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土識小|悲天憫人的老兵


風土識小|悲天憫人的老兵

60多年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張富清 圖片來自網絡

前些時日,看到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的事蹟,深受感動。這位96歲的老人,在為建立新中國的戰鬥中,他獨自炸燬了敵人的兩座碉堡,繳獲兩挺機槍、彈藥四箱。戰鬥結束,他死裡逃生,但突擊組的另外兩名戰友卻再也沒有回來。在部隊,他保家衛國;1955年他退伍還鄉,本可以有更好的崗位,他卻選擇去當時湖北最偏遠、條件最艱苦的來鳳縣安家落戶。。

這是一箇中國共產黨黨員、一個老兵的赤子情懷。前幾天,從新聞媒體上,我也看到了一位叫湯姆·摩爾(Captain Tom Moore)的二戰老兵,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在自家花園裡行走籌款,把得來的善款捐獻給治療疾病的英國國民保健服務人員(NHS),他本想籌款1000英鎊,結果經過網絡傳播,籌得了二千萬英鎊。我想兩位老兵,服役於兩種社會制度,99歲的湯姆上尉的情懷與96歲的張富清老戰士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但是,我以為,兩位老人身上,又有相通之處,這就是悲天憫人的情懷。

活了差不多一個世紀的老人,他們都已經脫俗了,從人性上看,他們都帶著滿滿的愛,深深的情,展示了人文關懷。張富清老人,深藏功名,一直保持著普通一兵的本色。湯姆·摩爾老人通過行走吸引善款,回報社會。在當前全世界的抗疫鬥爭中,兩位高齡老人在給後生小輩上課了。他們的身體力行,以風燭殘年的餘燼,來踐行人類“愛”的關懷,也是為抗疫盡到一個老兵的責任。比那些整日在媒體面前醜陋表演甩鍋的政客,要高尚得多,也高貴得多。病毒不分國界,戰疫不分你我。不用說什麼大道理了,人格上的高尚與卑鄙立馬顯示出來。那些動輒甩鍋的無恥政客,顯得是那麼猥瑣和渺小。

我平時讀東西方哲人的散文,常常感受到一種“悲天憫人”的感覺,悲憫,意謂:哀傷而同情。悲:指慈悲,對人間的苦難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情感。憫指的是同情,這個“同情”不是泛泛意義上的可憐,而是指對人間苦難中的人並不輕視蔑視甚至可憐,折射出一種博大的愛。

是的,悲憫是世上最溫柔最有震撼力的東西,是人性中“善”的具體表現,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經得起風雨的洗禮。正如弘一法師在圓寂前,再三叮囑弟子把他的遺體裝龕時,在龕的四個角下各墊上一個碗,碗中裝水,以免螞蟻蟲子爬上遺體後在火化時被無辜燒死;還有一個叫正如一個名叫胡佛的美國人在邊境地區豎起了藍色旗幟,為那些“招人恨的非法移民”建了若干供水站,為的是不讓非法越境者渴死在偷渡的路上。弘一法師和胡佛的做法,都是仁慈的悲憫,或是有對生命的憐憫和敬畏之情,或是有對苦難的同情之心,都是一種大愛,都閃爍著人性的光輝,在新冠病毒肆虐的當下,太需要這種人格力量了。

中國民間一直有信奉觀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習俗。我想,在全人類都處於新冠肺炎病毒的威脅之下,我從中英兩國的老戰士身上,學到了“悲天憫人”的精神世界。雖然悲天憫人,雖然較多地用於佛教、道教之中,但與人道主義精神是並不牴牾的。

2020年4月20日於滬上五角場凝風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