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緊縮、消費降級、電商侵蝕、疫情背景,你還敢開實體店嗎

當下,開實體店創業實在是巨高危的想法。房價、人工成本高、電商侵襲那就算了,開店創業者在開店前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但現在又碰上了疫情,客流稀少,消費者不肯花錢,通貨緊縮,消費降級,市場一片慘淡,商家沒有收入,貸不到款,本來緊繃的資金鍊瞬間斷裂。疫情過後,一地雞毛,數十萬家商鋪倒閉,那並不是聳人聽聞。無論走在哪條大街上,四處看看,都很容易看到店鋪轉讓的告示或者乾脆就是空鋪。

這種背景下,你還敢開店嗎?開什麼樣的店,成功率更高呢?

其實,當前風險劇增的形勢下最穩妥的方式是找個工作,穩穩當當過生活。而不是在沒有顯著機遇的情況下,頂著巨大風險去創業。如果真的耐不住寂寞去創業,那你就不得不考慮如何抓住影響開店成功的關鍵。


通貨緊縮、消費降級、電商侵蝕、疫情背景,你還敢開實體店嗎

當前影響開店成功的,並不是能不能抓住機會,而是避開風險。一直以來,開店的商業模式並沒有特別大的變革和一勞永逸的模式,所以不用在這上面過度追求。儘量避開上面所說的那些不利的商業環境,就能有效地提高開店成功率。就像跑跑卡丁車,路上有很多障礙,如果你完美的避開了每一個障礙,就算不能得第一,名次也不會差。要知道在創業之路上,很多人並不能避開風險,他們往往只能被淘汰。當大多數人被淘汰了,那不就是“剩者為王”嗎?司馬懿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不在於他是如何“勝”的,而是如何“剩”的。

下面談談如何避開高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

1、避開高房價風險

店家要由原本的堂食為主,轉變為外賣為主。主做外賣,甚至於只做外賣,對店鋪的環境和位置要求就相對低得多。這就意味著,不需要太好的地段,不需要太好的裝修,不需要太大的店鋪面積。這不僅節省了房租,還降低了裝修成本和設備成本。

你可能會說,外賣也不好做。是的,但越是早進入外賣行業,越是能佔據流量頭部,越是能摸清外賣規則和業務套路,先行者比後來者更有先發優勢。這跟電商一樣,搶先做電商的企業更容易成為頭部商家。這就像你想坐公交車,公交車上就那麼多位置,你第一個上去,隨便坐很輕鬆,沒爭沒搶。而位置坐滿了再上去,你只能等別人下車或者把別人擠下車,那實在太困難了。雖然,現在做外賣好像有點遲了,很多人已經在做。但十年後你回頭再看看,你會發現現在做正當時,尤其是疫情如火如荼的當下。

還可以在主做外賣的基礎上,考慮共享食堂、共享廚房。這種商業模式已經在一些城市有所發展。既然沒有了堂食,只有廚房,那為什麼不把廚房集中在一起呢?類似於美食城的玩法,顧客的周圍有一圈餐飲攤,你買哪家的都可以。這樣既降低了創業者的開業難度,也降低了創業者的試錯成本,何樂而不為?

這次兩會期間,總理為了民生,給擺地攤的創業者打開了空間。他舉例說,西部一個城市開放了街頭攤位,一夜之間解決了十萬人的就業。擺地攤一直是受到嚴格管控的,而現在卻是大力提倡的。不要以為地攤經濟賺不了多少錢。我的一位諮詢者,他一個晚上賣烤魷魚就賺了4千多。擺地攤最大限度地避開了房租風險,而且還能兼職,投入還很小。而開大店鋪,就算是一天賺4萬,除去房租、人工、水電、原材料損耗,淨利潤恐怕4千都不到。


通貨緊縮、消費降級、電商侵蝕、疫情背景,你還敢開實體店嗎

2、避開高人工風險

人工成本也是一個大頭。人工成本往往佔據了一個店成本的三成以上,避開高人工成本,比在產品上節約成本要有效得多,也要省事得多。

多做電商、外賣是節省人力成本的一個有效手段,這就意味著節省了服務員、收銀員。在開店高危的市場環境下,降低風險的一個重要手段是開夫妻店或者做小店。店小,人工成本也少。夫妻倆同心協力,吃苦耐勞,全力以赴,往往很容易成功。把一個店開成小而美,那也是不錯的創業思路。不要動不動就連鎖,動不動就想上市,先活下來再說吧。

另外,在實體店中增加一些科技含量,比如運用人臉識別,自動結算,無人收銀,建立顧客數據庫,建立電子化點餐系統,機器人送餐,甚至機器人炒菜、炒飯。你可能說,那不是增加了成本嗎?一次投資成本是比較高的,但從長遠來看卻是降低成本的。馬雲的無人超市、無人零售、無人酒店,其實都是奔著這個思路去的,這也是未來的大趨勢。現在有很多店鋪已經開始嘗試,讓顧客既感覺新鮮,又提高了購物效率。比如,便利蜂,一個店只要一名店員就能維護。收銀自動,賣各種便利產品的同時,還能賣咖啡、茶飲,既提高了利潤空間,又大大節約了人工成本。

尤其是在疫情形勢下,高人工時刻面臨高風險。一旦疫情反彈,店鋪就得關門,而員工工資還得繼續發。沒有收入還大量發工資的話,對於資金鍊緊張的實體店鋪創業者來說,簡直是難以忍受。如果不發的話,員工走完了,疫情過後找熟練工也非常費勁,極大影響經營。


通貨緊縮、消費降級、電商侵蝕、疫情背景,你還敢開實體店嗎

3、避開通縮和消費降級風險

當前疫情形勢下,我國老百姓的存款不但沒有減少,還大量增加了,相當於疫情期間,每人每天存款50元。很多人沒有了工作,沒有了收入,當然不敢花錢,能省點就省點了,能便宜就便宜一點了。人們不敢上街了,又怎麼會花錢?想花也沒地方。

貨幣流動了,才能製造市場繁榮,才能創造財富。通貨緊縮,只會讓消費萎靡,市場蕭條。疫情現在已經好轉了很多,但是,通貨緊縮和消費降級的形勢卻固定了下來。在這種形勢下,開店經營者如何應對呢?

其一,消費降級是近期趨勢。如果你的產品適合中低檔消費者,那就要摸清低收入者群體的心態,並緊緊貼近他們。低收入群體最關心什麼?最關心的是性價比,也就是說牌子要好,質量要好,而價格相對要便宜。在價廉物美上多做一些文章,多考慮消費降級,少考慮消費升級。去掉花裡胡哨的東西,緊緊圍繞性價比,這個思路是不錯的。

其二,如果你的產品適合中高檔消費者,那就要多在附加值上著手。對於通縮和消費降級,其實與這些人沒什麼關係。對於一個資產1000萬的人來說,菜價漲個幾塊錢,收入少個幾萬塊,對他根本就是毛毛雨。這些人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會降低,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把重點放在品質和體驗上,而不是價廉物美上。


通貨緊縮、消費降級、電商侵蝕、疫情背景,你還敢開實體店嗎

5、避開疫情影響風險

疫情是影響當前消費環境的最重要原因。疫情帶來了消費者心態的變化,那就是對病毒的恐懼而帶來的負面心理。消除消費者的負面心理,建立消費積極心態,是當前應對疫情負作用的重要方式。

這要求店家要把疫情防控、消殺放在第一位。店家在病毒防疫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往往給消費者以積極的暗示。比如,店鋪每天消毒,店員嚴格戴口罩,保持就餐、購物距離,豐富的防疫展示,外賣餐品做好嚴格保護等等。這些做法其實並不能提升產品品質,但卻能給消費者以正面的心理暗示。在積極心態作用下,往往會產生積極的購買行為。這就像在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朋友跟你借錢往往會比較厭煩,而在心情好的時候,往往更容易借錢給別人。為什麼疫情期間還有那麼多人會去肯德基?因為肯德基長久以來都堅持定期消殺,保持環境整潔。這無形中給消費者一個安全和積極的心理暗示。


通貨緊縮、消費降級、電商侵蝕、疫情背景,你還敢開實體店嗎


6、避開電商侵襲風險

電商對店鋪經營有著極大的影響。只要電商能延伸的地方,生意都不好做。那就是說,如果要開店的話,就要經營那些電商夠不著的產品和強體驗的服務。

比如,開個眼鏡店。雖然電商可以賣平光鏡和墨鏡,但是卻不能賣近視眼鏡。近視眼鏡是需要現場驗光配鏡的,這是電商搞不定的。如果你僅僅開個時尚眼鏡店,那註定是要失敗的,你的價格能做得比電商更便宜嗎?比如,開個美容店。電商可以賣化妝品,但不能賣美容服務。美容是個強體驗服務項目,這是電商無法觸及的。我的樓下就是一排門面房,經過我的觀察,這一排門面房已經換了好幾茬。但有三家店面至今沒換,那就是眼鏡店、美容店和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