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評:淬鍊幹部“硬作風”啃下深貧“硬骨頭”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專門印發通知,加強對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七省區紀委監委2020年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指導,要求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履職盡責,不斷創新方法,以持續深化專項治理工作的實際效果為實現全面脫貧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天下之事,行之貴力。儘管我國脫貧攻堅已經取得決定性成就,目標任務接近完成。但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未摘帽的52個國定貧困縣,全部位於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甘肅、寧夏、新疆等七個省區,是最難啃的硬骨頭。脫貧攻堅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唯有切實加強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打贏脫貧攻堅戰“兩手抓”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監督,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繃緊弦、加把勁,方能攻克最後的深貧堡壘。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是中國共產黨立下的軍令狀,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幹部作風是決戰決勝這場硬仗的基本要件,越到最後越要緊繃政治責任這根弦。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主動扛起責任擔當,對標對錶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倒排工期、強力推進,層層壓實責任,級級傳導壓力,重點圍繞春耕生產、勞務輸出、“兩不愁三保障”、疫情防控戰脫貧攻堅戰的“戰時”政策落實、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意見整改等方面持續發力,克服“等”的思想、“慢”的作為,自覺與黨中央要求對標對錶,強化責任擔當,集中精力加快推進脫貧攻堅。

各級各部門要把作風建設當做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硬槓槓,深入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實施分類施策,採取更具針對性的政策舉措,積極穩妥推進脫貧攻堅各項重點工作,聚焦深度貧困加強幫扶,加大就業扶貧力度,強化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要把糾正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決把脫貧的工作重心落在“戶”上,把歸納脫貧攻堅待辦事項等形成的任務清單、梳理巡視巡察反饋問題等形成的整改清單,進行“類”的轉化、細化到“戶”,有效形成以貧困戶為紐帶、為連接點的責任體系,使脫貧攻堅主客一張圖、上下一股繩、幹群一股勁。在人力、物力、財力等幫扶投入上,把立足點放在貧困戶,對貧困村的“戶”、非貧困村的“插花戶”一視同仁、均衡用力。要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嚴格考核開展普查,嚴把退出關,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繼續淬鍊“打鐵必須自身硬”的幹部作風,持續開展全力保障脫貧攻堅決戰決勝,集中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繼續“盯住縣裡的權,盯住鄉里的情,盯住村裡這個點”,做到資金、項目、微腐敗發生在哪裡監督就要跟進到哪裡,堅決防止個別人趁脫貧攻堅之機“最後撈一把”。持續加強對脫貧攻堅相關職能部門督導檢查,立足於精準、著眼於實戰、下沉於攻堅、取決於克難,堅決杜絕越是臨近收官,越容易出現督查考核“滿天飛”、基層幹部“陀螺轉”、貧困群眾“冷眼看”的形式主義。

山高高不過人,路長長不過腳。只要我們淬鍊絕對過硬的作風、增強絕對過硬本領、練就絕對過硬功夫、擁有絕對過硬實力,就能啃下難啃的硬骨頭。只要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鬥,一定能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李愛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