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土之滨》人物技能名称的历史依据(东吴篇)

孙坚

(五星)遗志(四星吴)古锭之锋(四星汉)藏玉在怀

孙坚出身寒门(史书所写孙氏世代做官,纯粹是给脸上贴金,子虚乌有)。年少时就极其勇猛,路遇海盗劫掠,单枪匹马将之杀退。许昌许韶父子作乱,孙坚招募勇士会同官兵将之击溃。

黄巾之乱时招募千余人随同朱儁剿灭黄巾军,功勋卓著。边章、韩遂在凉州作乱时,孙坚又奉命跟随太尉张温前去平叛,期间曾建议张温诛杀董卓。长沙区星造反时,孙坚被任命为长沙太守,将之剿灭。

诸侯讨董卓时,孙坚从长沙北上,途径荆州时,受人蛊惑,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到达南阳后,又因南阳太守张咨不供应粮草将之杀害;到达鲁阳后,与袁术合兵一处,袁术表孙坚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

孙坚在与董卓军的作战中,勇武非凡,阳人一役斩杀都督华雄,击败吕布,后又在洛阳城外将董卓重创,杀进洛阳。是联军中唯一一支多次与董卓正面交锋且取得大胜的军队,当真是勇不可当,江东之虎绝非浪得虚名。

诸侯讨董后,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孙坚开始伺机建立割据势力。因与刘表有旧怨,后在袁术的支持下,讨伐刘表,一路势如破竹,包围襄阳。在追击刘表部将黄祖时不慎中箭身亡,一代将星陨落。

遗志

天下大乱后,孙坚立志要在这乱世中建功立业,让孙氏一门改头换面。因此他每战必争先,亲冒矢石,力求取胜。他一生征战无数,鲜少败绩,堪称一代名将。可恨天妒英才,最终死于非命。万幸他的遗志被儿子继承,长子孙策颇有乃父之风,纵横江东,无人能敌,为孙氏一族创下江东基业,次子孙权天纵奇才,以弱冠年纪统领江东六郡,后又夺取荆州,与曹魏、蜀汉三分天下,建号称帝。孙氏一门盛极一时,相信九泉之下的孙坚足以欣慰了。

古锭之锋

《三国演义》中孙坚汜水关一战使用的武器就是古锭刀。

《三国志》记载孙坚在讨董联盟一战中,作战异常勇猛,斩杀华雄,大败吕布众将,最后击败董卓,攻入洛阳。

藏玉在怀

传说孙坚进驻洛阳后,意外获得“传国玉玺”,于是起了私心,将玉玺藏匿。后来秘密泄露,袁绍让他交出来,可是孙坚对天发誓说“吾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离开洛阳路过荆州时,刘表在袁绍的指示下,拦截孙坚要求其交出玉玺,孙坚再次发誓说:“吾若有此物,死于刀箭之下”。后来孙坚为了夺取荆州,同时报刘表断路之仇,在袁术支持下讨伐刘表,结果在岘山追击黄祖时,死于乱箭之中。

《率土之滨》人物技能名称的历史依据(东吴篇)

孙坚

孙策

(五星)霸王渡江(四星)小霸王

孙策乃江东之虎孙坚之嫡长子,东吴大帝孙权之长兄,东吴政权的奠基人。

孙策年少时性情豪迈,喜结交名士,在当地颇有名声,与周瑜一见如故,相交莫逆。孙坚死后,孙策经历一番曲折,最终从袁术手上要回了父亲的旧部,自此开始横扫江东。先后打败了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建立了江东六郡基业。正当意气风发准备北上继续建功时,不幸被刺客暗杀,英年早逝。

小霸王

孙策平定江东,所向披靡,《三国演义》为了表现孙策的勇猛,对孙策平定江东进行了戏剧化处理,让孙策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孙策在一次作战中,生擒一敌将,将之挟在腋下,紧接着又看见另一敌将纵马而来,他大喝一声,声如巨雷,该敌将惊骇之下掉于马下,头破而死,再看腋下之人已被勒死。一霎时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

霸王渡江

孙策被称为“小霸王”,是因为他的骁勇善战堪比当初的西楚霸王。楚霸王当年纵横天下,无人能敌,只可惜过于高傲,刚愎自用,最终被刘邦打败,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当他突围至乌江边时,身边已无一兵一卒,当年追随他的江东子弟,尽皆战死,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自刎乌江。

孙策占据江东后,励精图治。袁曹官渡之战对峙时,孙策欲过江偷袭许都,可惜天命已至,孙策遇刺身亡,渡江之事就此搁浅。

《率土之滨》人物技能名称的历史依据(东吴篇)

孙策

孙权

(五星)九锡黄龙

孙权是东吴政权的建立者。十八岁承继父兄基业,统领江东。赤壁之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联合刘备,三分天下。后趁关羽大意,夺取荆州,完全控制了长江防线。夷陵之战打败了刘备,彻底稳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后称帝建国,孙氏一门富贵至极。孙权晚年昏庸无道,尤其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再加上女儿孙鲁班的挑唆,导致二宫相争,内斗不止,最后太子被废,鲁王被杀,陆逊忧愤而死,七岁的孙亮继位,诸葛恪专政,东吴政权国力日衰,最终被晋国灭亡。

九锡黄龙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年仅18岁的孙权继承父兄基业,成为江东之主;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为夺取荆州,孙权向曹操投降,曹操任命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封南昌侯;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十一月,曹丕赐给孙权九锡(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

公元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年号黄龙。

孙权的九锡黄龙其实就是孙权的地位变化的象征;

九锡代表的是他成为吴王,黄龙代表着他成为东吴大帝。

《率土之滨》人物技能名称的历史依据(东吴篇)

孙权

周瑜

(五星)玄武洰流

东吴四大都督之首。

周瑜出身江东大族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成年后身材高大,相貌俊美,精通音律。孙策年少成名,周瑜慕名拜访,一见如故,二人同龄,志趣相投,相交莫逆。周瑜劝孙策移居周瑜家乡,孙策听从,于是周瑜将自家一处大宅让出供孙家居住。

孙坚死后,孙策举家搬离。数年后,孙策带着父亲的旧部东渡长江,准备开始建功立业时写信让周瑜跟随自己一起打天下。周瑜率兵来投,自此之后帮助孙策荡平江东,期间二人还一起娶了桥氏双姝,结为连襟。

孙策死后,周瑜临危受命同张昭共同辅佐孙权,稳固江东,成就大业。周瑜对孙氏忠贞不二,为其基业殚精竭虑:帮助孙权东征西讨,开疆拓土;曾坚决拒接了曹操的招揽;还给孙权推荐了战略人才鲁肃、军事将领甘宁;江夏之战,斩杀黄祖为孙氏报仇;赤壁之战坚定孙权抗曹的决心,联合刘备大败了不可一世的 曹操;南郡之战,大破曹仁,夺取江陵;为孙权献计攻略益州。可恨天不假年,暴病而亡,壮志未酬。

玄武洰流

周瑜这个技能名称确实有些匪夷所思,找不到任何的历史典故。只能根据字面意思猜一猜策划人员的想法。

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神兽之一,在方位上代表北方,五行中主水,四季中象征冬季。洰流泛指江河湖海。

周瑜在三国历史中最重要的事迹就是“火烧赤壁”:曹操在公元208年冬十二月与周瑜在赤壁对峙,周瑜在黄盖的建议下发动火攻,一举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消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保卫了东吴的安全。

周瑜好似水神玄武,为东吴镇守江海,防御来自北方的威胁。

鲁肃

(四星)王佐之才

东吴四大都督之一。鲁肃出身徐州豪族,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成年后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擅骑射。为人仗义疏财,乐善好施,深受当地人敬慕。周瑜为居巢长时曾向鲁肃借粮,得其慷慨相授。自此二人结为好友,孙策渡江后,与周瑜一起投奔孙策。后来鲁肃因祖母去世,回乡治丧。

孙策去世,孙权继位后,周瑜劝说鲁肃留在吴郡并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面见孙权后,为孙权提出“二分天下,称帝建号”的战略规划,鲁肃自此深受器重,尽心尽力辅佐孙权。赤壁之战时提出联刘抗曹的战略方针,并极力促成此事。周瑜去世后,鲁肃接替周瑜成为东吴大都督。之后一直周旋荆州,甚至曾单刀赴会,只为维护孙刘联盟。后因病去世,孙权亲自为其举办丧事,孔明也在成都为其举哀。

王佐之才

“王佐之才”是南阳名士何颙对荀彧的评价,策划在这里使用了移花接木之术。治国能力出众可以称之为王佐之才,鲁肃在这方面的成就远不如荀彧,不过诸葛亮治国有术,可以与荀彧比肩,堪称王佐之才。

吕蒙

(五星)白衣渡江

东吴四大都督之一。吕蒙出身寒门,年少时依附姐夫邓当,跟随孙策,受到重视。邓当死后,吕蒙接替邓当职务,任别部司马。孙权掌权后,吕蒙随军征讨,平山越、斩黄祖、夺江夏、战赤壁屡建军功。鲁肃继任大都督后,发现吕蒙依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已经今非昔比,于是与之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濡须口一战,吕蒙屡献奇计,均有应验;助孙权夺取皖城,阻止曹操在江淮一带屯田;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讨要荆州不得,吕蒙献计夺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鲁肃去世后,吕蒙继任为大都督。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吕蒙建计夺取了荆州,斩杀了关羽,为东吴建立了完整的长江防线。战后吕蒙突然暴病而亡。

白衣渡江

刘备夺取汉中后,派刘封、孟达夺取东三郡(上庸、房陵、西城),关羽为呼应刘备,发动襄樊之战,试图将刘备集团的势力范围扩张到汉水一线。

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初借荆州给刘备,是因为刘备当时羽翼未丰,让他直面曹操,帮助东吴抵御来自北方的威胁。但是现在刘备势力迅速扩大,占据益州,荆州两州之地,实力已经超过了东吴,且位居上游,对东吴造成了巨大威胁,孙权方一直试图夺回荆州。

关羽北伐后,吕蒙认为机会到了,于是向孙权献计夺取荆州,具体计划如下:

1、吕蒙近年来时常生病,这个事情关羽是知道的,现在可以以治病为由,

带领一部分士兵回建业;

2、关羽得知此事后,必然会放下戒心,同时会抽调荆州守军奔赴前线;

3、趁荆州守备力量不足,突袭江陵,夺取南郡,生擒关羽。

4、由陆逊代替吕蒙出任都督,陆逊年纪轻,名气小,关羽孤傲,必然会轻

视陆逊;

孙权同意采纳吕蒙之计。

陆逊上任后,立即给关羽写信,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表示绝不敢与关羽为敌。关羽愈发得意,不把陆逊放在心上。于是抽调荆州守军奔赴前线,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不可一世。

关羽大胜后以粮食匮乏为由,擅自取走了孙权储藏在湘关的粮食。孙权以此为借口,任命吕蒙为统帅,夺取荆州。

吕蒙征调了大量商船,将士兵藏于船内,部分士兵穿上商人的衣服,伪装成商队逆流而上向江陵进发,沿途的守军不加防备,猝不及防之下,尽皆被俘虏,进入南郡后,吕蒙诱降了公安守将傅士仁,傅士仁又劝降了驻守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吕蒙大军进驻江陵,荆州陷落,而此时关羽对此还一无所知。

之后关羽被徐晃击败,又惊闻江陵失守,全军斗志尽丧,士兵不断逃亡,关羽准备逃奔益州,又被孙权切断退路,上庸守将刘封、孟达又拒绝救援,关羽走投无路,腹背受敌,终被潘璋部下马忠擒获,被斩首于临沮(今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关羽死后没几天,吕蒙也暴病而亡。故而民间有关公亡魂索命的传说。

传闻吕蒙让士兵着白色衣服,作为伪装,所以称之为白衣渡江。事实上白色衣服那么显眼怎么能做到隐藏行迹,且一身白衣岂不令沿途守军怀疑,所以着白色衣服肯定是误传。这个“白衣”不是指颜色,而是说士兵伪装做商人,不穿军装,不着铠甲。

陆逊

(五星)火势风威(四星)火烧连营

东吴四大都督之一。陆逊出身江东豪族吴郡陆氏,为吴中四姓之一。陆逊少年丧父,随其从祖父陆康生活,陆康死后,因其子陆绩年幼,所以由陆逊执掌门户,成为一族之长。

孙权继位后征召名士,陆续二十一岁入孙权幕府,成为其幕僚。后因征讨山越有功,孙权将其侄女许配给陆逊为妻,两家结为姻亲。陆逊自此成为孙权近臣,备受信赖与器重。

关羽北伐时帮助吕蒙夺取了荆州,斩杀了关羽。夷陵之战时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采用诱敌深入之计然后火烧连营大败了蜀军,刘备逃归后第二年就病亡。石亭之战时再次被任命为大都督,指挥若定,战术得当,曹休大败而逃,不久因气愤难当发病而死。

孙权登基后,陆逊因公被封为上大将军,位极人臣,荣宠至极。丞相顾雍去世后,陆逊继任为丞相,后因二宫相争之事多次向孙权谏言,被孙权问责,后愤懑而亡。

火势风威 火烧连营

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为夺回荆州,发动了对吴国的战争。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帅大军抵御刘备。大战初期,刘备水路并进,势如破竹,士气旺盛,陆逊为避其锋芒,采用战略撤退,诱敌深入,伺机破敌的战术。及退至夷陵猇亭一带后,即停止了退却,然后集中兵力,坚决阻击蜀军,令其无法前进。蜀军被限制在了崇山峻岭之中,兵力难以展开,而吴军又坚守不出,双方陷入僵持。从正月对峙到六月,蜀军不得寸进,加之江南酷暑难耐,蜀军士气低落,无奈之下,刘备将大军转移到深山密林中,沿着山间溪流布下七百里连营,屯兵修整,等待秋后再发动攻势。

经过试探和观察,陆逊发现了蜀军的破绽: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于是陆逊带领部队,携带引火之物,乘夜色偷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七百里连营转瞬成为一片火海,蜀军大乱,伤亡惨重,陆逊趁势对蜀军发动全面进攻,蜀军全线崩溃,刘备仅以身免。第二年病死于白帝城。

张昭

(五星)竭忠尽智(四星)拒战言和

张昭是东吴重臣。年少好学,擅隶书,曾为陶谦写悼文。中原大乱后,逃难至江南,被孙策重用。孙策临终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希望他能辅佐孙权稳定江东局势,成就大业。张昭受命后安抚百姓、讨伐叛军,迅速帮助孙权稳定了局势。

赤壁之战时张昭主张投降,令孙权颇为失望。不过孙权决定抗曹后,张昭又是尽心辅佐。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深受同僚拥戴。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辞官归隐,不再过问政事,潜心学术,去世时享年八十一岁。

拒战言和

赤壁之战时,张昭认为曹操南征有天子之命,如果抵抗,名不正言不顺;况且唯一可以阻挡曹操的长江天险由于荆州的投降而丧失;曹操军力本就强大,现在加上荆州水军的归附,水陆并进,江东无法抵挡。因此主张投降曹操。

竭忠尽智

张昭在为孙策孙权兄弟供职期间,从无私心,忠于孙氏,竭尽自己所能帮助孙氏定鼎江东,秉性刚直,犯言直谏,是孙氏的股肱之臣。

步骘

(四星)众望南疆

步骘乃东吴重臣。出身大族淮阴步氏,与孙权之妻步夫人同族。 天下大乱后,迁居江东避祸。官渡之战时,步骘入仕孙权。一年后辞官,与诸葛瑾、严畯等人游历吴中各地。赤壁之战后再次入仕,常年为孙权镇守交州。孙权称帝后,都督西陵(夷陵),代替陆逊镇守吴蜀边境。陆逊死后,代替陆逊出任丞相。翌年去世。

众望南疆

步骘确实为孙权平定交州,但谈不上众望南疆。而且平定交州也不是步骘最出名的功绩,步骘镇守西陵二十年才是他一生最重要的事迹,史书记载在这期间,无论曹魏还是蜀汉的边境将士,都非常敬仰步骘的威信。所以众望南疆并不合适,应该是众望西陲才对。

诸葛瑾

(四星)斫方善辞

诸葛瑾乃东吴重臣,是三国名相诸葛亮之兄,东吴重臣诸葛恪之父。出身琅琊诸葛氏,从小博览群书,曾游览洛阳。父母去世后,留下二弟孔明和三弟诸葛均在家,独自外出闯荡。官渡之战时,诸葛瑾为躲避战火避乱江东,被孙权的姊婿弘咨推荐给了孙权,受到了与鲁肃一样的礼遇。诸葛瑾与步骘、严畯关系亲密,曾一起游历吴中。

刘备夺取益州后,诸葛瑾奉命出使,讨要荆州未果。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跟随吕蒙夺取荆州,后代替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刘备称帝后,准备讨伐东吴,诸葛瑾奉命写信求和,刘备不予理睬。孙权称帝后被任命为大将军(陆逊为上大将军),之后又多次奉命参与伐魏之战,功勋卓著,最后一次北伐当年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斫方善辞

诸葛瑾为人方正,直言敢谏,且颇善言辞,经常作为外交使臣为东吴处理涉外事宜。

程普

(四星)吴之副督

程普是东吴宿将,江表十二虎臣之首。

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功勋卓著。赤壁之战时,被孙权任命为右都督,作为周瑜的副手,帮助周瑜赢得赤壁大战,之后又大破曹仁于南郡。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黄盖

(五星)焚舟叩营(四星)苦肉计

黄盖是东吴名将,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年幼家贫,自学文化,研究兵法,后举孝廉入仕。董卓乱政时,孙坚举义兵,黄盖自此跟随征战四方;孙坚死后,黄盖追随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扶保孙权稳定江东;赤壁之战,献火攻之计,大败曹操。后多次为孙氏平定蛮族叛乱,剿灭山贼,最后病死于任内。

焚舟叩营

赤壁之战,黄盖献火攻之计后,诈降曹操,曹操信以为真,约定好日期,黄盖携带大量引火之物藏匿于船上,进入曹军水军大寨后,立即点燃所有火船,借助风势冲入曹军舰队,火烧赤壁,由此而来。

苦肉计

这个典故出自《三国演义》是虚构的:周瑜决定采用火攻之计后需要执行者,执行者必须诈降曹操,进入曹操水寨之中放火,方能使得此计成功。黄盖自告奋勇,决定先受重刑,然后诈降,当可取信于曹操。于是翌日升帐,黄盖故意顶撞周瑜,周瑜则故意以军法重责黄盖,后黄盖让阚泽入曹营献降书,曹操信以为真,最终火计得逞,曹操大败。

真实历史中,根本没有此事,两军对峙于赤壁后,是黄盖向周瑜献计火攻,然后诈降曹操,并无周瑜打黄盖一事。

《率土之滨》人物技能名称的历史依据(东吴篇)

黄盖

韩当

(四星)经久善战

韩当乃东吴名将,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韩当箭术、骑术精湛,并且膂力过人,从孙坚时代就开始辅佐孙氏,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久经沙场,战阵经验丰富,为东吴立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蒋钦

(四星)水泽伏击

蒋钦乃东吴名将,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孙策从袁术手中要回父亲旧部准备渡江时,周泰与蒋钦一同投靠孙策,之后跟随孙策转战征伐,平定江东。后又跟随孙权征战四方,功勋卓著。曾向孙权推荐与自己有私怨的徐盛,受到孙权称赞。讨伐关羽后,班师途中,蒋钦病逝。

水泽伏击

《三国演义》中蒋钦水贼出身,常用水泽伏击之术,劫掠往来行船之财物。后又以此术在水战中建立功勋。

周泰

(五星)疮痍累身(四星)战伤无畏

周泰乃东吴名将,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孙策从袁术手中要回父亲旧部准备渡江时,周泰与蒋钦一同投靠孙策。之后随同孙策平定江东。孙权在这期间对周泰的为人非常欣赏,于是请求孙策让周泰跟随自己。自此之后,周泰跟随孙权南征北战,多次拯救孙权于危难之中,英勇无畏,战功赫赫。后因病去世。

疮痍累身 战伤无畏

周泰曾多次拯救孙权于危难之中,不惧生死,英勇无畏,身上创伤无数。

祖郎山贼作乱时,孙权被围,周泰以身体护住孙权,最终将山贼杀退,战后发现周泰身上轻重伤合计十二处,很久才康复;一次孙权宴请诸将,让周泰解开衣服,浑身上下伤疤几十处,孙权让其一一回忆受伤缘由,众将皆被其忠义勇猛所感动,再无人敢质疑周泰的功劳。

董袭

(四星)殉战

董袭乃东吴名将,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身高八尺,武力过人。孙策入会稽郡时董袭归附,后随孙策剿灭山贼,攻打皖城,讨伐黄祖,屡立战功。孙权时期,董袭讨平彭虎作乱,江夏之战,亲冒矢石,斩断巨舰绳索,助吴军斩杀黄祖。后在濡须口一役船覆身亡。

殉战

曹操南征濡须口,董袭跟随孙权前往救援,受命率五艘楼船奔赴濡须口。至夜深时,突然江面狂风肆虐,五艘楼船即将倾覆,众将士乘走舸逃走,请董袭一起逃出。但董袭大怒说:“受将军任,在此备贼,何等委去也,敢复言此者斩!”于是无人敢再劝说。当夜船沉,董袭淹死。孙权得知此事,亲自着丧服为其出殡,并厚待其家属。

甘宁

(五星)侵略如火(四星)轻侠妄为

甘宁乃东吴名将,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早年好游侠,闯荡江湖,肆意妄为。成年后改头换面,步入仕途,为刘璋治下一郡丞。后被人挑唆起兵反叛,战败后逃往荆州依附刘表。后发现刘表非成大事者,遂准备投靠孙权,途径夏口,不得通过,于是暂时依附黄祖。江夏之战,黄祖大败,甘宁断后,射杀了孙权大将凌操。后在苏飞的帮助下,甘宁离开了黄祖,投奔孙权,并最终帮助孙权打败黄祖,夺取江夏。自此以后,扶保孙权南征北战,建立了无数功勋。逍遥津一战,与凌统抛开私怨,团结一致,拼死抵抗张辽,助孙权脱困。

轻侠妄为

《三国志》记载,甘宁“少有气力,好游侠”,其实就是个社会上的“混混”,不务正业,拉帮结伙,四处游荡,打家劫舍,肆意杀人,胡作非为。

侵略如火

出自《孙子·军争》:“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甘宁最出彩的一战是濡须口之战,甘宁率领百余勇士,夜袭曹营,斩首数十级,凯旋而归。

凌统

(五星)国士无双(四星)国士

凌统是东吴名将,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其父凌操在孙策时期就骁勇善战,后随孙权东征江夏,不慎被甘宁射杀,孙权因凌操死于国事,拜年仅十五岁的凌统为别部司马,令其统帅其父亲的部曲。之后凌统为孙权平山贼,征江夏,战赤壁,取皖城,计夺荆州三郡,死战合肥张辽,屡立战功。后因病逝世。

国士无双;国士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凌统“统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

徐盛

(四星)炬石

徐盛乃东吴名将,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年少时因遭遇战乱,迁居江东。孙权继位后被任命为别部司马。曾以少胜多,打败黄祖之子黄射。

濡须口一战,徐盛在战局极其不利的情况下,独自率军奋勇杀敌,逼退曹军,孙权因之大加褒奖,史载“权大壮之”。“大壮”二字在《三国志》中仅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张辽传》,另一次就是《徐盛传》,可见其分量之重。

刘备伐吴时,跟随陆逊大败蜀军;曹休伐吴时,曾以少御多,成功阻击了臧霸的进攻;曹丕伐吴时,徐盛献计筑百里疑城,曹丕后来无奈退军。

炬石

“炬石”二字实在是猜不透,不知道策划是何用意。据说孙权曾命人打造能投掷火石的炬石车,但不知这炬石车和徐盛有何关系。

潘璋

(四星)固陵杀将

潘璋乃东吴名将,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潘璋生性放荡不羁,好饮酒,但家境贫寒,常赊欠酒钱,被后人戏称为“无赖将军”。孙权未成为江东之主时就已经开始追随,深得孙权赏识。潘璋作战勇猛,纪律严明,初期常奉命讨伐境内山贼,后随吕蒙计夺荆州三郡。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后,奉命偷袭荆州,在临沮生擒关羽父子,就地斩杀。夷陵之战斩杀蜀军大将冯习,大败刘备。此后多次参与东吴与曹魏的战争。

固陵杀将

潘璋擒杀关羽后,被拜为固陵太守,潘璋为纪念自己的此次功劳,于是打造了一把刀,在刀上刻“固陵”二字。固陵杀将,即潘璋杀关羽。

《三国演义》中潘璋擒杀关羽后,夺得青龙偃月刀。夷陵之战时,关兴于阵中看到潘璋,于是穷追不舍,后在山中迷路,投宿于一老乡家中,巧的是潘璋夜晚也跑至此地强行借宿,碰见关兴,又逢关羽显圣,潘璋直接吓呆了,关兴随即将之斩杀,为父兄报仇,同时夺回了青龙偃月刀。

丁奉

(四星)雪奉短兵

丁奉乃东吴名将,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丁奉少年从军,因骁勇而受到上官赏识,先后从属于甘宁、陆逊、潘璋等人麾下。丁奉勇冠三军,每战必奋勇争先,斩将夺旗,屡立战功。孙休在位时,丁奉计除权臣孙綝,拜大将军。后又扶立乌程侯孙皓为帝,升为右大司马、左军师。此后数年,丁奉多次北伐,但战果寥寥。

丁奉一生征战,与北方政权自曹操时交战至西晋初年,又侍奉孙吴四位君主,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

雪奉短兵

东兴之战中,丁奉独自率领手下将士,离开大部队,迎着北风迅速奔赴前线,防止敌军占据有利地形,对己方形成威胁。当时天降大雪,待到达指定地点后,丁奉发现敌军兵力较少,遂使士兵脱去铠甲,手持短刃,敌人发现后皆不以为意,不做防备,不想丁奉突然暴起发难,大破曹军。

太史慈

(五星)方阵突击

太史慈乃东吴名将。弓马熟练,箭法精良,身长七尺,美须髯。年轻时因得罪州官,不得以避祸辽东,这期间北海相孔融对太史慈母亲十分照顾。后天下大乱,太史慈返回家乡,适逢孔融被黄巾军围困,太史慈单枪匹马前往相助,奉命向平原刘备求援,得刘备相助,黄巾贼退走。

太史慈北海报恩后,投奔刘繇,孙策平定江东时俘虏太史慈,太史慈得遇明主,诚心归降。后常年为东吴抵御荆州刘磐,直至去世。

方阵突击

这个技能委实有些敷衍,还不如北海报恩或者神亭遇主(太史慈与孙策初遇于神亭,酣战良久,不分胜负,自此惺惺相惜)。

太史慈的临终遗言非常霸气:大丈夫生于乱世之中,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朱然

(四星)名震敌国

朱然乃东吴名将。原名施然,是毗陵侯朱治的外甥。朱治无子,于是请求孙策把施然过继给自己,后改名朱然。朱然年轻时与孙权在一起读书,二人相交甚笃。孙权统领江东后,朱然跟随孙权东征西讨。曾随吕蒙擒杀关羽,吕蒙死后,朱然代替吕蒙镇守江陵。夷陵之战与陆逊大败蜀军。江陵一战,逼退曹军。之后又屡建功勋,备受孙权礼遇,后病重不治身亡。孙权素服举哀。

名震敌国

夷陵之战后,曹丕派遣曹真、夏侯尚、张郃等将攻打江陵,孙权的援军皆被打退,朱然困守江陵,孤军奋战,在曹魏的猛攻下坚持了六个月之久,曹魏最终无奈退兵。《三国志》写到“然名震於敌国”。

朱桓

(四星)以主制客

朱桓乃东吴名将。出身吴郡朱氏,吴中四姓之一。

孙权接管江东后,朱桓出仕,因剿灭丹阳、鄱阳一带山贼,受到孙权赏识。周泰死后,继任濡须督一职。夷陵之战后,曹魏大举伐吴,曹仁率军攻打濡须,被朱桓大败,部将常雕、诸葛虔被斩杀,大将王双被生擒。石亭之战,跟随陆逊大败曹休。

朱桓性格高傲,耻于为人所驱使,每次临阵交战,统率军队不得自由控制,就会埋怨激愤。然而朱桓轻财重义,且记忆力好,见人一面,几十年不会忘记,部下一万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朱桓都全部认识。喜欢供养士卒,赡养亲戚,俸禄家产,都分给他们一同享用。朱桓病重的时候,全军营都十分担忧。

赤乌元年(238年),朱桓病死,享年六十二岁。部下不论男女,无不痛哭。又因为家里没有财产,孙权赐五千斛盐来处理丧事。

以主制客

朱桓一生最经典的战役莫过于濡须口大败曹魏名将曹仁。此战曹仁用声东击西之计,突袭濡须口,朱桓中计分兵导致濡须兵力不足。面对曹仁的大军压境,朱桓部将士气全无,为此朱桓为众将分析形势:曹仁千里跋涉,人困马乏,我们据城而守,以逸待劳,以主制客,别说是曹仁,就是曹丕来了,也必然失败。于是军心大振,击败曹仁。

全琮

(四星)辅臣应势

全琮乃东吴名将。年少时随父亲全柔投靠孙策。全琮颇有谋略且志向远大,随父征战期间散尽家财,供给从中原避乱至南方的士人,得数百人依附。后受命讨伐山越,募得精兵万余人。关羽北伐时献策擒关羽,石亭之战协助陆逊大破曹休。孙权称帝后将女儿孙鲁班嫁予全琮为妻,自此一门显贵。

辅臣应势

全琮为人恭顺,待人亲善。自从娶了公主孙鲁班后,一步步陷入了二宫相争的政治斗争中,为了家族的富贵,他默许了孙鲁班的上蹿下跳,儿子全寄对鲁王孙霸的支持,但他几乎没有主动参与,只是顺势而为,直到最后让孙鲁班带着全氏家族一路走向了辉煌,成为整个东吴最具权势的家族之一。

吾粲

(四星)覆舟不弃

吾粲是东吴后期重臣。初为县中小吏,后受到孙坚族子孙河赏识,得到提拔,之后官运亨通。曾参与东吴与曹魏名将曹休的洞口之战,后随吕岱讨平山越。二宫相争时,因坚持“嫡庶之分”要求将鲁王孙霸调出京城,后被鲁王孙霸等人合谋陷害,下狱处死。

覆舟不弃

洞口之战时,正值大风天,许多船只的缆绳都被扯断,飘向对岸被曹军攻击。有的直接被曹军俘获,有的被风吹翻沉没。一些大船因为体积大,得以存活,于是很多落水的士卒争相攀附船舷呼救,船上官兵担心船被倾覆,于是纷纷用武器击打水中士卒,阻止他们登船。只有吾粲与黄渊让船上的人将落水者拉上船,手下人认为船只超载定会出事,吾粲说:“船只出事,我们就应一起去死!人家陷入绝境,怎能抛弃他们呢?”吾粲与黄渊救活的人一百多。战事结束后,吾粲被升任为会稽太守。

诸葛恪

(五星)智高性愎

诸葛恪是孔明之兄诸葛瑾的长子,年少时非常聪慧,才思敏捷,深得孙权看中,令其辅佐太子孙登。丞相陆逊病逝后,升为大将军。孙权临死之际,任命诸葛恪托孤大臣,掌握军政大权。东兴大捷后,进封丞相。之后一意孤行,发动北伐,惨遭新城之败。回朝之后,独断专权,民怨沸腾,后被孙峻联合吴主孙亮将之处死。

智高性愎

诸葛恪年少时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极高智慧。长大后渐渐形成了刚愎自用的性格。孙权弥留之际,选择托孤大臣,群臣都推荐诸葛恪,但是孙权对诸葛恪刚愎自用的性格很担心,一直无法下定决心,最后在孙峻的劝说下孙权还是将大权交给了诸葛恪。

东兴大捷后,诸葛恪不可一世,对曹魏不屑一顾,不久就决定征发大军北伐。此事受到了朝臣的极力反对,但是诸葛恪大权独揽,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无人可制。征发二十万人讨伐曹魏,结果在合肥新城大败而归。

陆抗

(五星)西陵克晋

陆抗是东吴最后的名将,丞相陆逊之次子,孙策之外孙。陆逊死后,袭父爵为江陵侯,因父亲与孙权有嫌隙,故为父辩白,消除了孙权对陆逊的愤怒。诸葛恪专政被杀后,为躲避牵连,陆抗与妻子离婚(诸葛恪的外甥女)。后常年镇守西陵,击败晋国进攻,维护了吴国的稳定。后死于任上,终年四十九岁。

西陵克晋

凤凰元年(272年)八月,西陵督步阐降晋。陆抗闻讯,率兵围剿,晋武帝命羊祜等将前往营救。此战,陆抗指挥若定,先打破晋军分进合击之势,用次要兵力牵制晋军主力,用主力围城打援,终于击败晋军,攻克西陵。

孙桓

(四星)困守

孙桓乃江东孙氏宗室子弟,仪容端正,器怀聪明,博学强记,能论议应对,孙权常称为“宗室颜渊”。

夷陵之战时,孙桓在夷道被刘备包围,陆逊为顾全大局,未加施救。于是孙桓困守城池,与蜀军进行殊死搏斗,直到陆逊火烧连营,蜀军溃败,孙桓才得以脱困,之后率领吴军拦截刘备,差点将之擒获。

战后,孙桓以功拜建武将军,封丹徒侯。后被派去修筑横江坞,年二十六岁英年早逝。

吴夫人

(四星)国太威仪

孙坚之妻,孙策、孙权生母,孙权称帝后追尊吴夫人为武烈皇后,《三国志》中称之为孙破虏吴夫人。孙策去世,孙权继位,由于年纪尚幼,吴夫人从旁辅助,处理军国大事,确保了江东政权更迭后的政治稳定。

国太威仪

《三国演义》中虚构了一个人物“吴国太”,说她是孙坚的次妻,吴夫人的妹妹。

吴夫人与吴国太是完全是两个人,策划人员却将之混为一谈,完全是谬误!

徐夫人

(四星)妒后

徐夫人是孙权的妻子。父亲徐琨为孙坚妹妹之子,后在讨伐黄祖的战斗中意外身亡。徐氏最初嫁予吴郡陆姓世家的陆尚,陆尚死后寡居。后嫁给孙权,二人无子,孙权曾将太子孙登交给徐夫人抚养。

妒后

孙权迁都建业后,因徐氏善妒,将之遣送回吴郡居住。后来孙权称帝,群臣与太子都认为应该立徐氏为后,但是孙权执意要立步夫人为皇后。徐氏后来因病过世。

步皇后

(五星)中宫追玺

原名步练师,孙权的皇后,丞相步骘的族人。与孙权生有二女,即孙鲁班和孙鲁育。步练师性格不妒,经常给孙权推荐女人,因此长久受宠。孙权称帝后,群臣认为应该立徐夫人为皇后,而孙权执意立步夫人为皇后,相争无果,孙权十余年不得立后,不过内宫之人都称步氏为皇后。

中宫追玺

步练师生前虽然未能正式封后,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步夫人就是真正的皇后,于是内宫之人都称步氏为皇后,步氏族人上疏时也都用中宫一词称呼步练师。步夫人去世后,孙权悲痛不已,群臣顺着皇帝的心意,追封步夫人为皇后,追赐皇后印玺和绶带,并下策书。

小乔&大乔

(五星)双艳

《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记载:“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二乔应该姓“桥”,《三国演义》误写为“乔”。

两位国色佳人,分别嫁给了当时东吴最出色两个青年才俊,当真是绝配,可惜这两位夫君都是天不假年,英年早逝。

大乔嫁给孙策四个月后,夫君就去世,自己沦为寡妇。据说孙策弥留之际大乔欲投江殉夫,但想到孙策曾嘱咐她照顾弟弟孙权,助其执掌大权,守护孙氏基业,于是就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孙权后来对这位皇嫂万般尊重,据说在孙权称帝后,大乔就不再过问俗世,深居简出,青灯古佛,安享天年。至于大乔是否有子嗣,历史没有记载,而且两人婚姻关系维持的时间太短,且孙策之子的生卒年都不详,所以无法判断孙策的孩子是否就是大乔的。

小乔嫁给周瑜后,相处了十年,周瑜去世,之后的事迹历史并无记载。周瑜有二子一女,但并未记载其生母,其中或许有小乔的子嗣。

《率土之滨》人物技能名称的历史依据(东吴篇)

二乔

孙尚香

(五星)枭姬

孙坚之女,孙权之妹,刘备之妻,史称“孙夫人”。正史野史皆无其名字的记载,孙尚香一名来自戏剧《甘露寺》。

正史中记载: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取荆南四郡,实力大增,孙权为巩固孙刘联盟,将妹妹许配给刘备,这是一桩典型的政治联姻。孙夫人自幼习武,性格泼辣,身边侍女常配刀剑,刘备很少与之亲近,后来干脆分居。刘备入川后,孙权将这个妹妹接回东吴,夫妻二人再未见面。

枭姬

民间传说孙夫人回吴途中,听闻丈夫刘备病死军中,联想到自己没能完成两国交好的任务,跳江于芜湖的蛟矶,后建祠起名为蛟矶庙,而“蛟矶”两字不知怎的就讹传成了“枭姬”。故又称孙夫人为枭姬。

孙鲁班

(五星)全主诿异

孙鲁班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特殊的一个女人,她以公主的身份长期干涉朝政。对东吴后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孙鲁班是孙权与自己最爱的女人步练师生的长女,美貌聪慧,深得孙权喜爱。

孙鲁班起初嫁给了周瑜的儿子周循,可惜周循跟他爹一样英年早逝。之后孙权将她嫁给了全琮,自此之后,孙鲁班被人称为“全公主”。

孙权生前,对孙鲁班非常纵容,甚至让他参与立嗣之事,自此孙鲁班迷上了权利,各种骚操作,导致孙权废掉太子孙和,杀死鲁王孙霸,改立孙亮为太子。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利,她怂恿孙权让孙亮娶了全琮的孙女,孙亮继位后,全妃成为皇后,全氏家族纷纷加官进爵,风光无限,“全公主”也变成了“全主”(全氏之主)。

后来孙鲁班还跟权臣孙峻私通,两人沆瀣一气,权势熏天。

孙峻死后,其堂弟孙綝(chēn)把持朝政,孙鲁班与皇帝密谋诛杀孙綝,谋事不密被发现,孙綝于是发动政变废立皇帝,将孙鲁班流放至豫章,之后的事迹不见史书记载,估计也是不得好死,因为东吴之后的皇帝都和孙鲁班有仇。

周姬

(五星)复誓业火

周瑜的独女,嫁给了孙权的长子孙登。野史记载其名为周彻,据说其母为小乔,无从查证。周姬的生平史书没有记载。

复誓业火

起点中文网的作者紫夜心亦孤星,写过一本小说《周姬》,讲的是周代的一位公主周姬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一个穿越人士的帮助下,兴复周朝的故事,复誓业火应该起源于此,由于二者名字相同,所以被策划移花接木给了周瑜之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