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不做官,實際是比做官的貢獻還大,他的退讓換來了更多人才

賢臣是國家的棟樑,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大能,古代禮賢下士的例子太多了。為了能夠讓名人為自己的國家效力,他們求賢若渴。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歷史上一個有名的求賢,禮賢下士的故事。

看似不做官,實際是比做官的貢獻還大,他的退讓換來了更多人才

主人公自然是我們所熟悉的劉秀了,劉秀當年起兵南陽。後來奪得天下之後,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同學嚴子陵。在上學的時候,嚴子陵就是博學多才。不是過目不忘,不僅如此,對待事理方面更是比平常人高處許多。他為了自己獲得更多的知識來到了太學,並在太學裡遇到了劉秀。劉秀通過與他交談,知道了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舉全國兵力去尋找嚴子陵,突然間有人告知,嚴子陵正在河邊釣魚,劉秀親自的跑到那個河邊。趣向老同學問好。可是嚴子陵絲毫沒有做官的慾望,不斷的推三阻四。劉秀說了你不做官去我們京城玩幾天吧,嚴子陵不得已去了京城。安排好食宿之後,劉秀就派人過來說服他,讓他去做官,可是嚴子陵絲毫沒有做官的意思。

看似不做官,實際是比做官的貢獻還大,他的退讓換來了更多人才

過幾天劉秀區召見他讓他來到了皇宮,來到皇宮之後徹夜交談,當年的往事,想想都是痛快。晚上睡覺的時候,兩個人還在一起睡覺。嚴子陵為了測試劉秀是不是真心的,便把自己的腿放在他的肚子上,但是劉秀絲毫沒有生氣的意思,可見劉秀真的是求才若渴。做到了這裡要誰誰都會感動,都會去做官。嚴子陵仍然保持自己的特色,不願意做官。

也許有人就會問了。君主對你那麼好,為什麼你不去做官呢?其實嚴子陵這樣做有他的道理。君主對自己的同學都這樣三番五次的去請同學做官,那麼天下所有的讀書人肯定都知道這是一個明白事理的君主,那麼以後肯定會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匡扶漢室。所以說,嚴子陵不是不想去做官,而是想拋磚引玉。將來吸引更多的人才,為國家效力。後來過了很久,劉秀想起了他,還是繼續召見他,可是他仍然不去做官。到最後死亡,劉秀痛哭。

看似不做官,實際是比做官的貢獻還大,他的退讓換來了更多人才

名人做事都有他自己的道理,可能看似是這個意思,實際上卻與這個意思背道而馳。嚴子陵看似是迴避做官不為朝廷效力,其實更是他的退換來了國家更多人才的進,他的所作所為正是為國家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