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黃金週打了“消費降級論”的臉


前一段時間,因為中美貿易摩擦日益加劇的關係,唱衰中國經濟的論調不脛而走。特別是所謂的因為榨菜、方便麵漲價的現象,直接被一些人曲解為消費降級,進而被過度引申為中國經濟不行了。

其實,通過一些零散的、雞毛蒜皮的現象,就得出如此大的結論,本身就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既然是如此不負責任,也確實沒什麼好辯論的。但是,真理越辯越明,事實越擺越清。通過此次黃金週的現象,我們就能發現,其實中國經濟始終有著強勁的活力,所謂的消費降級壓根就站不住腳跟。

一方面,中國經濟已經開始更加註重內需的拉動,內需在經濟中的比重,主要是國內消費的量,已經佔到了壓倒性地位。眾所周知的是,中國這樣的大國,迴旋餘地大,經濟韌性好,不可能那麼容易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中國民眾的消費呈現了一些新趨勢。這些新趨勢很是明顯,就是更加註重三個關鍵詞,“品質”“體驗”“個性”。這不僅體現在國內消費中,而且體現在跨境消費中,高檔商品的熱銷,高品質產品的層出不窮,移動支付筆數同比增長都體現了這種態勢。這種新的趨勢,折射的是中國經濟的元氣。

試問,不斷走向日新月異的大國經濟體,怎麼可能那麼容易被唱衰?所謂的消費降級,真的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最好還是洗洗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