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衝突,我軍為何主動後撤20公里?真實情況令人唏噓

在1962年我國剛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國內經濟亟待恢復。印度卻趁著我國積貧時期,不斷挑戰我國底線,侵佔了一大片本屬於我國的領土。為了捍衛我國主權與領土完整,也為了一舉解決中印邊境問題,永保此後穩定與和平,我軍在1962年對印軍侵略者發起反擊,在短短時間內收復失地,以摧枯拉朽之勢將狂妄的印軍打的落荒而逃。最終,我軍擊斃印軍4383人,以陣亡722人的代價贏得了對印自衛反擊戰的勝利。

1962年中印衝突,我軍為何主動後撤20公里?真實情況令人唏噓

在1962年11月21日,我國發表聲明稱,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全線停火,並從1959年11月7日的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後撤20公里。聲明一出世界輿論譁然,一方面是因為中國釋放了所有印軍戰俘與裝備,另一方面是因為為何在取得大勝後卻沒有佔有既得領土,而是從實際控制線後撤20公里,這樣的做法令很多人不理解。其實,放在那樣的時代背景與現實條件下,我軍後撤20公里是最明智的選擇。

1962年中印衝突,我軍為何主動後撤20公里?真實情況令人唏噓

該地區不同於平原,地區自然條件惡劣,軍隊後勤補給是一個大問題。在自衛反擊戰打響前,軍隊物資都是通過人力馬匹運輸,需要翻越海拔四五千米的雪山,花了很長時間才運輸了僅夠作戰一個月的物資。自衛反擊戰打了半個月後我軍取得全勝,打的印軍節節敗退,甚至可以直接打到無險可守的印度首都新德里。但如果繼續打後勤補給跟不上,我軍戰士將會面臨物資匱乏的問題。如果不趕在大雪封山之前撤離,留守軍隊只會被活活的凍死餓死。

1962年中印衝突,我軍為何主動後撤20公里?真實情況令人唏噓

此外,當時新中國成立的時間很短,僅有十幾年時間。我軍在大勝後後撤,在國際上留下了比較好的印象,有利於日後與其他國家搞好關係,更有利於中國在國際上掌握輿論話語權。最後,當時我國與北方“老大哥”交惡,赫魯曉夫全面支持印度,國際形勢對我們非常不利。所以,在國際輿論還沒來得及抨擊中國的那一刻,我軍迅速後撤並釋放印軍戰俘,既達到了教訓印軍的目的,又在國際上留下了良好的形象。

1962年中印衝突,我軍為何主動後撤20公里?真實情況令人唏噓

當初未能一鼓作氣解決中印邊界爭端,導致目前中印邊境時有摩擦或許是一大遺憾。但憑藉著天險喜馬拉雅山與居高臨下的青藏高原,中國對印度有著先天的戰略優勢。再加上軍事裝備上的戰略優勢以及逐漸改善的後勤供應,我軍完全有能力捍衛每一寸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