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學者範鴻達:中國能贏得世界讚譽也要面對流言蜚語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上外學者範鴻達:中國能贏得世界讚譽也要面對流言蜚語

●●●●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中國積極回應外部需求開展了多種對外援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4月22日的例行發佈會上表示,中國政府已經或正在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急需的醫療物資援助,並積極為各國在華進行商業採購提供便利。中國的表現贏得世界的廣泛讚譽。但是也不得不注意到,雖然中國對這場世界抗疫之戰貢獻巨大,可還是有一些批評的聲音指向中國,比如中國提供的醫療物資質量不過關、中國對外援助懷有其他目的、中國排外情緒上升、中國要為世界疫情的蔓延負責等等。境外這些刺耳的聲音讓很多中國人頗為受傷——深處困難的祖國已經為世界付出那麼多,為什麼還要遭受這種種指責?

如何認識外部的流言蜚語?

近四十年來中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並對外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幫助,所以中國贏得廣泛讚譽,這是我們所熟知的。但是與此同時,有一些國家、一些人士認為中國的發展“威脅”到自身利益,還有一些國家、一些人士對當下中國認知存在嚴重片面性,加上不能迴避中國的確還有一些自身做的不夠好的方面,所以在這些情況下中國遭遇到一些冷嘲熱諷甚至無端批評,這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與此同時,當疫情在世界爆發後,有些國家的政府或領導人也為了轉移民眾對自己抗擊疫情的不力,在疫情方面有意抹黑指責中國,引領輿論攻擊中國,這使得更多的流言蜚語襲向中國。

怎麼來看待這襲向中國的流言蜚語呢?大可不必過多地擔心焦慮!客觀來看,目前世界對中國增多的不僅是流言蜚語,更有讚譽、褒獎和羨慕;換個角度看,各種評議的增加,恰恰說明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力度總體提升了。中國為什麼能夠吸引外部越來越多的關注?因為實力越來越強的中國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對別人的影響力增加了,別人自然會給予你更多的關注;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你的日益強大和影響力,所以就會有人對你冷嘲熱諷和潑冷水。這樣,襲向中國的流言蜚語於是多了起來。

國際交往講感情但更講利益和規則

由於種種原因,中國人獲知的世界對自己國家的讚譽比較多,對外部關於中國的流言蜚語卻知之甚少,這導致當下部分中國人一旦聽到來自外部的流言蜚語就相當義憤填膺;特別是當中國人認為自己有恩於其他國家、但“受恩者”非但不知恩圖報反而還“惡語相加”時,這些同胞更是感覺中國的付出不值得。其實國際關係講感情但更講利益和“規則”,在對外交往時對感情念念不忘本身就是不十分恰當的,因為在西方的國際關係理念中,“感恩”本就是一個非常稀有的詞彙。

就當下世界面對的這場疫情而言,中國在對外、特別是對西方大國提供它們所急需的抗疫物資和服務時,雖然有感情因素的存在,但是不宜過多強調“感情”,還是要按照市場本身的規律把一些抗疫物資提供給對方,畢竟在他們看來自己是在購買中方的抗疫物資,這是市場行為不存在“感恩”之說。所以,即使是在西方發達國家面臨當下如此嚴重的疫情危機時,也不要想當然地以施恩於人的心態與對方交往。而且,在向一些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時,務必要注意到其國內存在的政治鬥爭,要避免中國援助成為它們內部政治鬥爭的話題,成為這樣的話題長期來看對中國是有害的。

疫情之後的中國和世界

因為當下新冠肺炎疫情的緊迫性,目前中國和一些國家的交往呈現的雙邊性特徵較為明顯,中國幫助對方的成分也多一些,所以對方對雙邊關係的表達會更樂觀一些。在這種情況下,許許多多的中國人特別是網友們在看待某些雙邊關係時相當樂觀,而且有時還體現出施恩於人的心態。但疫情畢竟是暫時,近期中國和一些國家互動的熱度也很難一直持續下去,而且一般而言大多數國家的對外關係考慮多邊性更多一些,所以對於疫情以後的世界,中國要有一個心理準備。

今後,當現在“口吐蓮花”的國家在新的狀況下說出不利於中國的話、做出不利於中國的事兒時,中國要如何面對這般場景?事實上不用等到今後,就是當下在某些正接受中國抗疫幫助的國家中,已經出現不少針對中國的負面或惡意報道了。更何況,儘管中國國力和國際影響力正在逐步提升,但是中國在很多國際場合畢竟還不是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國際關係發展基本不變的事實是,更多的國家會追隨最強大的國家。所以,儘管中國在這次抗擊世界疫情的戰役中表現出色,但是不能過於樂觀估計此後中國的國際角色。

對於國之大、民之多、發展之迅速的中國而言,無論獲得讚譽還是遭遇流言蜚語都是正常現象,遍觀世界大國的發展歷史概莫能外,中國要冷靜待之。中國要認識到,和贏得讚譽一樣,遭遇流言蜚語也是中國發展中的常態。

作者範鴻達系 上海外國語大學志遠卓越學者、中東研究所教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上海外國語大學,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疫情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