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漫谈(4)太极拳能不能打?吴公仪陈克夫比武始末及影响

四、太极拳家吴公仪和白鹤拳家陈克夫擂台比武始末及其影响

前文提到,太极拳是在理论层面上对以往一般武术的“超越和颠覆”,但需要指出的是,在现实中,太极拳并不能真的把其它武术颠覆掉。因为,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以曲破直、引进落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理念虽然好,但能不能恰到好处地加以应用还是个问题,而且其它各门各派的武术也各有过人之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包含有“以柔克刚”的因素。那么,太极拳如果和其他门派的武术对战,结果如何呢?

下面我们说一段武林掌故――

1954年1月17日,旅居香港的太极拳家吴公仪在澳门迎战白鹤拳家陈克夫。这是20世纪一百年间唯一的一次太极拳与其它武术之间的真正的比试。此事曾轰动一时,影响至今,有很大的社会影响。

【资料链接】

吴公仪陈克夫比武视频:

https://www.ixigua.com/i6815125095778877955/

吴公仪,当时53岁,香港鉴泉拳社社长(可以理解为就是吴式太极拳掌门)。自幼随父吴鉴泉习家传拳法,并得杨式太极大师杨少侯指导。他年轻时曾供职于黄埔军校和湖南国术馆。

而陈克夫当时35岁,与吴公仪之子吴大睽年龄相当,属少壮派,在体力上占明显优势。且白鹤拳属南拳中以凶猛与灵活并称的优秀拳种。其拳法要求“进如猛虎出林,退如老猫伺鼠”,技法上“见力生力,见力化力,见力得力,见力弃力”。其拳法独特,攻守兼备,在中国南方和港澳地区久负盛名。而且,陈克夫还学习过西洋拳法。

1953年秋,有记者就太极拳的各种问题采访新成立不久的香港鉴泉拳社。吴公仪在回答问题时,针对人们对太极拳能以弱胜强等提法表示怀疑的态度,表示:“本人深知太极拳之妙用,本社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与中西拳师研究。”自古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所以吴公仪的谈话一经报纸登出,立即如巨石击水,反响甚大。其中尤以时任澳门健身院院长的白鹤拳家陈克夫反应最烈,先是隔江与吴公仪“口角”,继而提出要与吴“研究”。

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让两人欲退无路,欲罢不能,于是双方签了‘生死状’,约定了比武,由澳门知名人士何贤(何厚铧的父亲)组织。比武一开始定在香港举行,但香港的法律是不允许私自比武的,于是又决定地点设在澳门。澳门虽说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比武,但也得经澳门总督批准。当时的澳门总督叫史伯泰,对这次比武一开始也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他怕出人命。

比武组织者何贤便各方做工作,力促这次比武的进行,他找到澳督说:“我们办慈善行不行?比武门票收入全部捐出用于慈善,我自己先拿出3万块表示一下。”澳督说:“办善事可以,但打死人不行”。何贤心想:双方都是武林高手,打急了难免用上个“必杀技”之类的要命的招式,我可保证不了不死人。何贤就找到了陈克夫商量怎么办,陈克夫说:“我保证不打死他,可他要打死了我怎么办?这么着吧,我要是打不过他,就直接跳下擂台逃跑,他总不能再追着打吧,我不就死不了了嘛。”何贤大喜,赶紧跑到澳督那里说了陈克夫的想法,澳督遂同意举办比武。在多方斡旋下,最后确定以替澳门镜湖医院及同善堂筹款的名义举行“慈善比武大会”。

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港澳民众的极大兴趣,都以一睹太极真战为快事,竟至掀起购票热潮,门票收入达二十余万元,在当时那可是一笔巨款,全部用于慈善。

比武地点定在澳门新花园。比赛那天,在游泳池上搭起一座擂台,观众达两万余人。观战者除商界名流,还有著名演艺人员如方艳芬、邓碧云、马师曾、红线女等。下午2时许,澳门总督史伯泰夫妇到场。大会由港督夫人主持剪彩。总裁判为何贤,评判员6人:梁昌、梁国荣、彦光、刘法孟(鹰爪拳)、李剑琴(西洋拳击)、董英杰(杨式太极拳),都是当时在广东、香港、澳门武术界赫赫有名的名家。彦光担任场上当值裁判。

鉴于这种比赛无先例可资参照,赛前先拟订了规则,如不得抱摔、不得起高腿等。实战原定6个回合,每个回合5分钟。结果开战仅2分多钟,吴先嘴角挂红,继而陈鼻中拳,血流不止,只好暂停。待再次开战不久,吴击陈前臂,致陈负疼而起高腿,吴即还以颜色。裁判彦光怕二人动真火,旋即叫停。总裁判何贤即召集评判员作紧急会议,议定由六名裁判作不记名之投票。开票后,有四张是应停赛,一张是应暂停赛,一张是吴胜。于是,总裁判何贤宣布,判双方“不胜不败不和”。吴陈握手退场。


太极拳漫谈(4)太极拳能不能打?吴公仪陈克夫比武始末及影响

图片:吴公仪打中陈克夫鼻子

从吴公仪陈克夫比武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这么几点事实:

一、人们对太极拳的“景仰、好奇、疑惑、不相信”的复杂情感由来已久。

二、53岁的吴公仪能与35岁的陈克夫打成平手甚至略占上风,足以说明太极拳并不只是纸上谈兵。经过努力练习、实践,太极拳以弱胜强的理念是可行的。

三、理想与现实又确实是有距离的。吴公仪作为吴式太极拳一代领军人物,实战也不过如此,与街头打架差不了多少,也是一阵乱拳,没能打出我们想象中的那种从容和潇洒来,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拳谚“太极十年不打人”并非胡说。

总之,我们既不能说太极拳是故弄玄虚,也不能把太极拳吹得太神乎其神了,正如当前的一句流行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吴陈比武以“不胜不败不和”收场,皆大欢喜。但这短短几分钟的实战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却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它不单为吴家太极根植港澳广传东南亚及美加奠定基础,更使人称奇的是这次实战引发了港澳等地区几十年的武术热,并催生了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金庸。两人当年分别在《大公报》和《新晚报》任职,比武前后,香港民众对比武之事谈论不休,《新晚报》负责人罗孚决定在报上搞武侠小说连载。渠羽生酝酿构思了一天多,第三天《龙虎斗京华》便见报。查良镛也一时兴起,以“全庸”为笔名,将小时候听来的历史传说,铺排成繁花茂叶,写成洋洋洒洒的《书剑恩仇录》。两人开了新武侠小说的先河。现在大家能看到梁羽生、金庸武侠小说及据之改编的武打影视,全仗那几分钟的擂台赛实战给他们的灵感。从这点讲,吴陈之战的社会影响己远远超出事件的本身。

一代太极宗师吴公仪在擂台比武中,捍卫了太极拳的尊严,但太极拳“以曲化直,引进落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理想状态并没有很好地被展现出来。

那么太极拳技击的理想状态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难道只能凭空猜想,而不能亲眼实见吗?

影视“特技”为我们提供了一窥太极拳技击理想状态的可能。例如李连杰主演电影《太极张三丰》中“张三丰用太极拳战胜董天宝”、吴京主演电视剧《太极宗师》中“杨昱乾用太极拳打败端王爷”的打斗场面,虽然加入了很多“特技”的成分,但“看上去还算真实”。这是理想状态的太极拳,只能在影视作品中才能表现得这么酣畅淋漓。

●【资料链接】:

电影《太极张三丰》“张三丰用太极拳战胜董天宝”片段:

https://www.ixigua.com/i6816551652137370123/

电视剧《太极宗师》中“杨昱乾用太极拳打败端王爷”片段:

https://www.ixigua.com/i6816277976347312643/

(待续)

( 本文系会心斋根据史料编写,欢迎批评、指正、转发、关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