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鲜卑族,被称为五胡,他们的民族历史你了解吗

鲜卑族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先世是商代东胡族的一支。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至西刺木伦河流域。曾归附东汉。匈奴西迁後尽有其故地,留在漠北的匈奴10多万户均并入鲜卑,势力逐渐强盛。西元2世纪中叶首领檀石槐被鲜卑各部推为"大人",建立包括宇文、慕容、拓跋、段、乞伏等部的军事联盟,分东、中、西三部,各部均置大人统领。东汉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鲜卑以游牧为生,善骑射,所制"角端弓"为古代有名的武器。檀石槐死後鲜卑部落联盟解体。十六国时期鲜卑的慕容、乞伏、宇文、拓跋等部都曾建立政权。特别是拓跋部於5世纪中建立北魏王朝,统治北部中国达140馀年,并竭力促使鲜卑人汉化。内迁的鲜卑人则逐渐转向农业并与汉族融合。

中国历史上的鲜卑族,被称为五胡,他们的民族历史你了解吗

鲜卑族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其族源属东胡部落,兴起于大兴安岭山脉。中国古代东胡系民族。居于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因此为族名。鲜卑族名"鲜卑"一词,在秦汉文献中,以不同的译音形式出现过:"师比"、"犀比"。然其时鲜卑离中原较远,南隔乌桓,其文化影响大都间接而来,所以仅指一种胡服的带或带钩。

中国历史上的鲜卑族,被称为五胡,他们的民族历史你了解吗

部族与政权兴衰:鲜卑是与乌桓同时兴起的东胡另支。东汉初年,活动于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鲜卑仍为匈奴役属。随着北匈奴势力衰耗,鲜卑开始边年出兵攻击北匈奴。公元85年,鲜卑与南匈奴、西零及西域各族共击北匈奴,迫使其中逃循。公元87年,鲜卑再次大败北匈奴,斩杀优留单于。公元91年,东汉政府和南匈奴对北匈奴进行了致命打击,北匈奴西迁。鲜卑趁势占据了漠北地区,留在漠北的匈奴十余万落并入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

公元2世纪中叶,鲜卑民族中涌现出一位勇健而有智略的首领——檀石槐。鲜卑在檀石槐带领下大断壮大,统一了鲜卑诸部,建牙帐于高柳(今山西阳高县)北三百余里的弹汗山(今内蒙古商都县附近)仇水(今东洋河)。随后,檀石槐率部北拒丁零,东败扶余,西击乌孙,南扰汉边、尽据匈奴故地,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事部联盟。但联盟随檀石槐的死而瓦解,继起的是不断强大的拓跋鲜卑。

中国历史上的鲜卑族,被称为五胡,他们的民族历史你了解吗

鲜卑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牧歌、思乡曲、叙空事歌、战歌等体裁。从歌词观之,其风格刚健清新,粗扩豪放,富又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北魏统一蒙古高原后,太武帝从漠北迁来30余万帐落敕勒人(汉称丁零,亦称高车)。5世纪中叶,生活在阴山一带的敕勒人大都已鲜卑化。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草牧歌,"其歌本为鲜卑语,易为齐言",已成为千古绝唱:"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中国历史上的鲜卑族,被称为五胡,他们的民族历史你了解吗

鲜卑人的宫廷音乐也有许多建树。《真人代歌》,亦称《北歌》,是鲜卑语宫廷歌曲。其内容为"上述祖宗开基的所由,下及君臣废兴之足迹。"北魏宫廷中每日早晚均唱此曲,并有丝竹伴奏。前秦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局面后,苻坚又于公元378年派军南向进攻东晋,企图统一全国,淝水之战为东晋谢玄所败。由于国力大伤,鲜卑和羌族上层分子,乘机脱离前秦控制,各自建立政权,3年间相继出现了后燕、后秦、西燕、西秦、北魏、后凉六个政权。分裂林立的各个政权,经过10年左右的相互战争,后燕灭西燕,拥有北方东部地区;后秦灭前秦、后凉,拥有北方西部地区;后燕与后秦东西相对。公元395年,后燕攻北魏,惨遭失败而衰落,分裂为南燕、北燕,北魏则强盛起来。北方西部,匈奴、鲜卑、汉族上层分子又扩张势力,先后建立了南凉、西凉、北凉、夏四个政权。北方又呈现分裂割据局面。各政权统治者纷争战乱50多年,使北方的农业生产遭受到极大破坏,是历史上北方各族人民极度痛苦的时期,直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了这种局面。

中国历史上的鲜卑族,被称为五胡,他们的民族历史你了解吗

北魏末年的农民大起义动摇了统治者的基础,内部发生变乱。公元530年,魏孝庄帝杀死了专权的尔朱荣,尔朱兆(尔朱荣弟)又杀死北魏孝庄帝,立元恭为帝,政权又为尔朱氏所握。后来尔朱氏又为其部将鲜卑化的汉人高欢所灭,高欢杀元恭,另立元修为帝(魏孝武帝)。元修为摆脱高欢所控,从洛阳出逃,奔镇守关中的将领宇文泰。此后,北魏分裂为两个政权:高欢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宇文泰杀元修,立元宝炬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

中国历史上的鲜卑族,被称为五胡,他们的民族历史你了解吗

西魏在汉化很深的鲜卑人宇文泰执政下,国势日盛,公元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废魏恭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公元560年,周武帝宇文邕采取了一些经济政治的重大举措,国势日渐强大。北齐与北周东西对峙。公元576年,北周发兵攻北齐,先占晋阳,继又东进,577年攻陷北齐邺城,北齐亡,北方归于统一。周武帝灭北齐后,又进军南方的陈朝,取得了长江以北的土地,北周领域扩大,为后来隋朝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中国历史上的鲜卑族,被称为五胡,他们的民族历史你了解吗

隋唐以来,鲜卑已不再作为政治实体和民族实体存在,但他们的后裔却在这两个朝代居于重要地位。隋唐的建国者杨、李二家即是鲜卑化的汉人,而他们的母、妻又是汉化的鲜卑人。至于两朝的达官显宦有很多鲜卑人--位至宰相的就有20余人,其他如尚书、侍郎,地方上的都督、刺史,更不胜枚举。这不仅表明了这时北方与中原的民族融合的深度,也显示了鲜卑人在社会重要性方面的广度,如隋代筑造学家宇文恺,《切韵》作者陆法言,唐初权相长孙无忌,中唐诗人元稹,直至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等,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