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太難教?其實,你的孩子缺少的是一份看見!

韓國大熱的綜藝節目《超人回來了》中,備受關注和喜愛的混血寶寶威本聯盟一家,哥哥威廉情商高又聰明,弟弟本特利可愛呆萌,爸爸薩姆堪稱是育兒典範。

可是就是這樣的“神仙家庭”有一天卻出現了大問題。原來,爸爸和本特利玩人體鞦韆,威廉看了也興奮地要玩,結果爸爸說:“不行了,太累了,你自己去玩吧!”失望的威廉回到了自己房間,他想給爸爸畫幅畫,這樣爸爸就有力氣和自己玩了。

現在的孩子太難教?其實,你的孩子缺少的是一份看見!

當他興沖沖的拿著畫去給爸爸看的時候,薩姆正在給本特利換尿不溼,聽了威廉的話也只是敷衍地說到:“畫的好畫的好!”卻連看都沒看一眼。

再次失望的威廉放棄了找爸爸玩,可是卻一不小心打翻了牛奶。薩姆聽到後走過來,責備威廉說:“不是說稍等一下,我給本特利喂完奶就來嗎?不能等一下嗎?”

話音剛落,威廉大哭起來,跑到客廳沙發後面,一邊哭一邊說:“爸爸只看本特利,不看威廉的畫,威廉不喜歡爸爸,威廉也只是個小寶寶啊!”薩姆聽到後,後悔不已,採訪中,他說道:“平時已經儘量注意不要忽視威廉了,但還是讓他感到冷落,真的很對不起。”

作為觀眾,憑心而論,薩姆確實在日常中很注意滿足孩子們對愛的需求。萬幸的是,這一次家庭問題最終也在威廉和薩姆的溝通中得到了良好的解決。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這麼幸運,有一個足夠在意TA,願意去理解TA、“看見”TA的父母。

現在的孩子太難教?其實,你的孩子缺少的是一份看見!

《育兒大作戰》中一位父親從兒子兩歲起,哭泣時就不會再去哄,想要玩或者想要好吃的都必須通過做家務來換,或者延遲滿足,從不會要什麼有什麼。

部分網友覺得這些方法很好,就是要給孩子立規矩。可是他的兒子不僅不聽話,反而脾氣暴躁,易怒,口口聲聲“討厭爸爸”,動不動就摔桌子。

這位爸爸百思不得其解:“孩子怎麼這麼任性呢?”

現實中也有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小題大做”:不就是一幅畫嗎,也沒多好看,誇了他就要上天了;彙報演出不看有什麼關係,我工作這麼忙是為了誰;一群小屁孩吵吵鬧鬧能有什麼事,別人罵你,你也罵回去啊……

不知道這些家長想過沒有,孩子的世界只有那麼小,所有你覺得芝麻粒大小的事對TA來說幾乎是整個世界。

家長不甚在意,在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的心,這樣的傷心、失望積累到一定程度肯定會爆發。

現在的孩子太難教?其實,你的孩子缺少的是一份看見!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最基礎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到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最高的自我實現需求。

就像在美國各大幼兒園的教師綱領中都會提到讓孩子在學校“feel significant”,也就是感受到自己很重要。

孩子不是吃好喝好就夠了,他們也有著像成人一樣複雜脆弱的情感。如果人的基礎需求像是水和麵包,那麼尊重和自我實現等情感需求就是陽光和花香。

當這一切都缺失的時候,他的心智不會長大,就像一直在陰暗的角落裡,一輩子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缺乏安感,也難以學會怎麼去愛別人、尊重別人,最終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愛孩子,就讓他“被看見”。父母的“看見”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儀式感,“讓那一天、那一刻變得與眾不同,充滿意義”。

希望父母都能坐下來平心靜氣地聽一聽孩子的傾訴,見證他的成長,而不是覺得這是“撒嬌、任性、矯情”。很多時候孩子很容易滿足,一次陪伴、一句鼓勵就足夠了。

現在的孩子太難教?其實,你的孩子缺少的是一份看見!

有的父母抱怨說:“誇也誇了,看也看了,可為什麼孩子就是不滿意呢?也太貪心了吧!”在責備孩子不懂事之前,先想想你的做法是不是有敷衍了事的嫌疑?真正關注孩子不是做做樣子,是要走心的。

面對摔倒的孩子,跟他說“很疼吧?讓我來抱抱你!”

面對精心準備禮物的孩子,告訴他,“這是我收到的第一張賀卡,謝謝你!”

看見孩子照顧小寶寶,稱讚他“你給弟弟蓋了被子,真是個體貼的哥哥!”

這樣話語描述了細節,關注孩子本身,孩子立刻就能體會到與乾澀的回應之間的區別。當孩子感受到被愛和被看重,他們就能重新獲得內心的平靜和愛,充滿再次前行的勇氣。

現在的孩子太難教?其實,你的孩子缺少的是一份看見!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行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各位父母,多給你的孩子一些走心的關注,讓童年成為TA一生中,愛與勇氣的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