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村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完成改造提升

治國安邦,重在基礎;管黨治黨,重在基層。


村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是黨在基層的執政陣地,如何建好管好用好,關乎黨的執政根基。


市委多次提出,要把活動場所建起來,把為群眾辦事的服務中心建起來,切實建好管好用好,使之成為基層黨組織服務黨員群眾的主陣地。我市不僅將村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改造提升納入20項民心工程,還納入區委書記抓黨建述職承諾,上下聯動共同推進。截至目前,全市行政村除95個拆遷村外,其餘3443個村黨群服務中心實現面積達標;全市城市社區除26個拆遷片社區外,其餘1702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全部完成改造提升並投入使用。


主官主抓 把責任貫通到底


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是一項政治工程、主官工程。


各區堅持“主官上”,普遍成立領導小組或專項工作組,建立聯繫包保、定期例會、工作通報等制度,明確目標、壓實責任。區委書記直接調度指揮,領導班子成員分工負責,實地調研分析,現場拍板協調解決問題,形成了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濱海新區多次召開片區推動會,10個調研組走遍所有村和社區,實地推動督辦,把責任貫通到底,督促提速提質。和平區逐個社區研究分析,去年6月底在全市率先完成達標任務。北辰區17名區級領導同志先後百餘次深入村和社區實地督導推動,與基層一起想辦法、抓落實。薊州區委常委會專題審議改造提升方案,研究解決土地、資金等難點問題。


掛圖作戰 卡死後門逐個銷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好這一仗,策略必須精準,方法更應得當。


各區不僅進行了資源“大起底”,“拉網式”核查,還建立工作臺賬,“一村(居)一策”制定改造提升方案,卡死後門,倒排工期,逐個銷號,確保達標建設紮實推進。河東區建立黨群服務中心、庫存房源、配套用房“三本賬”,協調匹配房源,加快改造提升。河西區按照面積達標、改造達標、規範使用三個層次細化分析各社區的情況,逐個明確時間表、任務書,完成一個、入住一個。武清區對標“十個有”要求,堅持場所外觀、建設流程、內部設計“三個規範統一”,標準化推動實施。靜海區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制定“建、改、擴”三套方案,確保“村村有樓、村村規範”。


齊心協力 上下聯動破解攻堅難題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放眼津城,處處都是“主戰場”。


市委組織部堅決落實市委部署要求,會同市民政局等部門定期統籌調度,部主要領導同志多次利用週末時間暗訪調研,先後深入70個村和社區實地查看改造提升情況,傳導責任、加壓加力推動。各區普遍建立部門協同聯動機制,組織、民政、財政、規劃、住建等部門齊抓共管,合力推動問題解決。南開區對新建和裝修項目開展聯合審查審批,對部分建設項目實行“以函代證”,保證施工順利進行。津南區組織有關部門合力協調攻堅,簡化工作流程,幫助街道及時解決困難,促進各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使用。寶坻區下撥3.44億元財政資金,並從區管黨費劃撥專項經費,確保建設資金有保障。寧河區整合市區兩級項目補貼資金和專項資金投入場所建設,設立資金專賬,保證資金及時到位、規範使用。


建管用結合 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組織


統一標識牌子、設立黨員活動室、退役軍人服務站、文體活動室……顯著的標識,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組織,便利的服務,讓黨員群眾人人想去愛去。


各區在抓好改造提升的同時,堅持以群眾需求、基層需要為導向,積極整合各類資源,優化陣地功能佈局,提升陣地綜合承載能力。河北區製作標準化建設手冊,建立健全使用管理制度,張貼公示服務信息,確保建得好、用得實。紅橋區緊盯“一老一小”,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置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兒童之家等特色場所,滿足民生需求。東麗區將殘疾證、老年證、低保、就業、戶籍等23項公共服務事項辦理權限下沉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實現群眾辦事不出社區。西青區黨群服務中心全部設置“一站式”服務大廳,做到“一個大廳對外、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打造服務群眾的“連心橋”。


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結合推進“戰區制、主官上、權下放”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在加強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化建設、服務事項規範化建設、引領基層治理制度化建設、基層治理隊伍體制化建設上下功夫,著力把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團結服務群眾的政治中心、便民中心,全面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確保黨的領導和黨的工作在基層全覆蓋全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