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传承久远,由弱变强的楚国

楚国,又称做荆楚,春秋五霸之一,战国七雄之一,是春秋战国时代这个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以其久远的传承,创作着属于他的历史,历经风云变幻,依旧傲立于荆楚。其存在时间甚至是比号称“八百年诸侯国”的燕国更加久远。那么楚国为什么会存在如此之久,他又是如何成为诸侯国的呢?

战国七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传承久远,由弱变强的楚国

根据《史记》、《离骚》、《世本》、《大戴礼》等史书以及文学作品记载:楚人出身最早可以追溯至帝颛顼高阳氏,具体的传承为:黄帝—高阳氏(黄帝之孙)—吴回(高阳氏后第五代)—陆终(吴回之子)—季连(陆终之子)—鬻熊(周文王的老师)—熊绎(鬻熊曾孙),而熊绎则被周成王封为楚地的子爵。楚国也就由此而来。

战国七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传承久远,由弱变强的楚国

所以,要追溯起来,楚人先祖那是很久远的,只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楚国的概念,还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着,分布于商朝都城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而且一直受到商朝的压迫,不断南迁。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周扯起反商大旗后,楚人先祖也是很快带着部落投奔周进行响应。

战国七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传承久远,由弱变强的楚国

不过在武王伐纣后,周朝建立,第一次分封功臣之时,由于周朝注重血缘关系

(根据《荀子》中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并没有对楚人先祖进行分封。直到公元前1042年周成王继位,进行第二次大分封之时,才正式册封楚人首领鬻熊曾孙熊绎为子爵,封熊绎于丹淅之地,建都于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建立楚国。虽然只是一个方圆五十里的小国,但是好歹也正式有了一个名分,不再像之前一样是部落。(看这五十里的封地,怎么还是感觉是一个小村子呢?哈哈哈。)

战国七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传承久远,由弱变强的楚国

不过不要小看它,正是这样一个方圆五十里的小国,南方的蛮荒之地造就了楚人坚韧的性格,楚国很快就四处开疆扩土,先后灭掉了随国、古麋国、卢国、罗国、陈国、蔡国、越国,以版图第一的强势的姿态问鼎中原。据有关统计被楚国兼并的小国多达五十个之上,这还不包括一些没有记载的国家与部落(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

战国七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传承久远,由弱变强的楚国

而楚国的崛起也让周王室感到不安,更使其他诸侯国感到威胁。而后在攻打宋国时,宋国求救于晋国,于是晋、楚两国战争爆发,在城濮之战中晋国采用退避三舍之计诱敌,以弱胜强一举击败楚国,虽然楚国北进的势头被遏制,但是并没有打击到楚国称霸的雄心。

战国七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传承久远,由弱变强的楚国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北伐陆浑戎至于洛阳,在周的王都外举行阅兵仪式之时。楚国已经膨胀到公然探问周朝传国之鼎的轻重大小,甚至是扬言,楚军只要折断戈矛的尖端,就足够铸成九鼎了。不过在豪言之下,是用实力做支撑的,不然楚国也不会第一个僭越称王(楚武王)。

战国七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传承久远,由弱变强的楚国

公元前223年,这个历经47位国君(包括鬻熊以及项梁所立楚后怀王熊心)的强大诸侯国被秦国所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过陈胜、项羽、刘邦等一批楚国后裔又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第一个公然造反,到最后真正推翻秦朝,真是应了那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陈胜楚国阳城县(商水县)人、项羽楚国下相(江苏宿迁)人、刘邦楚国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

战国七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传承久远,由弱变强的楚国

虽然楚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楚辞、楚乐、楚鼎、楚漆器等楚文化却是源远流长,时至今日仍旧光辉灿烂。

历史即是主观又是客观的,存在诸多不足,还望大家指正交流。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