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給自控力患者開出的最強藥方!

這是給自控力患者開出的最強藥方!

大家好,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一本書,叫《自控力》。

這是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寫的一本書,它告訴我們如何改變舊習慣、培養健康的新習慣、克服拖延、抓住重點、管理壓力。還闡述了我們為何會在誘惑前屈服,以及怎樣才能抵擋誘惑、培養意志力的最佳策略等等。

用一句話概括《自控力》的主旨就是:學會如何理解那對“矛盾”的自我,接受相互衝突的自我,並將之融為一體,變成自己成長的強大武器。

凱利·麥格尼格爾認為,我們的大腦存在兩個自我,一個自我及時行樂,另一個自我深謀遠慮。我們總會在設立遠大目標的同時,卻又想著即時滿足自我;我們生來就會自覺的抵制誘惑,卻總是在各種誘惑下迷失自我;我們總想著讓自己平靜下來,能夠真正掌控自己的選擇,卻往往在諸多的誘惑下屢屢失控。

這兩個自我一直在打架,而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及時行樂”把“深謀遠慮”給打趴在地上。所以,凱利·麥格尼格爾告訴我們,要獲得長遠的成功,並避免失控,那首先就得弄清我們自己如何失控、為何失控。她在書中給出了為何失控的四個原因。

第一是注意力分散人的大腦不可能同時專注於兩件事情,當你把清醒和理性給予其中一件事情時,在另外一件事的處理過程中,效果就會事倍功半。這點在做文書工作的書友可能深有同感,我們經常要起草各種各樣的材料,領導講話稿、工作總結、調研報告、經驗交流等等。可是,當我們坐在電腦前,我們卻習慣於先打開郵箱,看看有沒有緊急的郵件需要處理,我們時不時地會打開郵箱看看,哪怕沒有什麼真正緊要的事情。若是真有通知來了,我們又不得不按程序彙報領導、等待批示、按要求轉發通知,督促落實等等,再回到電腦前,我們發現半天的時間就過去了,而我們的材料卻連思路都還沒有。

第二是光環效應的欺騙。只要使我們放縱的東西和使我們覺得品德高尚的東西同時出現,就會產生光環效應。比如,研究人員發現,出於慈善目的購買巧克力的人,會吃更多的巧克力來獎勵自己的善行。無私的捐獻使糖果籠罩在光環之下,慈善家們吃起來會毫無犯罪感。當到處尋找特價商品的購物者買了很多便宜貨時,他們會因為覺得自己省了很多錢而感覺良好,但實際上他們比預期多買了很多東西。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神奇詞語”給我們營造一個個光環,使得放縱得到許可。比如“買一送一”、“全天然”、“淡”、“公平貿易”、“有機”或“為了慈善”。所以向超市收銀臺上投上幾毛錢,會讓我們吃著甜食感到沒有壓力。

第三是嚮明天賒賬,很多人喜歡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再去做,而事實上明天的我們不會比今天更努力。我們想到未來的選擇時,就會很容易犯下大錯。我們不斷期望明天能作出和今天不同的選擇,但這種期望是錯誤的。比如,今天我先抽根菸,但從明天起戒菸;我今天先不去健身了,但我保證明天會去;我先買上一些節日禮物,但之後三個月絕不購物。特別是一些家庭主婦逛超市的時候,在商家在促銷手段的誘惑下,會買很多暫時用不上,甚至是不可能用上的商品。我們日常工作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面對壓力重重的工作,我們可能覺得週末到了,應該把手頭的任務先放一放,下一週再繼續,可實際上往往下一週的工作任務會更加繁重。

第四是消極因素的圍獵,壞習慣和積極的改變都能像細菌一樣在人群中傳播,而且沒有人能完全不受其影響。我們生來就要和其他人產生聯繫,而且我們的大腦已經找到了一種巧妙的方法,確保我們能產生這樣的聯繫。我們有專門的腦細胞管這件事,它名叫“鏡像神經元”。它唯一的任務就是注意觀察其他人在想什麼,感覺如何,在做什麼。我們自己的鏡像神經元會對別人的疼痛產生反應,也會對別人的情緒產生反應。正因為如此,同事的壞心情會變成我們的壞心情——這讓我們覺得自己才是那個需要喝酒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當群體裡的其他人都在做某件事時,我們很容易認為這件事是應該做的聰明事。所以在大學時很多人去考英語四級,卻壓根不知為何要考,當年非典流行時,對流感不起絲毫作用的白醋和板藍根卻賣出了天價!如果我們認為別人還在做我們試圖改掉的不良行為,那麼“社會認同”就會妨礙我們作出改變。

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意志力薄弱,自控只是一時的行為,而力不從心和失控卻是常態。但凱利·麥格尼格爾告訴我們,意識到自己有多容易失控,並非意味著我們是個失敗者。恰恰相反,這將幫助我們避開意志力失效的陷阱,她提出了四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第一是提高專注力。人腦像一個求知慾很強的學生,對經驗有著超乎大家想象的反應。如果我們每天都讓大腦學數學,它就會越來越擅長數學。如果我們讓它憂慮,它就會越來越憂慮,如果我們讓它專注,它就會越來越專注。而讓腦帶變得越來越專注,可以從很多小事情做起,最容易的某過於“冥想”。神經學家發現,如果我們經常讓大腦冥想,它不僅會變得擅長冥想,還會提升我們的自控力,提升我們集中注意力、管理壓力、剋制衝動和認識自我的能力。蘋果公司前CEO每年都會花一段時間專門去學習冥想,現在備受爭議的“中國比特幣第一首富”——李笑來,在他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也講到了類似方法來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這最終迴歸到呼氣吸氣的修定方法,安那般那法“十六特勝”中的“知吸入”“知息出”。只要每天花十幾分鍾打坐,觀察我們自己的呼吸,就能夠提升我們的意志力。

第二是不要把支持目標實現的行為誤認為是目標本身。“光環效應”最糟糕的部分並不是它不可理喻的邏輯,而是它會誘使我們做出背離自己最大利益的事。它能讓我們把支持目標實現的行為誤認為是目標本身,讓我們因為認為某些積極的行為值得稱讚,就忘了自己實際的目標是什麼。大腦會對能完成目標的可能性感到興奮,它錯把可能性當成真正完成了目標。

第三是要事第一,提高有效性。明天的我們不可能比今天的我們更加努力,明天的任務也不會比今天的任務更輕鬆,未來趨勢的變化我們誰都沒法真正掌握。面對每天繁瑣的工作,時間顯得更加的稀缺。所以,我們最重要的是要集中精力於少數重要的領域,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次序,而且堅守優先次序。做到要事第一。重要的事先做,不重要的事放一放,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辦法,否則一事無成。

第四是利用好“鏡像神經元”。我們要認識一個人,不用直接瞭解這個人,只需要通過了解他身邊的朋友就可以判斷出他的性格特點,這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個我們都很清楚。但你可能沒有發現,我們的大腦會把別人的目標、信念和行為整合到自己的決策中。當我們跟別人在一起時,或者只是簡單地想到他們時,在我們的腦海裡,別人就會成為另一個“自我”,並且和“自我”比賽自控。反之亦然:我們的行為也影響了其他無數人,我們做的每個選擇對別人來說也是一種鼓舞或誘惑。所以,增強自控力,提升自我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一群人,他們正在做你渴望做到的事。找到這樣一個新的“群體”並加入進去,把你自己置身於和你共享承諾與目標的群體當中,會讓你的意志力更加堅定,行動力更加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