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維的啟發:好吃的東西到底要不要留到最後?

如果一桌精緻的美味擺在你的面前,你會先吃自己最喜歡的菜還是把它留到後面再吃?很多人估計沒想過這個問題。但如果說不先品嚐最喜歡吃的菜,後面就有可能吃不到,你的選擇還會和之前的一樣嗎?

逆向思維的啟發:好吃的東西到底要不要留到最後?

每天我們都要面對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比如今天的菜量比較小,你不先吃等你再想吃的時候,菜沒了;或者是自己還沒怎麼吃就沒了胃口;又或者是發生了突發的情況,需要馬上離開等等。也就是說,從吃飯這件事上來說,如果把喜歡的食物留到最後再去吃,就無法保證一定吃得到。

逆向思維的啟發:好吃的東西到底要不要留到最後?

有人是這樣做的:先去吃自己喜歡的菜,把不確定的因素先排除掉。也有的人認為後面也許還有更好的,所以並不著急去吃喜歡的菜。對於無法預測的事情,聰明的做法就是儘可能在風險來臨之前把想做的事做完。先思考事情的預期結果,然後再從結果去逆向思考目前應該做哪些事。我們大多數人習慣順向思考,從現在思考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儘可能為將來做準備。問題就是,因為沒有對結果及可能面臨的困難進行預估,很多人當下的努力缺乏目的性,對於未來的發展過於樂觀,造成事前的準備不足,失敗的幾率也增大了許多。

逆向思維的啟發:好吃的東西到底要不要留到最後?

這就是順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的區別。逆向思維從預期結果來規劃目前的行動,儘可能的降低風險和不確定性。順向思維是依照現在的情況去努力奮鬥,對於風險和不確定性預想不足,很可能會因為一些情況造成對於目標的偏離。如果努力的方向錯了,即使付出的再多,也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逆向思維的啟發:好吃的東西到底要不要留到最後?

說起來容易,真換成了自己置身其中,往往是當局者迷。比如自己經過精心挑選的一隻股票,買進後卻一直比較低迷。這時候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是不是還要繼續堅持下去。很多時候,我們為了挽回損失,對原來的持有的股票還抱有希望,結果越陷越深。想要避免偏離自己的目標,最好的選擇就是馬上止損,換一隻股票。做生意是同樣的道理,對於已經失去競爭力或者形勢不好的經營業務來說,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將資金投入到可以掙錢的業務上,比挽救一個勢頭不好,又佔資金的業務不知要強多少倍。

逆向思維的啟發:好吃的東西到底要不要留到最後?

煲粥總結:世事無常,落袋為安。既然對未來無法把握,那就做好現在的。只要有預期和麵對突發事件的準備,事情就不至於到失控的地步,主動權就依然還在自己手中。

歡迎關注(煲一鍋知識的粥)加速成長!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轉發、收藏一下哦~ 期待您的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