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管中窥豹,还是以偏概全,“写实派”作家方方并未写实?

方方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都好几个月过去了,热度尚未减下来。最近,台湾的邱毅和黄智贤,还专门为此录播了节目,对方方事件的前后进行剖析。人们批判方方,是出于自尊心受到伤害,民族形象受到损毁,是因为她接受了不怀好意的西方国家借此做文章,诋毁我们的祖国。客观地说,方方确实文笔不错,但她缺乏作为一名作家的良知。

是管中窥豹,还是以偏概全,“写实派”作家方方并未写实?

作家方方

这位以“写实派”著称的作家,并不写实。

方方是某作协重要人物,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誉为“新写实”派代表作家,是国家一级作家,还是曾经做过电视剧编剧、电视专题片撰稿人,直至目前,她还曾担任过文学界一些重要赛事的评委。方方的作品耐读,有人将她与鲁迅比较,那自然是比不上的,在当下来说,水平确实不错。

  • 二十世纪的方方作品。《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桃花灿烂》《大篷车上》(处女作)等,整体呈现着写实的气象,善于还原生活与描写心理。这是方方成为写实派重要作家的原因之一,她的作品在文学圈是有影响力的,跟其他知名作家一样,也有很多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 二十一世纪的方方作品。《春天来到昙华林》《武昌城》《民的1911》《万箭穿心》《乌泥湖年谱》《汉口的沧桑往事》《方方日记》等等,短篇小说多半收录于她的《方方文集》。她的《万箭穿心》还被搬上了荧幕,虽然写的是一位平凡的女人,却写实地还原了一个群体的生活状态。
是管中窥豹,还是以偏概全,“写实派”作家方方并未写实?

《万箭穿心》剧照

作为文学作品,我们相信方方作品中的人间烟火,哪怕它是虚构的。鲁迅先生也喜欢将很多真实的事件写到一个人身上,这样更能使得文中的人物具备代表性,能够引发更多读者的共鸣,是一种手法。但是,如果是写实,就要尽可能客观、真实,有依有据,然而今年方方以日记的方式罗列了一本《方方日记》,她仍然惯用“写实”的手段,去记述那个身处悲痛之中的城市,她的写法确实是真实的,一点也不假:听说、听朋友说,朋友的朋友说……

文学界有很多“惨”的,但方方可能是“最惨”的一位,因为她听说了所有负面信息,却一点正能量都没有接收到,不知道她是怎么承受的“压力”,竟能够挺过来,然后反驳那些“极左”的人们。透过“方方事件”,我们看到,“写实派”原来是这样的写实法,让人大跌眼镜。

是“管中窥豹”,还是“以偏概全”?

难道方方说的就一无是处了吗?不是的。方方拥有敏锐的触觉,善于抓取一些生活现象、故事细节,去深刻剖析事件背后的本质,这也是作家的职业素养之一。这次事件中,引发大众热议的《方方日记》我相信也是出于这样的站位,以个人视角去透视人间。我们说“以小见大”“管中窥豹”,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是管中窥豹,还是以偏概全,“写实派”作家方方并未写实?

但是没有实践和调查,确实是没有发言权的,一位伟大的作家,绝对不会无端虚构。然而方方选择性忽视正面能量,目光只局限在道听途说的层面,又要以此引起人们的公愤,结果真的是引起“公愤”了。或许疫情期间,方方真的是受到了一些限制,但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这样的限制,确实是有必要的。

勿论说前几个月最严重的时间段中,很多国人都会自觉居家,就是现在,很多人都还会自觉戴口罩。这难道是自我限制“自由”吗?不,不是的,这其实才是为了自由而斗争的表现。是人类同病毒、同自然界、同自己的斗争的表现。

从写实的角度来说,在实施一些限制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并不恰当的方式方法,这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护生命。我们应该理性去看待,这不代表接受其“不恰当”的行为,而是要以此为戒,逐步改进

是管中窥豹,还是以偏概全,“写实派”作家方方并未写实?

但是纵观2020年的前五个月,我们更应该看到瑕不掩瑜。相对于抗击病毒过程中的一些不足,那些冲锋陷阵、投入一线的战士们,那些毛遂自荐、勇往直前的志愿者们,那些食不能安、寝夜不能寐的医护人员,难道不是更应该受到关注吗?

人们片面地揭露和批判“假丑恶”,却对真正的“真善美”充耳不闻,以为可以管中窥豹,却不料以偏概全了。

作家的伟大与渺小。

2020年之前,我经常听到“方方”的名字,她是喜欢文学的朋友们,常常谈论的人物。以前是从圈子的角度去“认识”这位作家,但是从今年的事件来看,我想到了这个话题:作家的伟大与渺小。真的,从很多世界著名作家的身上,我们能够获得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力量,更能够看到作家伟大的形象,但是从方方的《方方日记》,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位作家本质上的价值观扭曲。

是管中窥豹,还是以偏概全,“写实派”作家方方并未写实?

西方国家与媒体,一直以来都在找寻我们的缺点,以防“出师无名”,但凡有一丁点的瑕疵,就面临被放大千万倍的幕后操作。敌人亡我之心不死,正因此我们行事向来倍加小心,尤为谨慎。本着作家的基本良知,就应该中立看待事件各方,更应该冷静观察事态走向,然而那些徒居高位的作家,连基本实情都不清楚,就要站出来扭曲事实,并且甘为邪恶用心者使唤,以此为乐,实在是玷污了文学这片净土

这里,我们并非针对方方一个人,也不例举其他人,而是对比“世界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这个人物大家都不陌生,在方方事件发酵的时候,他就开始在媒体发声了,他在西班牙《国家报》上的那篇文章,根本没有经过现场调查。我很纳闷,现在的作家都很喜欢“隔空取物”“凭空捏造”的吗?不知道这样的诺贝尔奖得主,他们的行为,是否仍然符合诺奖设立时的初衷?

是管中窥豹,还是以偏概全,“写实派”作家方方并未写实?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标尺,伟大与渺小,稍稍对比,高下立判。我们从这些作家的身上,隐约感受到了现代文学的没落,似乎全世界的作家都在浮躁,这或许是多元时代的瞬间放大,让人们目不暇接、疲于应对的侧面反映吧。

“卖惨”是某些人赚取同情、关注,满足虚荣心的捷径,作家也善用此道。

赵本山的小品我们都不陌生,《不差钱》中的一个片段,我记忆深刻。说本山大叔带着鸭蛋要上《星光大道》节目,所以在饭店安排了一次饭局,让鸭蛋自我介绍,并加上一段“哇哇大哭”的获奖感言,鸭蛋当即就哭着“笑”出了声。这段幽默的剧情,反映的正是一部分人卖惨的操作,又比如电影中常有这样的情节,胆小鬼生死存亡的时候,总会“上有老,下有小”的卖惨一番,然后神奇般获得谅解。

“卖惨”抓住的是人们的同情心,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作家在运用此道的时候,在自己身上往往更加夸张。我认识一位青年作家,他写诗歌就喜欢喊痛,他本人活泼健康,却天天写“骨头痛”“心脏痛”“偏头痛”……好几次见面我都想直接问他“为啥这么痛”?可是一看到他活泼乱跳的样,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但奇葩的是,他的作品曾经入选某中学课外读本,想来还是“痛”得到位的。相信熟悉文学圈的朋友,或许对“骨头痛”“心脏痛”“偏头痛”等病症怕是也见过的。天天无病呻吟,好像全世界欠了他一个亿一样,好像他自己才是正义的化身……真痛还可以理解,假痛就实在……

是管中窥豹,还是以偏概全,“写实派”作家方方并未写实?

卖自己的惨权且不论,卖别人的惨,就不好理解了,关键卖的也多半是些虚构的惨,这就是上面提到的所谓“揭露”假丑恶。我们回到方方事件本身,方方并没有透过现象,看到事件真正的本质,《方方日记》里面有两种人的惨,一种是她自己认为的“自己的惨”,一种是她没见过的“别人的惨”,这些“惨”集中在一起,看似描绘了一个无能的组织、一个痛苦的国家、一座被遗弃的城市、以及一个被伤害的群体,然而事实终究证明这些都是罔顾事实。

这样的作家,他们所谓“揭露”和“批判”,实际上只不过是喜欢“揭短”而已,是一种赚取同情、关注,从而满足虚荣心的捷径

作者:咕噜八

申明:本文由“传统文化咕噜八”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