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曲賞析41 極富魔幻色彩,李斯特《死亡之舞》

古典名曲賞析41 極富魔幻色彩,李斯特《死亡之舞》

曲目介紹

《死亡之舞》——李斯特

1849 年,李斯特於旅行意大利期間創作了《死亡之舞》,據說靈感源於他在比薩的一個教堂墓地看到的壁畫《死的勝利》。這是一首單樂章的鋼琴與交響樂隊的作品,主題旋律《憤怒的日子》出自中世紀一首詠唱“末日審判”的宗教歌曲,而這個主題也曾被柏遼茲用於他的《幻想交響曲》第五樂章和《安魂大彌撒》中的《末日經》。在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裡也能聽到這個主題的影子。

古典名曲賞析41 極富魔幻色彩,李斯特《死亡之舞》

樂曲開始,鋼琴先彈出沉重有力的《憤怒的日子》主題,象徵死神降臨時的腳步聲。隨後音樂發展為五個極富魔幻色彩的變奏樂段:第一變奏是“中庸的快板”;第二變奏由鋼琴彈奏主題,右手以六連音伴奏;諧謔曲風格的第三變奏活潑生動;第四變奏從慢板加快到急板;第五變奏由鋼琴以賦格方式開始,之後演變成諧謔曲風格的稍快板。最後,樂曲結束在鋼琴快速彈奏的華麗旋律中。

在這五個樂段中,作曲家一共變奏出二十六個音樂形象,有活潑的,也有嚴肅的;有優雅的,也有粗魯的;有幽默的,也有笨拙的。鋼琴的各種技巧在這裡都得到了登峰造極的呈現,意境的營造也是極盡神思妙想。如此表達哀悼之情,也算得上獨樹一幟,李斯特無愧於“鋼琴之王”的美譽。

作曲家

古典名曲賞析41 極富魔幻色彩,李斯特《死亡之舞》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出生於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前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斯特是19世紀最輝煌的鋼琴演奏家。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啟發,決心在鋼琴上創造出同樣的奇蹟。他的演奏風格繼承了克萊門第、貝多芬的動力性鋼琴音樂傳統,發展了一種19世紀音樂會的炫技性演奏風格。

作曲方面,他主張標題音樂,創造了交響詩體裁,發展了自由轉調的手法,為無調性音樂的誕生揭開了序幕,樹立了與學院風氣、市民風氣相對立的浪漫主義原則。

李斯特追求的是一種令人眩暈的、具有炫技特技的鋼琴演奏風格:極快的速度、響亮的音量、輝煌的技巧、狂放的氣勢令當時的人們為之陶醉。這種輝煌浪漫、極富個性的鋼琴演奏風格,確立起歐洲鋼琴演奏藝術史上影響最大的一個流派。

李斯特將原來背朝聽眾的演奏位置變為側面,使演奏家的情感與聽眾更易溝通,而且形成了輝煌浪漫的極富個性的鋼琴演奏風格,他與同在巴黎的肖邦一起將鋼琴藝術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日金句

古典名曲賞析41 極富魔幻色彩,李斯特《死亡之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