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從喊你"媽媽"到"媽",孩子3個隱藏的心理變化家長不可忽視

當孩子從喊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

大部分孩子小時候都是叫“媽媽”,不知道從那一天開始,卻逐漸由叫“媽媽”變成了“媽”。

從“媽媽”到“媽”,難道只是為了省事?難道就只是少了一個字?

那天凌子在我身邊玩,因為擔心疫情,我不停的刷手機心裡充滿了悲傷,她自己在玩車子玩玩具,他突然往我身上拱爬到我腿上,我沒在意順手摟住了她,過了一會聽到她輕生喚了聲“媽媽”竟睡著了。

當孩子從喊你

看著她睡著的小臉,想到她一臉驕傲的說“這是我媽媽!”,世間再大的傷痛都能化解。

孩子是父母行走世間所有的勇氣,珍惜他的那聲“媽媽”

當孩子從喊你"媽媽"到"媽",孩子3個隱藏的心理變化家長不可忽視

作為家長真的不該忽視,因為這也預示著你的教育方式應該發生變化,提前知道,你就會更輕鬆地應對孩子的叛逆期,跟孩子的親子關係也會更加融洽。

當孩子從喊你

意味著孩子渴望獨立,家長該學會放手了

由“媽媽”變成“媽”,一字之差,卻意味著,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學會放手了。

孩子希望獨立,有了自己的想法,總想證明自己的能力,不想再像小時候那樣,處處被媽媽呵護著。

這個時候,作為家長,不應該傷心,更不應該強制的去控制孩子,否則只會引來孩子的反感和逆反。我們需要給孩子更多的個人空間,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

當孩子從喊你

意味著我們的教育方式也要發生改變

孩子小時候,很多家長習慣於命令式的管教,居高臨下,缺乏對孩子的尊重,而這種教育方式到了孩子的青春期後,很容易使孩子逆反,造成親子關係的惡化。

當孩子從叫你“媽媽”變成“媽”,家長也應該由原來的命令式的教育,需要轉變為朋友式的情感教育。你會發現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談心,比命令有效的多。

當孩子從喊你

意味著孩子長大了,開始在意別人的看法

作為父母,我們都經歷過那個成長期,小時候叫媽媽,更多的是一份依賴,一份撒嬌。

上了中學後,身邊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說“我媽……”,聽多了以後就習慣了,有時候有的同學說“我媽媽”,反而讓人覺得太矯情了,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太作,也就逐漸的改了過來。

而真正自己當媽以後,當女兒第1次叫我一個字“媽”的時,還真的有一點心酸,那一瞬間突然覺得孩子長大了。

當孩子從喊你


“媽媽”和“媽”,相差的不只是字,更多的是一份感情,希望各位寶媽們不要忽視,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才能讓孩子快樂地成長。

我是@凌子的麻麻,你家孩子什麼時候開始稱呼為“媽”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