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山區 守護百姓 既是責任更是心願

——記全國脫貧攻堅模範、代縣峪口鄉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劉桂珍

2月19日一大早,代縣峪口鄉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劉桂珍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村裡的宣傳大喇叭,播放疫情進展和防控知識。

紮根山區 守護百姓 既是責任更是心願

  “鄉親們請注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勢嚴峻,請大家不要串門走親,佩戴好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做好居家隔離。”2月19日一大早,代縣峪口鄉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劉桂珍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村裡的宣傳大喇叭,播放疫情進展和防控知識。隨後,她又來到村口的返鄉外來人員檢查站蹲守檢查。不一會兒,劉桂珍的手機響了,她匆匆安排好檢查工作,背起紅十字診療箱,來到村民郭天某家中。  這是疫情防控期間,劉桂珍一天的幾個工作片段。40多年來,她彷彿習慣了自己的多重身份,任勞任怨,不停轉換著自己的角色,既是村幹部,也是鄉村醫生,更是村民們的“主心骨”。她說,紮根山區、守護百姓,這既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心願。

紮根山區 守護百姓 既是責任更是心願

疫情阻擊者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作為鄉村醫生的劉桂珍敏銳地意識到了疫情形勢的嚴峻性,第一時間對段家灣村和所轄的武強、講堂、舜王寺、埠歌坪、陸高、偏橋6個自然村的82戶142人進行了信息摸排。外省回來過春節的有多少?有沒有從湖北地區回來的?儘管外出務工人員的信息她都瞭如指掌,但還是生怕有所疏忽,趕忙翻找出了手機號碼簿,挨家挨戶打手機詢問情況。
  經過摸排,劉桂珍鎖定了從廣東打工回來的李某偉一家、從貴州打工回來的鄧某梅一家、從太原打工回來的郭某川一家和從太原、晉中、忻州放假回來的3個學生。得知他們沒有湖北旅居史,劉桂珍長長舒了一口氣,叮囑他們做好居家隔離,每天測兩次體溫,一旦身體有異常就趕緊告訴她。
  摸排完情況後,劉桂珍一刻也坐不住了。按照縣鄉設卡部署要求,她立馬動員全村5名黨員幹部和護林員,在村口設立起返鄉外來人員檢查站,每天安排一名黨員和一名護林員堅守站口值班檢查。雖然安排了站點值班表,但劉桂珍仍然放心不下,不管值不值班,她每天必去檢查站。在村民們心目中,段家灣村黨支部這個戰鬥堡壘雖小,卻為他們築起了一道守護生命安全、身體健康的堅強防線。


  5名黨員中,劉桂珍家就佔了3個,就連放寒假回來的二女兒也幫忙做起了網上填表上報、播放疫情防控信息的工作。到了晚上,劉桂珍就把自家養的小狗拴在檢查站,只要小狗“汪、汪、汪”一叫,她就馬上起床趕去看看情況。劉桂珍一家用“小家”守護“大家”,村民們都說:“有桂珍在,我們就不擔心了。”
  鄉里給各村統一配發了一批口罩,劉桂珍自己一個沒留,全部發給了村民。令她放心不下的還有一件事,那就是村裡的學生返校,需要準備的口罩怎麼辦?她從縣醫院買了一包紗布,自己在家研究,動手縫製口罩。
  2月2日,五臺縣確診兩例新冠肺炎疫情患者。劉桂珍得知了這一消息,心裡一驚,馬上想到了從五臺嫁過來的鄭某東,往年她總要回孃家探親,不知道今年回去沒?劉桂珍立馬撥通了她的手機,得知她丈夫周某飛因腿部受了傷,需要有人照顧,今年沒有回去。劉桂珍懸著的一顆心這才放了下來,告訴她們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厲害,一定要安心在家,別走親串門。
  2月3日上午,當代縣縣委書記田永清前去段家灣村督導檢查疫情防控工作時,劉桂珍堅定地表示,堅決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守住陣地,阻擊疫情,讓縣委、縣政府放心。

家園守望者
  2012年,段家灣村啟動第二次易地搬遷,鄉親們都不願意搬。“我知道大家都在看我,只要我一搬,一些村民也會跟著搬。”劉桂珍一咬牙,借了4萬多元錢,花12萬元在縣城濱河移民小區買了一套樓房,13戶村民跟著她一塊遷了過去。如今,這套搬遷樓房空了8年。今年春節前,搬到縣城新樓房的村民們實在看不下去了,也勸她進城過年。她心想,村裡林多樹多,春節期間是火災高發期,護林防火工作少不了人,我還是守在村裡過年吧。
  村裡居住的多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天一涼就容易犯腰疼、腿疼的毛病。疫情防控這段時間,劉桂珍除了做好檢查站值班、大喇叭宣傳、消殺滅菌防疫等工作,還堅持為他們上門針灸。經劉桂珍的治療,村民們的病痛得到有效緩解,都誇她針扎得好。
  去年6月,劉桂珍在廈門參加山西省婦聯組織的幹部綜合素質培訓班,與她同住一屋的呂梁籍代表忽然腰疼得不能行動,本打算去醫院治療。劉桂珍說:“我給你扎幾針試試吧!”針到病除,她連連誇讚劉桂珍的針法神奇,勸桂珍進城開個門診,肯定能掙錢。劉桂珍卻憨憨一笑說:“學這門手藝就是想給俺村民們解決點疑難雜症,鄉親們好了,掙不掙錢無所謂。

致富引路人
  疫情期間,劉桂珍一面忙著防疫,一面謀劃著村裡今年產業發展的方向。這幾年發展得好,村民們賣油松育苗掙了不少錢。劉桂珍心想,還是得及早打算,決不能因為防控疫情耽誤了產業發展,讓鄉親們返貧。
  前些年,就是在劉桂珍的多方考察、帶領下,段家灣村依託在河灘地培育油松樹苗,讓村民們收入翻了番,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7000多元。短短几年,全村的育苗面積迅速發展到80多畝,每畝平均收入都在六、七萬元,最高的達到十多萬元。去年,村民楊某文兩畝地的油松育苗賺了10萬元,這位老實巴交的農民打心眼裡十分感激劉桂珍。
  近年來,受苗木市場低迷的影響,村民們育下的油松小樹苗不好賣了,群眾的收入有所減少。劉桂珍又帶領大家推廣先進技術,調整育苗品種結構,一方面改用營養杯育苗技術培育大苗子,一方面又發展了雲杉、國槐、白皮松、樟子松、丁香等多種樹苗,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段家灣村周邊山坡上生長著不少野生的串地龍、蒼朮、柴胡、枸杞等中草藥,有著得天獨厚種植中藥材的優勢。今年,劉桂珍準備將村民們閒置的旱坡地集中種植中藥材,幫助村民們增加收入。


  去年,劉桂珍聽說培育沙棘樹苗,投入少、出苗期短、收入可觀。一心想多元化栽植、豐富育苗品種、幫助村民增加收入的劉桂珍,立馬與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樊軍生聯繫,詳細瞭解培育沙棘苗的可行性,便調回了30萬株幼苗。這些天,她一面鼓勵村民們積極培育沙棘樹苗,一面說服大家發展中藥材種植,期盼著讓村民們及早過上幸福美滿的富裕小康生活。(宋向東 安 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