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我帶你認識一個了不起的90後創業者”

我是曉玲,三節課的第3號員工。

2015年加入三節課的時候,我畢業1年多,對於互聯網行業充滿期待,對於在這個行業裡努力做事情的人也有著天然的喜愛。

這種正向的感受,成為著我此後的職業生涯中源源不斷的動力。

這個行業裡有一群人我格外喜歡,他們不甘平庸,抓住當下機遇,能堅持著折騰出來一些事情;他們有夢想有熱情,且有耐心和能力踏實把一件事情幹明白;他們趁著年少,無畏困難和風險,在行業裡不斷探索,一路前行。

我會認為,正因為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在前行時的踐行和堅守,讓這個行業變得更值得令人憧憬,也讓進入到這個行業的人為之振奮。

我們能從他們身上受到啟發和鼓舞,亦或者是受到同輩壓力。

“來,我帶你認識一個了不起的90後創業者”

劉雨晴,無疑就是這樣的人。

今年是雨晴工作的第5年了,比起同齡人,這個90後姑娘看起來會自信和篤定很多。

畢業後,她從沒有去所謂“大公司”正經上過班,雖然當時她手裡拿了6個看起來不錯的offer,但是她一一拒絕,選擇了一條前途未卜的路——跟人一起創業。

5年多以來,她永遠都衝在公司解決問題的第一線,不停的從0到1,學習一切她從沒有接觸過但公司需要的東西。

轉眼到了現在,經過了幾年的成長,在公司她已不可或缺,業務上完全可以獨當一面。

作為齒輪易創的COO,她負責公司的運營和增長,從零組建公司的市場+銷售團隊,搭建了相對成熟的業務模型,推動著公司穩健發展。

同時,持續努力的她也收穫到了一串的讚譽,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全球傑出青年,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30U30),ECI年度商業創新新銳人物等

16年她來三節課上課我們認識的,期間雖然很少見面,每次見面,我們會交流下各自正在做的事情和思考,每次我都會看到她飛速的成長,

如果我讓雨晴公開來講講她從公司初創開始到現在,5年來帶給她最大的收穫是什麼?讓自己保持在快速成長過程中,都做對了什麼?或者是在職業成長中遇到過最大的挑戰或者瓶頸是什麼?又是怎麼突破的?

等等,把她走過的路、作過的選擇、總結的經驗分享出來,一定可以給到很多職場人啟發和幫助。

如此,這將會是件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

“來,我帶你認識一個了不起的90後創業者”

基於這個念頭,我想以「三節課校友會」之名,做一個系列直播對談,我想帶著大家去認識這些並非已名滿天下的大咖,而是跟你我一樣,都還在奮鬥的路上的校友們,他們已做成了一些事情,身上都有著那股非常珍貴的能量,我想要把這股能量放大,照亮更多同行的人

阿爾貝·加繆的有句話,“不要走在我後面,因為我可能不會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為我可能不會跟隨;請走在我的身邊,做我的朋友。”

我希望在三節課的校友中,大家都可以一起肩並肩,相互陪伴,共同成長。

這個系列直播,除了聊職業成長,我也會聊到一些職業經驗,我會萃取他們在崗位上所做的思考和沉澱的方法,有些內容如果需要我們還可以在直播結束後繼續交流和探討,希望給到需要的人一些質樸且有效的幫助。

4月21日(週三)晚上9點半

,我將發起第一場直播對談,本場我邀請到了雨晴,從個人成長和工作技能兩個方面來做分享。

“來,我帶你認識一個了不起的90後創業者”

這是一次以人物採訪為主的直播,我會現場與她對談,對談的大綱如下——

個人方面

為什麼一畢業就選擇了創業,在當時做選擇的時候考慮的因素有哪些?你一般做決策時,核心會考慮哪些因素?會在成長中不斷刻意優化決策質量嗎?

從公司初創開始一直到現在,你覺得這5年帶給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讓自己保持在快速成長中,你覺得自己都做對了什麼,如果只能說三個點,你覺得是什麼?對於沒有創業的人,有哪些你覺得仍然是可以被借鑑的?

在你的職業成長中,你遇到過最大的挑戰或者瓶頸是什麼?能具體描述下嗎?你當時是怎麼突破它的?

工作方面

你現在在負責公司的運營和增長,因為公司是TO B的,那跟 TO C公司做增長相比,核心會有什麼不同?你覺得驅動你們公司增長的核心驅動力是什麼?

可以簡單說下你們公司市場和銷售團隊是如何組建起來,現在是如何配合的嗎?其中踩過什麼坑,可以舉個例子講一下嗎?

TO B的企業老帶新是非常重要的增長方式,怎麼讓老客戶帶新客戶,你有推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嗎?

TO B 的產品,一般快速瞭解對方業務是個難點,而你們公司涉及的行業還挺多,你這裡快速瞭解一個行業的技巧可以分享給大家的嗎?

你們的客戶有很多是傳統行業,講一個你覺得很有趣或者讓你很有成就感的案例,用互聯網技術為一個傳統企業提供互聯網產品解決方案的。

(會根據現場的時間和內容做部分調整)

“來,我帶你認識一個了不起的90後創業者”

以後每個月我都會邀請2個三節課校友,來做校友夜話的對談嘉賓。

我相信那些給我們力量的人就在我們身邊,

希望能帶大家看到更多行業前行者的踐行和堅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