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3線城市那麼多工薪族可以買車養車?

陳良昱


現實情況就是生活在3線城市一般都是在自己家鄉,家裡有父母能給照顧生活,吃飯這塊開支可以做一定節省,家裡父母有住房和父母住一起就不用去支付高昂的房租/物業/水電費,這又節省了一大開支。即使自己在3線城市買房,房價也不會高,但凡自己有個正經工作,生活壓力也不會大(比起1.2線城市)。3線城市物價水平相對較低,生活節奏慢。所以只要不大手大腳花錢那麼養一臺汽車是沒有壓力的,當然買什麼車取決於自己消費水平,國產車也是一買,合資車也是一買,對不?


90真實說


三線城市車多有以下原因:

一是三線城市房價較低,一般為一萬元上下,這跟一線六萬元有天地之差,買房花不了幾個錢,剩下的錢自然可以買車了。

二是沒有限購政策,大家都可以買。還有一般不限行,不擁堵,全天候開,想去哪就去哪。車的利用率高。

三是三線城市市內交通不發達,沒有車,好多地方去不了,不得不買。

四是行車使用率高,有很多需求,要去省會辦事,或去鄉下看望父母。沒有車,寸步難行。

五是三線城市周邊空曠,有很多可以旅遊的好地方,要是沒車,就去不了,享受不到美麗風光。

六是不管怎麼說,車也是彰顯自己身份的標識。如果別人有車,自己沒有,則顯得低人一等,不開也得買。

所以,三線城市車是居民的標配,不管你願意否,必須有輛車。而車多又是三線城市的標配,是獨特的城市風景線。


源頭世桓歌


為何三線城市那麼多工薪族可以買車養車?看了下面的很多回答,感覺他們都沒有在三線城市生活過,不知道三線城市的生活狀態究竟是怎樣的。老侯生活在東北的一個三線小城市,這個城市工資不高,遠遠低於國家平均線,但是私家車保有量卻不低。身邊的很多人,不管工資多高,幾乎都開車上班。剛開始我也納悶,他們的錢都是從哪兒來的呢?他們是如何做到買車養車的呢?後來仔細想想,再結合這個城市的生活狀態,也就明白了。

首先來看看這個城市的工資收入情況。根據統計數據,2019年平均工資為4932元。這個數字應該是稅前收入,沒有扣除各種保險、公積金的收入,實際可支配收入要遠低於這個數字。因為自己身邊的很多人,都沒有拿到這麼多的錢,應該是被平均了。工資收入的分佈,絕大多數都在3~5千之間,超過這個數字的,基本就是領導幹部的級別了。而一些沒有正式就業的女同胞,收入就更可憐了,像服務員、店員、文員之類的,月收入就兩千元左右。

有人說就這點收入,每月吃飯生活都費勁,怎麼還能有錢買車呢?接下來再給你說說這個城市的生活狀態,估計你就明白了。

這個城市中有一個巨大的央企,曾經無比輝煌,工資待遇和福利待遇都是一流的。這個城市中的很多家庭都或多或少的與它有關係,最多時有一半的人在這個企業裡面就業。現在雖然沒落了,但瘦死的駱駝還是比馬大,從這個企業裡退休的職工待遇可是不低,收入普遍在四五千元。也就是說,退休職工的收入比在崗職工收入高,老年人的收入比年輕人高。

奇葩吧?其實在三線城市,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年輕人不論如何努力,收入的天花板都在那兒呢,你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月入八千一萬的,可是這個城市根本就沒有這個價,沒有人會給你這樣高的工資。而老年人每天只要優哉遊哉的逛逛公園,保養好身體,養老金就嘩嘩的流入口袋了。用我們當地的話講,這些老人就是一個個“錢垛子”,千萬不能讓他倒了。為此還曾經發生過老年人死亡後家屬不報告,繼續領養老金的案例。

看到這裡相信你也看出一點端倪了。為什麼年輕人收入低卻又可以買房買車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啃老”。這個城市在計劃經濟年代,計劃生育政策執行的最徹底,幾乎家家戶戶都是獨生子。兩個年輕人結婚,上面有四個老人,收入遠高於自己,所以結婚時買車買房操辦等等,都是老人出錢,年輕人等著吃現成的就好了,還會收到一大筆彩禮錢。至於結婚後,年輕人只要照顧好自己的小家庭就行了,雙方的老人還會時不時的貼補一點。有了孩子也不擔心,有句話叫做“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常探望”,年輕人基本沒有壓力。

有人說這車老人給買了,養車不還是得自己花錢嗎?其實你仔細的算算,養車花不了多少錢的。我身邊的絕大多數人,每年行駛不超過一萬公里,保險、保養、修車、加油等各種費用加在一起,也就一萬多塊錢。這對於不需要負擔房貸車貸和養娃費用的年輕人來說,這點錢還是承擔得起的。不過即使這樣,雙方的老人還是時不時的以“加油、修車”等名目,補貼一些養車費用(當然也有年輕人開口向老人要的)。所以,在三線城市,那麼多的工薪族可以買車養車而毫無壓力,主要的原因就是“啃老”。

大家不要嘲笑,這幾乎是所有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特色。在這些城市中,就業機會很少,正規就業只有幾家國企,以及教師、公務員等,年輕人的上升空間也有限,並不是說你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獲得更多收入的。所以“啃老”就成了一個普遍的現象。在我所認識的人群中,貸款買房由老人給還房貸的,買車需要老人資助並且由老人給養車費用的,比比皆是。如果有一天老人離世了,也會留下一筆遺產或者房產給年輕人,足以支撐年輕人生活到退休,然後又一輪的啃老模式重新開啟。

這些年東北的經濟形勢不好,年輕人都不願意回來了。這個城市也是一個人口淨流出城市,這些年眼見著街頭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老年人越來越多,中小學一輪又一輪的合併,但是高樓卻越蓋越多。由於沒有人口支撐,所以房價也不算高,消費水平也不高,如果沒有太大追求的話,在這裡生活還是挺愜意的。只是這種啃老模式的循環開啟,其實老人也是苦不堪言,但為了下一代的更好生活,只能痛並快樂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