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必读《牛奶去哪儿了》,让孩子把话说完,你做到了吗?

奶牛康妮的牛奶去哪儿了?看样子农场一定有头奶贼,弗瑞德先生怎么才能捉住他呢?

孩子必读《牛奶去哪儿了》,让孩子把话说完,你做到了吗?

-1-

弗瑞德先生有时候也喜欢自吹自擂,他说奶牛康妮最近胖了,一定是他吹的小曲好听,所以,奶牛康妮才吃得多、长得胖。

珍妮想说康妮是不是……话没说完,弗瑞德正忙着哼小曲儿,什么都没听见。

第二天,母鸡海蒂也说康妮胖了,老马哈利说你不觉得康妮要当妈妈了吗?一听这话,大伙儿都高兴起来。

过了一个星期,弗瑞德发现牛奶没有了,动物们想告诉他,可是,就算老马哈利把水桶踢翻了,弗瑞德也没明白。

弗瑞德想,一定是有偷奶贼。他说,别担心,我有办法。

弗瑞德拿了一线团,一段系在牛棚的门上,一端系在大脚趾上。弗瑞德刚躺下,珍妮就忍不住笑了起来,她说:“你不觉得康妮是……”,话没说完,弗瑞德已经睡着了。

中间,一只猫头鹰停在线上,弗瑞德很生气的大喊,把动物们全吵醒了。第二天,大家都无精打采。母鸡海蒂召集大家讨论,老马哈利让帕奇搞定。

这天晚上,弗瑞德又拿着干草叉在草地上站岗,帕奇汪汪了两声,带着弗瑞德往山上跑。到了山上的旧牛舍,看到了康妮以及偷奶贼——一只漂亮的小牛。

弗瑞德恍然大悟。

孩子必读《牛奶去哪儿了》,让孩子把话说完,你做到了吗?

-2-

其实,在这个故事里,珍妮两次想提出自己的建议,都被弗瑞德先生忽略了。如果弗瑞德能将太太珍妮的话听完,那么,就不会出现后续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我更多的体会是:让别人把话说完。尤其是在家庭中,不要用固有的评价、感受、概念去衡量任何一个家庭成员。

比如,幼儿园的孩子跟妈妈说:“妈妈,我的发卡让谁谁谁给我弄坏了。”家长应该怎么处理?一是引导孩子说出什么情况下被弄坏的;二是告诉孩子,别人不经过允许乱拿你的东西是不对的;三是发卡坏了是小事。

为什么这样跟孩子沟通呢?一,要确保孩子有没有被欺负;二,要告诉孩子别人不能随便拿你的东西,同样,你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三,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但是不管什么东西坏了都是小事。

因为我知道弄坏孩子发卡的孩子身高体壮,所以,要确保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其次,告诉孩子随便动别人的东西是错误的行为;最后,孩子之间弄坏个物品的,很正常,告诉孩子没事,教会孩子大度,不计较。

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听孩子把话说完;然后帮助孩子分析、解决。

孩子必读《牛奶去哪儿了》,让孩子把话说完,你做到了吗?

-3-

让孩子说话,这就意味着不管孩子说的对错,首先都应该让孩子把话说完,还意味着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并在听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你认真地倾听和观察,也只能了解孩子的想法的一部分;如果你不认真地倾听和观察,那就很难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也就很难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很容易误解和责怪孩子。

在这个问题上,家长特别要注意区分什么是固执任性,什么是独立自主;什么是顾虑和想象,什么是撒谎和欺骗;什么是表明个人的思想观点,什么是借此机会发泄某种情绪。

总之,只有先让孩子把话说完,才能谈认真地倾听,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只有准确地判断事情的起因,才能做出恰当的反应和评价,才能推心置腹,相互理解,解决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