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埃克森美孚獨資建廠表明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昨日,埃克森美孚大灣區惠州項目在大亞灣石化區開工。世界級石化巨頭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廣東,以獨資建廠的方式參與中國石化市場競爭,國內產業專家認為,這表明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給國際資本開出“定心丸”。

埃克森美孚大灣區惠州項目動工,可以看出國際資本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也是對惠州經濟發展與產業實力的一種肯定。” ——丁力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

  極大提振市場 與投資者的信心

世界能源巨頭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廣東以獨資方式建設石化綜合體項目,釋放怎樣的信號?將產生怎樣影響?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等專家在接受惠州日報記者專訪時進行了解讀。

關鍵詞:開放

  中國發展更自信對外更開放

“這足以證明,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在更多的領域對全球企業採取更加開放的姿態。”丁力認為,埃克森美孚化工作為全球排名前20的化工巨頭,能夠以外商獨資的方式落戶粵港澳大灣區,這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展示出粵港澳大灣區擁抱世界的態度。

“可以看出,中國的發展更自信,對外更開放的態度。”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院長、惠州市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紀紅兵評價道。他認為,在改革開放40年後國家提出“改革開放再出發”,改革要再深化,開放要再擴大,在外資投資領域中實施更加開放的政策,說明中國營商環境的進一步優化與開放。

“國家倡導更加廣泛的國際化合作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石油化工處處長白雪松指出,2018年7月國務院辦公會上通過的《石化產業佈局方案(修訂版)》中明確指出允許民營企業、外資以獨資或控股方式建設大型煉化企業,這些政策在以往是沒有的,可見國家層面改革開放的力度非常大,尤其是高端煉化行業方面開放力度在加強,積極吸引跨國公司、高質量項目落地投資,推動外資進入中國市場。

“這些信號釋放出來,在此時此刻更有意義,不僅提振市場和企業的信心,也堅定了投資者的信心。”丁力認為,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影響仍在蔓延,埃克森美孚項目動工,可以看出國際資本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也是對惠州經濟發展與產業實力的一種肯定。

關鍵詞:產業

  拉伸大亞灣石化區中下游產業鏈

“埃克森美孚大灣區惠州項目的含金量很高,可以幫助大亞灣石化區解決長期以來精細化工發展不足的問題。”丁力認為,大亞灣石化區上游的煉油產能高,但中下游相關對接的產業鏈偏弱,埃克森美孚項目主要生產各類聚乙烯、聚丙烯,這是基礎的化學工業原料,需要強大的中下游精細化工企業對其產品進行消化,這就能夠進一步拉伸大亞灣石化區的中下游產業鏈。

從更廣的範圍看,丁力指出,深莞惠經濟圈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產業經濟圈,電子信息產業、高科技產業、生命健康產業等支柱性產業和目標產業中,眾多行業都與石化產業有關聯,更有利於實現就近市場消費;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發展的新能源產業,更是與工業原料利用息息相關,能實現原料“就地取材、隔牆供應”。

“ 在改革開放40年後國家提出‘改革開放再出發’,在外資投資領域中實施更加開放的政策,說明中國營商環境的進一步優化與開放。” ——紀紅兵

●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院長紀紅兵:

  大灣區建設需要做好 產業融合與市場細分

粵港澳大灣區能源產業如何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局勢中進一步提升?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院長、惠州市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紀紅兵在接受惠州日報記者專訪時提出“產業生態圈競爭力”的概念。

惠州日報:大項目落地能帶動當地甚至區域內形成化學生態圈,是產業聚集的驅動力。粵港澳大灣區的化學生態圈需如何打造?

紀紅兵:國家“雙區”驅動歷史機遇疊加新一輪能源產業佈局,使得粵港澳大灣區石化生態圈形成有著強大的產業基礎支撐、有利的政策支持和廣闊的消費市場,這是生態圈能夠健康發展的基礎。廣東的石化產業分佈都在沿江沿海城市,區域跨度大、產業鏈長,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產業生態圈,也影響了生態圈的各方面,例如產業佈局、招商、人才、市場分配等,如果沒有一體化的生態圈內原料供應與市場分配,必然導致資源重複、競爭無序、市場浪費。因此,區域的產業融合與市場細分至關重要,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石化能源生態圈是整個灣區經濟生態圈重要的一環,與之相關的生態產業鏈有許多,更需要全面的考慮。

惠州日報:世界能源產業競爭日趨激烈,成立產業聯盟與產業集群成為多個國家和地區增強區域競爭能力的方式。我們應該如何借鑑國外先進的石化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區域競爭能力?

紀紅兵:廣東省的石化產業園在同一個省份,等於我們在同一個經濟生態圈內,石化產業聯盟可以探討自己的方式。例如,廣東石化產業結構存在的短板很明顯——石化產業基地是生產基地,缺少研發基地。對此,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的佈局中,就有3個實驗室與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科技研發相關:惠州的先進能源與科學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汕頭的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東莞的材料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組建這些實驗室,也是希望集成國內外先進的科研力量,增強廣東省石化能源以及中下游的精細化工、新材料等產業的研發能力。

惠州日報:粵港澳大灣區的石化產業集群正在形成。石化與相關的新能源產業對區域人才鏈的需求將呈現怎樣的趨勢?

紀紅兵:石化產業鏈條上需要的人才,除了石化產業園區內的生產類人才外,實際上還需要更多產業鏈上的人才,例如航運、物流、倉儲、供應、銷售等各類人才。高層次的技術研發管理人才,是惠州等城市最迫切需要的人才,產業鏈條上的企業管理、技術操作者也是大量需要的人才。我認為,廣東經濟發展活力對全國各高校人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惠州可充分利用產業優勢輸入性引入石化專業人才,同時根據石化產業鏈條上的不同需求培養職業技能人才。

“ 允許民營、外資企業以獨資或控股方式建設大型煉化企業,這些政策在以往是沒有的,可見國家層面改革開放的力度非常大。” ——白雪松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石油化工處處長白雪松:

  大亞灣更應形成綠色 環保安全化學生態圈

石油化工行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能源行業。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綠色石化與新能源有哪些新目標?大亞灣石化區如何抓住大項目落戶機遇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石油化工處處長白雪松給出建議。

惠州日報: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石化和新能源產業有哪些新目標?

白雪松:“十四五”期間,石化產業也將面對更為開放的市場競爭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壓力,必須向高端化方向發展,通過技術創新帶動產業升級,通過補短板提升行業競爭力,建成一批具備國際化的石化化工產業集群,培育具備全球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新能源產業發展日益加速,“十四五”期間國家重點是要達到一定的產業規模,形成良好的佈局結構,進入國際一流梯隊。

惠州日報:大亞灣石化區正朝著世界級石化區目標邁進,世界級石化區的規劃建設經驗對大亞灣石化區等國內石化產業基地的高質量發展有哪些可借鑑之處?

白雪松:世界級石化基地有幾方面的特徵:一是一體化特徵,即要堅持“產品項目、物流傳輸、安全環保、公用工程、管理服務”等方面的一體化,促進園區運行和管理的安全、高效;二是石化產業與經濟區域建設的有機結合,石化產品做為基礎能源和化工產品,其終端消費主要集中於汽車、建築、電子、交通、日用服務等領域,下游產業對石化行業具有更強的市場吸引力,因此,石化產業應與所帶動和輻射的周邊下游產業形成有機的結合,相互推動、相互促進;三是創新發展,國外園區的集中的企業創新水平較高,園區市場輻射範圍更廣,打造高水平的創新產業中心和創新平臺,是我國化工園區提升的目標。

石化產業集聚性特徵明顯,隨著大型石化公司的集聚,粵港澳大灣區會形成石化化工上下游產業鏈的優勢,也會輻射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可以形成獨特的化學生態圈,尤其要重視安全可控、環保優先的發展理念,大亞灣更應當形成綠色環保安全的化學生態圈。

目前,惠州石化產業基地應抓住重大項目落地的機會,編制園區“十四五”石化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實現更高的附加價值。

“ 埃克森美孚大灣區惠州項目落地能大大促進中國現有企業的轉型進度,對中國現有企業提高技術含量等方面都有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蔣興鏞

 ●大亞灣區安全生產首席顧問蔣興鏞:

  惠州石化基地將 有最完善產業鏈

作為國家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的惠州石化產業基地,埃克森美孚項目加入將對惠州乃至整個珠三角石化產業產生怎樣的輻射效應?惠州石化基地如何補齊短板提升競爭力?擔任大亞灣區安全生產首席顧問的蔣興鏞給出了專業的意見。

惠州日報:在國家佈局中,惠州石化產業基地被賦予了什麼樣的功能或希冀?從產業經濟的角度分析,惠州發展石化產業的輻射效益有多大?

蔣興鏞:世界石化產業基地發展的目標或賦予的功能是惠州市委、市政府提的建設資源集約型、產業聚集型、規模超大型、環境友好型、生態文明型和本質安全型的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基地,這也是由於粵港澳大灣區特而被賦予的必須功能。目前,惠州石化產業基地所生產的多樣化、豐富的基礎材料,可以應用於珠三角地區的家電產業、日用化學工業及醫藥業等相關製造業當中,大大促進珠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

惠州日報:全國重點佈局石化產業基地均形成了特色產業鏈。與其他石化產業基地相比,惠州石化產業的競爭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蔣興鏞:惠州石化產業基地,由大亞灣石化園區和惠東新材料產業園區共同組成。惠東新材料產業園區將充分利用大亞灣石化園區提供的原料延伸並完善其產業鏈,同時拓展新的產業鏈。目前,由廣東省發改委和工信廳於2019年批准的《惠州大亞灣石化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及新近制定的《惠州市惠東新材料產業園區總體發展規劃》在實施後,兩個園區產業鏈將有機協同發展,形成在煉化一體化的基礎之上的烯烴產業鏈、芳烴產業鏈、芳烴-聚酯產業鏈、化工新材料產業鏈、功能新材料產業鏈、專用化品產業鏈等多種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多元化產業鏈。據介紹,目前全國7個重點石化園區各有特色,但大亞灣整體的佈局將呈現出具備最完善產業鏈的石化產業基地。

惠州日報:惠州當前正致力將大亞灣石化區打造成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惠州石化產業當前要破解的難題是什麼?有什麼解題思路?

蔣興鏞:根據目前大亞灣石化區的發展趨勢,大亞灣主要需要解決人才資源與土地資源問題。建議惠州要用更高的眼界,更廣闊的思路從國際範圍內引進高素質人才。

從土地層面看,大亞灣土地資源緊缺問題一定程度限制了石化園區下游產業發展。建議大亞灣統籌土地資源,儘可能延續石化園區的下游產業,讓其在當地進行深加工。

本組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李向英 歐陽德輝 黃旭新

本組圖片 由受訪者本人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