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六卿之智氏竟然是这么样出现的

自从晋文公重耳建立三军六卿制度以来,三军六卿制度经过历代晋国国君根据国情需要或增或减,最终在晋平公八年(公元前550年)栾氏被灭族之后稳定下来,由韩氏,魏氏,智氏,赵氏,范氏,中行氏六家轮流执政,,时间到了晋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范氏,中行氏在内部斗争中失败被灭族,六卿变为了四卿,至晋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智氏被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族后,晋国军政大权,领地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国君权利仅限于都城附近,晋烈公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彻底独立,成为进入战国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晋国六卿之智氏竟然是这么样出现的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六卿中的知氏,知氏,也称做智氏,知氏始祖是晋献公时期的大臣荀息,说起荀息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假道灭虢这一典故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一计策正是荀息提出的。晋献公死后晋国陷入内乱,荀息也在内乱中自杀,自此荀氏衰落,晋文公重耳即位后任命荀息的孙子荀林父担任大夫,晋襄公时代荀林父成为六卿之一,晋景公四年(公元前597年)荀林父成为六卿之首,即正卿,执掌晋国军政大权,荀氏家族正式进入大族之列,但是荀林父家族势力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军队中影响力更是有限,在和楚国的邲之战中荀林父指挥不当晋军战败,致使晋国霸主地位动摇,三年后荀林父就退位让贤了,但是在邲之战中荀林父的弟弟荀首立了大功,在荀林父退老让位之后荀首先是担任上军佐,最终担任了中军佐(晋国军队中排在前三的实权派),因为荀首的封地在智这一个地方,所以荀首这一脉被称作智氏,而荀林父这一脉由于他担任过晋国三行之一的中行将,被称为中行氏。

荀首可以算是智氏第一代家主,而让智氏最终发展起来并成为六卿的关键人物是荀首的儿子荀罃(音ying),也称做智罃,他在邲之战中被楚国俘虏,直到八年后在荀首的运作下才被放回晋国,但是这并不影响智罃的发展,在荀首死后智罃担任智氏家主,并在执政正卿韩厥告老之后升任正卿,执掌晋国军政大权7年,最终在任内病死。智罃对晋国最大的贡献是实施三驾疲楚战略,即把晋国军队分作三部分和楚国征战,每当需要出动军队时智罃只派出三分之一的军队牵制楚国全国军队,时间一长楚国军队疲惫不堪,在东线又要和吴国作战,最终失去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智罃的儿子智朔早死,智朔之子智盈担任智氏家主时年仅七岁,所以智氏的卿位由别支程氏取代,在族叔执政正卿中行偃(智罃的侄子)的扶持下晋平公十一年(公元前548年)智盈担任下军佐,智氏重新成为六卿之一。智盈与后来的执政正卿赵武,韩起等人关系不错,又多次出使外国,政绩斐然,智氏又有重新崛起之势,然而晋平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33年)智盈得病去世,死时年仅34岁,儿子智跞年仅十余岁,晋平公想要趁机废除智氏卿位,但是被时任中军佐的族叔中行吴(中行偃之子)保全,不但顺利接替智氏家主之位,并且担任六卿之一的下军佐。至晋定公十一年(公元前501年)智跞担任执政正卿,智氏家族重新崛起。

晋国六卿之智氏竟然是这么样出现的

智跞任内晋国发生内乱,中行氏、范氏战败,自此六卿变为四卿,智跞死后其子智申担任家主,智申死后其子智瑶继任智氏家主,并于晋定公三十七年(公元前475年)担任执政正卿,晋出公十七年(公元前458年)伙同韩赵魏三家瓜分原中行氏,范氏领地,智氏成为四卿中最强大的一家,可惜五年后(公元前453年),智氏被韩赵魏三家联手围剿,智瑶被擒杀,智氏被灭族,领地被瓜分,自此晋国进入韩赵魏三家执政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