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必讀《牛奶去哪兒了》,讓孩子把話說完,你做到了嗎?

奶牛康妮的牛奶去哪兒了?看樣子農場一定有頭奶賊,弗瑞德先生怎麼才能捉住他呢?

孩子必讀《牛奶去哪兒了》,讓孩子把話說完,你做到了嗎?

-1-

弗瑞德先生有時候也喜歡自吹自擂,他說奶牛康妮最近胖了,一定是他吹的小曲好聽,所以,奶牛康妮才吃得多、長得胖。

珍妮想說康妮是不是……話沒說完,弗瑞德正忙著哼小曲兒,什麼都沒聽見。

第二天,母雞海蒂也說康妮胖了,老馬哈利說你不覺得康妮要當媽媽了嗎?一聽這話,大夥兒都高興起來。

過了一個星期,弗瑞德發現牛奶沒有了,動物們想告訴他,可是,就算老馬哈利把水桶踢翻了,弗瑞德也沒明白。

弗瑞德想,一定是有偷奶賊。他說,別擔心,我有辦法。

弗瑞德拿了一線團,一段系在牛棚的門上,一端系在大腳趾上。弗瑞德剛躺下,珍妮就忍不住笑了起來,她說:“你不覺得康妮是……”,話沒說完,弗瑞德已經睡著了。

中間,一隻貓頭鷹停在線上,弗瑞德很生氣的大喊,把動物們全吵醒了。第二天,大家都無精打采。母雞海蒂召集大家討論,老馬哈利讓帕奇搞定。

這天晚上,弗瑞德又拿著乾草叉在草地上站崗,帕奇汪汪了兩聲,帶著弗瑞德往山上跑。到了山上的舊牛舍,看到了康妮以及偷奶賊——一隻漂亮的小牛。

弗瑞德恍然大悟。

孩子必讀《牛奶去哪兒了》,讓孩子把話說完,你做到了嗎?

-2-

其實,在這個故事裡,珍妮兩次想提出自己的建議,都被弗瑞德先生忽略了。如果弗瑞德能將太太珍妮的話聽完,那麼,就不會出現後續的故事。

從這個故事中,我更多的體會是:讓別人把話說完。尤其是在家庭中,不要用固有的評價、感受、概念去衡量任何一個家庭成員。

比如,幼兒園的孩子跟媽媽說:“媽媽,我的髮卡讓誰誰誰給我弄壞了。”家長應該怎麼處理?一是引導孩子說出什麼情況下被弄壞的;二是告訴孩子,別人不經過允許亂拿你的東西是不對的;三是髮卡壞了是小事。

為什麼這樣跟孩子溝通呢?一,要確保孩子有沒有被欺負;二,要告訴孩子別人不能隨便拿你的東西,同樣,你也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三,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但是不管什麼東西壞了都是小事。

因為我知道弄壞孩子髮卡的孩子身高體壯,所以,要確保自己的孩子有沒有成為被欺負的對象;其次,告訴孩子隨便動別人的東西是錯誤的行為;最後,孩子之間弄壞個物品的,很正常,告訴孩子沒事,教會孩子大度,不計較。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聽孩子把話說完;然後幫助孩子分析、解決。

孩子必讀《牛奶去哪兒了》,讓孩子把話說完,你做到了嗎?

-3-

讓孩子說話,這就意味著不管孩子說的對錯,首先都應該讓孩子把話說完,還意味著家長要耐心地傾聽,並在聽的過程中,思考如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一般來說,你認真地傾聽和觀察,也只能瞭解孩子的想法的一部分;如果你不認真地傾聽和觀察,那就很難了解孩子在想些什麼,也就很難找準問題的癥結所在,因此很容易誤解和責怪孩子。

在這個問題上,家長特別要注意區分什麼是固執任性,什麼是獨立自主;什麼是顧慮和想象,什麼是撒謊和欺騙;什麼是表明個人的思想觀點,什麼是藉此機會發洩某種情緒。

總之,只有先讓孩子把話說完,才能談認真地傾聽,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只有準確地判斷事情的起因,才能做出恰當的反應和評價,才能推心置腹,相互理解,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