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傳承久遠,由弱變強的楚國

楚國,又稱做荊楚,春秋五霸之一,戰國七雄之一,是春秋戰國時代這個舞臺上的一個重要角色,以其久遠的傳承,創作著屬於他的歷史,歷經風雲變幻,依舊傲立於荊楚。其存在時間甚至是比號稱“八百年諸侯國”的燕國更加久遠。那麼楚國為什麼會存在如此之久,他又是如何成為諸侯國的呢?

戰國七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傳承久遠,由弱變強的楚國

根據《史記》、《離騷》、《世本》、《大戴禮》等史書以及文學作品記載:楚人出身最早可以追溯至帝顓頊高陽氏,具體的傳承為:黃帝—高陽氏(黃帝之孫)—吳回(高陽氏後第五代)—陸終(吳回之子)—季連(陸終之子)—鬻熊(周文王的老師)—熊繹(鬻熊曾孫),而熊繹則被周成王封為楚地的子爵。楚國也就由此而來。

戰國七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傳承久遠,由弱變強的楚國

所以,要追溯起來,楚人先祖那是很久遠的,只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什麼楚國的概念,還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著,分佈於商朝都城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鄭一帶),而且一直受到商朝的壓迫,不斷南遷。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當週扯起反商大旗後,楚人先祖也是很快帶著部落投奔周進行響應。

戰國七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傳承久遠,由弱變強的楚國

不過在武王伐紂後,周朝建立,第一次分封功臣之時,由於周朝注重血緣關係

(根據《荀子》中記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並沒有對楚人先祖進行分封。直到公元前1042年周成王繼位,進行第二次大分封之時,才正式冊封楚人首領鬻熊曾孫熊繹為子爵,封熊繹于丹淅之地,建都於丹陽(今河南省淅川縣),建立楚國。雖然只是一個方圓五十里的小國,但是好歹也正式有了一個名分,不再像之前一樣是部落。(看這五十里的封地,怎麼還是感覺是一個小村子呢?哈哈哈。)

戰國七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傳承久遠,由弱變強的楚國

不過不要小看它,正是這樣一個方圓五十里的小國,南方的蠻荒之地造就了楚人堅韌的性格,楚國很快就四處開疆擴土,先後滅掉了隨國、古麋國、盧國、羅國、陳國、蔡國、越國,以版圖第一的強勢的姿態問鼎中原。據有關統計被楚國兼併的小國多達五十個之上,這還不包括一些沒有記載的國家與部落(包括春秋戰國時期的)。

戰國七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傳承久遠,由弱變強的楚國

而楚國的崛起也讓周王室感到不安,更使其他諸侯國感到威脅。而後在攻打宋國時,宋國求救於晉國,於是晉、楚兩國戰爭爆發,在城濮之戰中晉國採用退避三舍之計誘敵,以弱勝強一舉擊敗楚國,雖然楚國北進的勢頭被遏制,但是並沒有打擊到楚國稱霸的雄心。

戰國七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傳承久遠,由弱變強的楚國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北伐陸渾戎至於洛陽,在周的王都外舉行閱兵儀式之時。楚國已經膨脹到公然探問周朝傳國之鼎的輕重大小,甚至是揚言,楚軍只要折斷戈矛的尖端,就足夠鑄成九鼎了。不過在豪言之下,是用實力做支撐的,不然楚國也不會第一個僭越稱王(楚武王)。

戰國七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傳承久遠,由弱變強的楚國

公元前223年,這個歷經47位國君(包括鬻熊以及項梁所立楚後懷王熊心)的強大諸侯國被秦國所滅,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不過陳勝、項羽、劉邦等一批楚國後裔又出現在了歷史的舞臺上,第一個公然造反,到最後真正推翻秦朝,真是應了那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陳勝楚國陽城縣(商水縣)人、項羽楚國下相(江蘇宿遷)人、劉邦楚國沛郡豐邑中陽裡(今江蘇豐縣)人)。

戰國七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傳承久遠,由弱變強的楚國

雖然楚國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楚辭、楚樂、楚鼎、楚漆器等楚文化卻是源遠流長,時至今日仍舊光輝燦爛。

歷史即是主觀又是客觀的,存在諸多不足,還望大家指正交流。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