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垃圾揀出率翻一倍,朝陽甜水西園社區成功“撤桶”

廚餘垃圾揀出率翻一倍,朝陽甜水西園社區成功“撤桶”

昨天,甜水西園社區居民在家中將生活垃圾分類後,在桶站先稱重積分,再破袋投放。記者 程功攝

去年7月,朝陽六里屯街道的甜水西園社區撤掉了垃圾桶,成為全市首個試點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的社區。10個月來,社區環境保持得怎麼樣?痛點難點如何破解?昨天下午,記者帶著疑問走進甜水西園。

34組垃圾桶減至5處分揀點

房前屋後的垃圾桶,往往是社區最雜亂的一隅,也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兒。下午17時,記者來到甜水西園社區,發現這個花園式社區裡簇簇新綠、花朵滿蹊,格外乾淨整潔,卻沒見到一隻垃圾桶。

原來,2019年7月,甜水西園在全市率先試點定時定點分類投放,試點區域總共有12棟居民樓,居民超過千戶。打那以後,小區裡原本24小時“在崗”的34組垃圾桶就被撤走了。

垃圾,再也不能想扔就扔了!居民在家中做好分類後,僅在上午6時30分到9時、下午17時30分到20時這兩個時間段,去小區的五處分揀點,在志願者的指導和監督下投放。

臨近17:30,居民開始三三兩兩拎著垃圾去分揀點。“今天家裡做了大餐,產生了一大兜廚餘垃圾。”居民李敏一邊和志願者打著招呼,一邊打開垃圾袋,把菜葉、果皮、骨頭統統倒入廚餘桶,塑料袋則扔進其他垃圾桶,一氣呵成。

說起“撤桶”之後的變化,李敏打開了話匣子。“小區裡衛生死角沒了,蒼蠅、蚊子也少了。”她說,自己在這兒住了8年,每個夏天少說要消耗兩瓶滅蚊噴劑,“去年,半瓶都沒用完。”

出門兩分鐘就能扔垃圾

2分13秒,是從1號樓走到3號分揀點的距離,這也是整個甜水西園社區撤桶之後,居民扔垃圾需要走的最長一段路。

“每一棟樓到分揀點的步行時間,我們都掐著表實地測算。”社區書記李穎說,定時定點扔垃圾,肯定會給居民帶來不便,“但我們要儘量把這種不便降到最低。”

偌大的小區裡,五處垃圾分揀點該怎麼選址?為這事兒,社區黨委一絲不苟,召開了足足七八次居民議事會,哪怕有一位居民提意見,也要反覆評估。

最終,社區定下了五處分揀點的選址。它們都地處居民進出小區的必經之路。大夥兒不論是出小區、去菜站、進車庫,都能順手把垃圾扔了。“我們反反覆覆測算路線,保證每位居民從家門口到小區門口,路上總能經過2個分揀點。”

結果是,“撤桶”之後,幾乎沒有人抱怨扔垃圾不方便。

垃圾分類是要與固有的生活習慣抗爭,無法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漸進。眼下,社區仍保留了垃圾巡邏車,在非投放時間進行巡迴收集。一旦居民錯過兩個投放時間,不至於垃圾無處可扔。

廚餘垃圾揀出率翻了一倍

過去10個月來,朝陽區城管委主管固體廢棄物的副主任蘭澎,幾乎每個月都要去甜水西園看看。他有時掀開分揀點桶站的蓋子,看看垃圾分得“純不純”,有時躲在一旁悄悄觀察居民的分類習慣。

讓蘭澎感到驚喜的是,如今,甜水西園每月分揀出的廚餘垃圾從6噸提升到了13噸,翻了一倍還多。

這離不開社區裡的130位黨員和志願者,林桂珍就是其中之一。

林桂珍今年73歲了,年輕時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是一位愛美、愛乾淨的阿姨。去年7月以來,她報名成了一名垃圾分類志願者,每週兩次在分揀點值守,負責監督街坊鄰里的分類投放,遇到投放不規範的,還要手把手糾正。

碰到抗拒垃圾分類的居民,志願者們更是拿出了十足的耐心。去年夏天,林桂珍發現3號樓的角落裡,每天中午時分都會出現一袋垃圾。“我就在那兒蹲守了兩天,發現亂扔垃圾的是一個小夥子。”林阿姨上前勸了兩句,誰知到了第二天,人家轉移陣地了,又把垃圾亂扔到了2號樓附近。

林阿姨沒放棄,也沒生氣,而是輕聲細語詢問:“小夥子,你是不是有什麼難處啊?阿姨可以教你分類,很快就能學會。”從那以後,這位居民不但改掉了陋習,還幾次和林桂珍一起值守。

“我們不怕有困難,也不怕大家不接受,持之以恆,垃圾分類肯定能習慣成自然。”林桂珍說。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朱松梅

流程編輯:郭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