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二審週期大幅縮短,最高法有高招

◎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

本週是全國知識產權宣傳週,為此,國新辦舉行若干場與知識產權相關的發佈會。21日,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在國新辦發佈會上介紹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情況。

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二審週期大幅縮短,最高法有高招

新聞發佈會現場。中國網 董寧

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審理週期大大縮短

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審理週期比較長,是業界經常提出的一個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設立這一年來,共受理專利等技術類案件1945件,審結1433件,其中二審案件1174件。二審案件審理週期平均為73天,比過去大大縮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知識產權法庭庭長羅東川介紹道。

這個週期是如何縮短的?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副庭長王闖稱,法院採取了繁簡分流做法,即簡單案件簡單處理,複雜案件複雜處理,使審判資源得到合理分配。此外,知識產權法庭成立後,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統一審理,避免了此前民事案件等待行政案件,等待期漫長的問題。王闖還介紹,法庭成立後構建“1+76”的統籌協調機制,全國範圍內的相互關聯案件,一旦有關聯馬上協調,避免各個法庭各自為戰。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建立全國技術調查官的共享機制,有利於縮短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週期。“為什麼技術類的案件審理時間長?因為面臨複雜的技術事實查明,很多時候我們沒有這麼多的技術調查官。我們法庭只有5到10名技術調查官。去年審理的一個案件涉及計算機軟件,我們沒有這個領域的技術調查官,但由於建立了全國技術調查官共享人才庫,我們就從下級法院借調了一個調查官支援我們,很快就將案件的技術事實查明,案件的審理週期就明顯縮短了。”王闖表示。

信息化建設對於推動法庭提高審判效率發揮了作用。通過知識產權訴訟平臺建設,當事人可以在線提交證據、在線質證、在線詢問、在線開庭,包括最後電子送達都是在線進行。

羅東川補充說,裁判標準統一集中在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實現,所以質量、效率都有大大提升。“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作出的裁決具有終局性,有這樣的法律效力,更容易得到當事人對法庭裁判結果的認可。”

知識產權法庭讓創新“晴雨表”更精準

“知識產權法庭審理的專利等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是整個知識產權案件中最為高精尖的一部分,所以它也是與科技創新最為緊密的一些案件,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創新的‘晴雨表’。”王闖表示,服務和保障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非常重要的職責之一。

為履行這一職責,知識法庭採取了多方面措施。

王闖稱,專利的授權確權是知識產權的源頭,對於技術創新向法律創新的轉換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所以最高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特別加強源頭的保護,明確新穎性、創造性的授權條件和標準,這樣能夠使真正具有創造性的專利申請儘早得到授權,並得到及時的司法保護。

不過,有時授權形式要件過於苛刻,一些真正有創造性的專利沒有授權。比如,化學藥品專利領域,特點是投入特別大,研發週期非常長,同時失敗風險特別高。“對於這樣的領域,我們採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對試驗數據的提交採取比較寬容的司法政策,避免真正有創造性的專利因為授權形式要件過於苛刻而沒有授權。”王闖說,針對不同領域的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法庭採取不同的司法政策和裁判標準。

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二審週期大幅縮短,最高法有高招

“說一千道一萬,就是所有知識產權的價值必須通過市場來實現,通過這種方式我們特別注重對技術合同的審理,比如技術研發合同、技術轉讓合同、技術服務合同,通過這些技術合同案件審理維護市場交易秩序。”王闖表示,同時知識產權法庭特別堅持市場的原則合理科學確定損害賠償價值。

據悉,去年審理的一些案件很多賠償額在百萬元以上,有的在五百萬元以上。“通過市場價值的判斷來確定賠償數額,讓侵權者得不償失,讓權利人理直氣壯,讓創新者心無旁鶩。”王闖稱。

此外,像臨時禁令、證據保全、財產保全這些是強化司法保護很重要的程序性措施,知識產權法庭去年在很多案件裡積極穩妥地運用臨時禁令措施,從而使司法救濟更加及時和高效。

網上立案,“疫情防控”和“司法審判”兩不誤

當前疫情特殊背景下,研發疫苗、藥物等都會涉及到知識產權,人民法院如何通過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服務“健康中國”戰略?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表示,疫情使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更為凸顯。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人民法院通過技術類案件的審理,激勵醫療領域自主創新和技術跨越。比如,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近五年審結的化學藥品專利案件中,涉心腦血管疾病專利案件佔20.4%,涉腫瘤疾病專利案件佔13.4%。

面對涉醫藥衛生惡意搶注商標、假冒商標、商業詆譭、虛假宣傳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人民法院則通過商標、競爭類案件的審理加以嚴厲打擊。此外,還加強了醫藥領域司法政策研究。

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二審週期大幅縮短,最高法有高招

據悉,疫情期間,全國法院利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加強互聯網司法和在線訴訟服務,確保“疫情防控”和“司法審判”兩不誤。人民法院充分利用網上立案、跨域立案服務等便民機制,引導當事人網上立案訴訟。江必新稱,針對當事人、代理人無法出庭的實際困難,優化在線庭審服務,組織在線詢問、開庭,全力保障特殊時期的司法審判需要。

同時,人民法院嚴厲制裁涉疫情防控的商標搶注、假冒商標、商業詆譭、虛假宣傳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強化知識產權刑事處罰的威懾作用。比如最近地方法院快速審結了一些生產假冒商標的口罩案件。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爽

審核:管晶晶

終審:冷文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