


沒伯樂的素質就不要怪團隊沒創造爆款的能力

現在有些電影人,為沒早點發現導演餃子而遺憾。說實話,說這話的人,筆者可以斷定,即使當初你認識餃子,你也不敢投資他做電影。

先不談市場和資金,捫心自問,你敢不敢用只做了一部短片的人做長片?

有沒有識得千里馬的慧眼?有沒有啟用新人導演的膽魄?有沒有助力新導演的能力?

這個行業,很多人出於各方面原因,不看作品,多談經驗。如果導演沒有長片,或者拍過的長片票房不好,大概率就無法進入候選人的名單。


一片哀嚎的影視業裡,這家公司絲毫不慌,因為五年前做對了這些事

《哪吒之魔童降世》 導演 餃子


當然,大家各有難處,電影風險太高,新人導演萬一辜負了信任,參與人和投資者都會很難堪。

相互體諒,無可厚非。只是如若不具備伯樂的素質和條件,最好不要奔著爆款去。

好好做內容,穩紮穩打,先保證不賠,再穩步上升,說不定,下一部就是爆款。

說到底,打鐵還需自身硬,想找千里馬,首先得是伯樂。

發現人才的眼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魄力和為導演提供專業團隊的能力,三者缺一不可。

從《泰囧》到《戰狼2》,從《我不是藥神》到《流浪地球》,再從《大聖歸來》到《哪吒》,無不印證著一個事情——中國電影,爆款都是“意外”。


一片哀嚎的影視業裡,這家公司絲毫不慌,因為五年前做對了這些事


不妨回想一下,上面提到的哪一部電影是上映前就被大多數人看好的?

不妨瞭解一下,這些電影在立項初和創作中的困難?

不妨設想一下,你我回到這些項目的起點,是否做得出正確的判斷?

就動畫來說,每年畢業季的優質學生作品數量之多、題材之廣、質量之高都讓人激動不已。

僅舉兩例:中傳畢設《識途》和國美畢設《風雪山神廟》,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看看。


一片哀嚎的影視業裡,這家公司絲毫不慌,因為五年前做對了這些事


就筆者早年的觀察,中國最好的動畫人才集中在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和中國美術學院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其中中傳在早年間可謂是培養中國動畫人才的NO.1,如今國美也迎頭趕上。

早年,國內動畫電影看不到希望時,這些充滿靈氣的畢業生要麼轉行進入遊戲行業和廣告行業,要麼畢業後到美國深造,隨後留在迪士尼、夢工廠等美國大廠。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電影人或受限於團隊,或受限於自己,無論經驗多豐富,都難以保證從創意往後的每一步都能做好,每一次選擇都準確。

電影本就是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行業,只是需要明白,人和是基礎。

人和是專業素養,眼光、魄力和能力,缺一不可。

否則,有了天時地利也是別人的天時地利,與我無瓜。


沒潛心做內容就不要怪作品沒創造爆款的氣質

劇本兩年,製作三年。歷經66稿劇本,6個版本的分鏡,分鏡從5000個鏡頭修改到2000多個鏡頭。

製作涉及60多家制作團隊,1600多名製作人員,僅“江山社稷圖搶筆”一場的草圖就做了2個月,完成4個月,結尾的幾大特效段落測試時間就超過3個月。


一片哀嚎的影視業裡,這家公司絲毫不慌,因為五年前做對了這些事


點映後,觀眾驚呼電影會成為爆款,導演餃子卻因為製作過程太過艱辛,“困難到麻木”,以為大家在鼓勵他。

以上羅列的數字,不瞭解動畫製作的人應該無法體會其中的艱難,尤其是放在國內的動畫產業尚不完善的情況下,這種字面上的艱難乘以5-10倍就是實際的困難。


一片哀嚎的影視業裡,這家公司絲毫不慌,因為五年前做對了這些事


《哪吒》之於中國動畫產業的意義猶如《流浪地球》對於中國科幻的意義,也許很多人認為這個位置應該是《大聖歸來》的,但相信接下來的幾年,大家會意識到《哪吒》對於動畫產業體系和人才吸引的意義。

細數爆款,無一不是開發數載,下苦功做劇本,服化道、攝導表、剪輯和音視效等各部分都沒明顯短板。

人類的大腦很敏銳,觀眾能輕易捕捉到作品是否用心,主創是否有能力。

用心的電影人不少,有能力的卻不多,想做爆款就得兩者兼備。一部電影的誕生過程九死一生,其中的很多環節,除了有審美和智力的較量,還有管理和執行的智慧,這些都需要潛心為內容服務。

用心又有能力的電影人在每一部作品上都會百分百付出,且知道如何付出。即使如此,他們也不敢確定作品是否能成功,更遑論這個行業裡還存在數量龐大的老油子和會忽悠的新人。

老油子和會忽悠的新人接觸一個項目往往輕言項目的難度,接操盤提供一個極具性價比的成本方案,有些項目負責人很容易在算賬上掉進這個黑洞。


一片哀嚎的影視業裡,這家公司絲毫不慌,因為五年前做對了這些事


如果一個項目是老油子和會忽悠的新人深度參與,項目的前期往往不會順利,大概率會因為不遵循創作規律導致劇本不斷推翻或者反覆,創作人員丟失了清晰的方向,隨著開機日臨近,劇本無法達到理想的程度便倉促開機。

倉促開機的後果是籌備不足,各方面都無法精益求精。開機後邊拍邊改,工作人員和演員都難以發揮最佳的創作狀態,要麼延期要麼低要求趕進度如期殺青,最後再把問題都留給後期,後期處處制肘,只能盡力挽救,談不上二度創作。

即使大家都不滿意,既然拍出來了,抱著給投資人交代的心理,或者萬一上映後能賺錢的幻想,宣發跟進,最終進入大眾視野。

結果如何?可能沒有賠太多,也可能真的賺了錢。但是,絕不會有一部賺大錢,更不會有一部爆款。


結語

這個行業裡有很多老闆只是想賺快錢。這類老闆只會算賬,不懂電影,也無電影追求。他們不遵循電影規律,無論再精明,最終也可能鎩羽而歸。

內容是根本,希望喊這句口號的電影人心底裡真這麼認為,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在複雜的取捨中,不輕易妥協甚至犧牲內容。

電影,無論你看做商品,還是藝術,都不是單純用算賬能算清楚的領域。

畢竟,電影是第七大藝術。藝術這事兒,不管可以溢價多高,都要先是一個好東西託底,否則,賣不了高價,還讓人笑話。

願所有電影公司都能從光線傳媒的佈局中得到啟發,願所有電影人都能認識到用心和才華做電影才能收穫爆款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