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多少錢,需要全盤告訴孩子嗎?自主奮鬥才能實現人生價值

家裡有多少錢,孩子應該知道嗎?

對於經濟條件不錯的家庭,家裡有多少財富,到底應不應該全盤告訴孩子呢?

有人說:孩子也是家裡的主人,有權利知道家裡有多少錢,再說了,父母賺的錢不都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嗎,最後還不都是孩子的?

還有人說:家裡的錢是父母通過辛苦工作努力賺來的,只要不缺孩子的吃穿住用,沒有必要把家裡有多少錢全部告訴孩子。

我贊同後一種說法。家裡經濟條件好,孩子可能會認為自己衣食無憂,即使不努力奮鬥也能過上不錯的生活,因此會消磨學習和努力的鬥志,養成好吃懶做、好逸惡勞的不良品質,這樣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家裡有多少錢,需要全盤告訴孩子嗎?自主奮鬥才能實現人生價值

家裡經濟條件好,不是孩子放棄奮鬥選擇安逸的理由

我有個親戚,家裡開房產中介有近10年了,自己也很有經濟頭腦,這些年買了幾套賣家著急用錢而低價出手的位置不錯的好房子,價格翻了幾倍,現在有4套房子1個店鋪,還有1個等待拆遷的老宅。但孩子只知道親戚幹房產中介很忙碌很辛苦,並不知道家裡究竟賺了多少錢、有幾套房。

有一次,高二的孩子問親戚“咱家到底有多少錢”,說為了高考學習太累了,如果家裡的錢足夠的話,他不想那麼辛苦地奮鬥了。

經歷過高中的孩子都知道,高中生活確實比較難過。親戚的孩子成績屬於中等,並不穩定,他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所動搖,怕自己付出了努力,高考也不一定會考上好的大學,還不如放棄這起早貪黑的複習,瀟灑快樂的享受生活。

以親戚的實力,即使孩子不上學不工作,也能養他一輩子。可是親戚依舊沒有告訴孩子家裡的真實經濟狀況,只是跟他說:你現在什麼都不要想,就盡最大努力複習高考。考上了好大學,老宅拆遷後分的房子,我獎勵給你今後當婚房;考不好,什麼也沒有,自己奮鬥去。後來孩子考了一所211大學。

我很佩服親戚的做法。家裡經濟條件好,並不是孩子放棄奮鬥的理由。而在應該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年紀選擇了享樂,那麼在未來的人生中一定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代價去彌補知識的空缺,而且還不一定能補得上。

家裡有多少錢,需要全盤告訴孩子嗎?自主奮鬥才能實現人生價值

​孩子應該更加“貪心”,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自身價值

我一直堅信:教育才是最好的投資。在這個飛速發展的高科技時代,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沒有知識,一定過不好這一生。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說的就是有錢人家的孩子往往容易滿足於父輩打下的江山,自己不思進取,不學無術,卻養成了好吃懶做的性格,慢慢地坐吃山空。這樣的悲劇經常上演,“有錢”反而毀了孩子的一生,敗壞了家庭的“基業”。

因此,對於孩子是富養還是窮養的問題上,我認為如果家庭條件不錯,沒有必要刻意窮養,但真的不能無條件地滿足孩子,讓孩子對於眼前父母的一切親情付出和金錢支出視為理所當然,認為自己不需要奮鬥便能一直享受這種沒有煩惱的生活。

家裡的經濟條件沒有必要完全透露給孩子,要讓孩子知道“貪心”,認識到想要贏得未來更加美好的人生,實現自身的價值,就需要自己努力打拼,努力獲取知識和技能。而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孩子,更可以在創業打拼中贏在起跑線上,藉助家裡的資源和財富,實現更快速的滾雪球式成長和成功。

家裡有多少錢,需要全盤告訴孩子嗎?自主奮鬥才能實現人生價值

家長應該怎麼做?

  1. 告訴孩子賺錢的艱辛。許多孩子每天忙於學習,可能只知道父母白天去上班,去工作,但並不知道賺錢有多麼辛苦,攢錢有多少不易。家長要告訴孩子,家裡的錢都是父母通過自己的智慧和辛苦努力賺來的,這個過程很艱難。
  2. 父母的錢不等於孩子的錢。父母賺來的錢可以提供給孩子在上學期間必要的開銷,但並不能讓孩子沒有節制的亂花,也不能一直無休止的提供。想要自己隨心所欲的花錢,自己通過勞動和智慧去賺。
  3. 沒有拼搏進取心和一技之長的人是沒有靈魂的。該學習的年齡必須要學習,要有進取之心,要通過學習掌握自食其力的本領,培養獨立的見解和思想,這樣無論未來世界怎麼轉變,自己都有生存和崛起的能力。
家裡有多少錢,需要全盤告訴孩子嗎?自主奮鬥才能實現人生價值

總之,父輩積累的財富,可以為全家改善生活、抵禦未知風險,但不能成為孩子逃避奮鬥、貪圖享樂的藉口。年輕人的人生才剛起步,如果不學習不拼搏,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