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溺孩子,為什麼不能將其培養成有責任心的人,反而會變得自私自利呢?

木子撩文


個人覺得,孩子性格的首要決定因素是父母,在家中,父母過於寵溺,什麼事情都由著他,慣著他,什麼問題都繞開他,不給他正視的機會,不給與正確引導,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性格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認為什麼事情都是他自己最重要,所有的人都應該讓著他,都應該圍繞著他!家庭教育,呵護他沒有錯,但是應該在一定範圍內,他正確的事情,堅決給與支持維護,他做錯的事情,堅決給與糾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孩子寵愛,更應該給他合適的教育,合理的引導,對性格的塑造,不應該是聽之任之,當然,不是說打罵,應該用更合理的方式讓他去明白!個人就挺認同,朋友式的家庭教育,這樣,更能夠傾聽到他的內心,也有助於他以後在學校在社會上更快地融入!


皮皮豬說玩具


前兩天剛寫過一篇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可以看下

在這裡我再簡單說下,給你解釋下孩子為什麼越寵溺越容易自私,不懂得感恩。

無論是任何的事物和行為,只有你為之付出了努力,你才會珍惜,才會喜歡TA。

就拿戀愛來說,如果男方為女方傾盡了所有,而女方只是享受,從來沒有為男方付出,那麼在這段感情中,無疑是男方更加珍惜,而女方可能就覺得無所謂。因為付出的越多,從行為上來解釋就是愛的越多,不然他不會這樣的付出。相反,女方一點也捨不得委屈自己,從不為對方付出,只能解釋是她不愛對方,所以也就無所謂。


在付出與感情上,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你愛他,才會付出更多;反過來也是成立的,你付出更多,你就會覺得你更愛他,不然你就無法解釋你為什麼捨得付出這麼多。

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理解為什麼父母越打孩子,越阻止孩子玩遊戲,反而孩子喜歡玩遊戲。因為從行為上看,如果父母打壓孩子,孩子應該就不去玩了。但是他們現在卻不畏艱難險阻依然去玩,就只有一種解釋:就是孩子真的非常、非常喜歡遊戲。也就是說,父母的打壓不僅沒有打消孩子的遊戲熱情,反而助長了他們對遊戲的熱愛。

明白了人的這個心理機制,我們再來看父母寵溺孩子的行為。

因為孩子只是享受,從來沒有為家庭、為父母付出,他們從心理上就只能解讀自己不愛父母、不愛家庭,不然他們為什麼不替家庭、父母付出呢?

所以,要想讓孩子懂得感恩,愛父母、愛家庭,其實很簡單,平常就要多麻煩孩子,讓孩子為家庭多付出就是了。


肯定式教養


家長對孩子的愛毋庸置疑,但愛也是講究方式的,若寵愛過了頭就是溺愛了。如果孩子習慣了家長所有的付出或包辦等,會認為這一切都是正常的應該的,其實也就是家長剝奪了孩子成長、替他人著想等能力。

因此,給孩子的愛要有,這樣孩子才知道如何愛別人,但是家長不應事事都擋在孩子的身前,該要讓孩子承擔的、體驗的也要讓孩子去經歷,因為家長不可能無時無刻擋在孩子身前,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對孩子有這份包容與愛,以其將來讓孩子碰的遍體鱗傷,自食苦果,不如從小就正確愛孩子。當然,家長的榜樣作用也非常重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