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三十豆腐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日前,顏寧在接受《人物》採訪時,面對記者提問:現在很多人都在說焦慮,你過了40歲,會有什麼焦慮嗎?

她回道:

我沒有焦慮。我覺得大家總是自己畫地為牢,杞人憂天。你真那麼忙的時候,哪有時間焦慮呀。以前20歲時,覺得一個人到了40歲那該多老了呀。可真到了這個年齡才發現,其實是前所未有的好。

三十而立,對現在的人來說,太難了。比如做科研,30歲好多人都還沒有獨立呢,更談不上而立了。現代人跟過去的壽命不一樣,改成四十而立才對。

“女人三十豆腐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以前流行一句話: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

二十出頭是含苞待放的青春美少女,一過三十,沒出嫁的叫老姑娘,出嫁了的就是黃臉婆。

幸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獨立意識和自我價值漸漸覺醒,已經有很多像顏寧一樣的女性發現,年齡已經不是禁錮女性的魔咒,很多時候,反而是增加女性魅力的催化劑。

01 四十而立,立事業

現今社會九年義務教育規定,6歲才能上一年級,9年小升初,3年高中,4年大學畢業就已經22歲。

隨著女性朋友自我價值的覺醒,很多人大學畢業後,都會選擇而讀碩士、博士。這樣算下來,差不多就已經27、8歲了。

此時走入社會,一般都是從基礎做起,需要時間才能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女強人,功成名就。

就像顏寧:

清華畢業後出國留學,碩博連讀畢業後留校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直至30歲回國,成為清華最年輕的女性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此後,她設立自己的實驗室,每天做十幾個小時的實驗;攻堅時刻,她幾乎日以繼夜地在實驗室做實驗。

終於,在37歲這一年,她率團隊攻克了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在國際生物界引起巨大反響。

39歲時,為了跳出舒適圈,她又前往留學時的母校任教,被普林斯頓大學聘為終身講席教授。

如今42歲的她,不僅多篇論文發表在權威科學雜誌上,還被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並獲得魏茨曼婦女與科學獎和求實傑出科學家獎。

20多歲時即便出國留,她也花了很大的力氣才達到獨立做實驗的水平。30歲時,雖為博士生導師,但還沒有成就。直到如今40多歲,才功成名就。

對於顏寧而言,數十年如一日專研某一個領域時,時光的流失不僅不是羈絆,反而是經驗的積累,成果的疊加,得以造就她如今在科學界無人可撼動的地位。

縱觀顏寧這半生,心思篤定的她一直不受外界干擾,遵從自己的內心,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女人三十豆腐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很多像顏寧這樣女子都明白,嘴長在別人身上,別人愛怎麼說自己管不著;但是,自己的人生,卻要自己一步一步走下去。

不管時光如何流逝,她們始終心無旁騖做著自己的事業,活成一道光,照亮了整個女性世界。

02 四十而立,立心態

董卿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認為陳數才是優雅女子的典範。

作為長笛演湊家的母親,經常身著希臘古典式白裙,眉眼含笑的看著臺下——這一場景給了陳數極大的震撼和磨滅不去的印象。

父母親所在的演奏團時常要外出演出,因為沒人看顧,她總是跟著歌舞團輾轉各地,耳濡目染之下,她也迷上了舞臺,11歲時,考上了北京舞蹈學院附中。

22歲那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試鏡成方圓的音樂劇《音樂之聲》,成功獲得角色並演出成功後,導演鈕心慈對她說,她可以去試試上中戲。

經過一番思考,她毅然辭職,離開如魚得水的東方歌舞團,捨棄即將到手的單位分的房子,苦戰9個月,以超過170分的成績,考進中戲,從一個舞臺臺柱子變成一箇中戲的學生。

可是,歌舞劇畢竟和演習有所不同,所有的一切都得重新開始。她開始細細打磨自己的演技。

直到30歲時,在《新上海灘》中因方豔芸一角,才得以被大眾認識。

“女人三十豆腐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此後十年,她在每一部作品中的表現都被奉為經典,《傾城之戀》中白流蘇,《鐵梨花》中的“鐵梨花”等。而每一部戲中她所呈現出來的狀態和氣度,都讓眾人驚歎。

20歲時對前路的彷徨,30歲時事業的磨鍊,才造就如今優雅從容的她。

心思通透的她說過:“一定要對自己的本質有一定的信心和保養。當青春的氣息越來越少,只有你的心在做內在支撐。”

俞飛鴻也說過:“我也怕老。但我覺得女人要善待自己,儘量保持一個美好的狀態,這是可以的。如果你要去跟時間對抗,永遠活在某一個年齡,永遠活在別人的讚譽當中,這是不可能的。

歲月從不敗美人。

真正的美人,美在氣度,美在狀態,美在舉手投足間的風情。

時光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能帶走我們的容顏,卻帶不走我們的心態。

只要我們願意,將心態放好,沉澱自我,任時光流逝,我們的心,也能永遠年輕。

03 四十而立,立新起點

1970年出生的原夢園早年讀大專畢業於信陽師範學院,被分配到新鄉一首中學當老師,然後專業。後來一家人隨著工作調到上海的丈夫搬到了上海,開始了陪讀的生涯。

孩子考上上海大學後,不需要陪讀的原夢園突然沒有事情可幹,她心裡很難受,覺得必須學個什麼東西才行。

“女人三十豆腐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2016年,46歲的原夢園報名參加了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成人高考。

她對也想考研的兒子說:“我要做你的榜樣,我到復旦等你。”

等兒子到了考研時間,她又陪著兒子一起復習,一起考復旦的研究生。想著母子一起考研,就覺得很幸福、很浪漫。

可到了真正考研的時候,雖然已經48歲的她學起來肯定比較吃力,特別是英語,她說:

“既然要考,肯定要全力以赴。我就是比人家多花時間,不斷地重複,一直在重複。我比年輕人至少多花了三倍的時間。在備考的700天裡,每天都被單詞,一天都不敢懈怠,也不敢去玩。”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

考研成績出來後,她不僅順利進入了複試,後來也順利拿到了研究生入學通知書。

經歷了20歲時的青澀,走過了30歲時的按部就班,直到40多歲,原夢園還能找到人生新的起點。

時間從來不是停止一個人前進的阻力,不思進取才是。

活到老,學到老,也並不是一句口號,它需要行動力。

04 四十而立

很多時候,當我們一邊抱怨女人40歲無處可安放,一邊又混吃混喝等死過日子,自然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的夢想開花,羨慕嫉妒恨也於事無補。

時光這架無形機並非不可駕馭,無視它即可與它和平相處。

哲人西塞羅曾經說過:

人並不隨著歲月的積累而衰老,而是隨著沒有良好的心態而老。

雖然歲月增添皮膚上的皺紋,但也只有熱情冷卻時,精神才會枯萎、鬆散。

只要我們精神不老,40歲的女人,把自己當成20歲來活,即便瑣事纏身,只要合理安排,事業、運動、學習必能一樣不落,照樣能活出20歲的精彩。

“女人三十豆腐渣”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願我們歷經歲月,即使鶴髮雞皮,仍舊童心未泯。

作者:銅豌豆,一位喜歡文字的二胎寶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