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研究文藝者,不可不看崑曲”,崑曲有哪些精妙絕倫?

敝人自幼好詞曲,十九歲時在保定第四中學畢業後,棄學而從崑曲,拜王益友為師,習旦角,不久即登臺略負時譽。後因崑曲無小生,而諸戲都不能排演,況崑曲猶以小生為主,才子佳人戲居多,自前年起決心改唱小生。

為什麼說“研究文藝者,不可不看崑曲”,崑曲有哪些精妙絕倫?

白雲生:“研究文藝者,不可不看崑曲”

白雲生旦角時期之《金山寺》

乃與韓世昌排北方無人能演者,如《獅吼記》《金雀記》《風箏誤》《三笑緣》《霞箋記》《長生殿》《西樓記》《牡丹亭》《琵琶記》等,昆弋社從此始為人重。

崑曲是中國近古之歌曲,鄙人無有深研究,亦不知崑曲始於何時,及所有之傳奇曲本究有若干,不過是閒閱古籍雲。雲三百篇亡而後有騷賦,騷賦難入樂,而後有古樂府,古樂府不入俗,而後有唐絕句,為樂府絕句少宛曲轉,而後有詞,詞不快北耳,而後有北曲,北曲不諧南耳,而後有南曲,又曰曲者詞之變,自金元入中國,所用胡樂嘈雜悽緊,緩急之間,詞不能按,乃更為新聲以媚之,而諸君如貫酸齋、馬東籬、王實甫、關漢卿、張可久、喬夢符、鄭德輝、宮大用、白仁甫輩,鹹富有才情兼喜聲律,以故遂擅一代之長,所謂宋詞元曲,殆不虛也。

為什麼說“研究文藝者,不可不看崑曲”,崑曲有哪些精妙絕倫?

白雲生:“研究文藝者,不可不看崑曲”

白雲生、李鳳雲之《贈劍聯姻》

由此觀之,曲之發生於詩詞,而至元明乃大盛,經諸文人演為傳奇曲譜,是為崑曲之始也,然是時所演無非古人怡情寄興,及名人之事蹟居多,至明清乃有小說譜之傳奇,虛構事體,以悅人目,如李笠翁之三十種是也。然而崑曲由來久矣,其間之音律之嚴整,格式之繁難,每成一曲,亦非易易。

如講聲調[仙呂調]宜清新綿邈,[南呂宮]宜感嘆傷惋,[中呂宮]宜高下閃賺,[黃鐘]宜富貴纏綿,[正宮]宜惆悵雄壯,[道宮]宜飄逸清幽,[大石]宜風流蘊藉,[小石]宜旖旎嫵媚,[高平]宜滌盪混漾,[般涉]宜拾掇坑塹,[歇拍]宜急並虛歇,[商角]宜悲傷宛轉,[雙調]宜鍵捷激梟,[商調]宜悽愴慕怨,[角調]宜曲雅沉重,[越調]宜陶寫冷笑……可見崑曲之繁難如此,每成一譜,不知須經若干次刪改方為一完全之譜。

昔王敬夫將填詞,以厚資募國工,杜門舉按琵琶三絃習諸曲,議其技而後出之,其慎重如此,豈似日下之新劇,盡一日即可出一劇,三日即能排演者,可同日語哉。而崑曲之見重亦以此,每一部之詞句,必有警句,妙詞即詩詞所未能道出者,而曲能譜而出之。

為什麼說“研究文藝者,不可不看崑曲”,崑曲有哪些精妙絕倫?

白雲生:“研究文藝者,不可不看崑曲”

韓世昌、白雲生之《寄柬》

如元人曲“紅塵不向門前惹,緣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牆東缺”,又如“秋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俱入妙境;又“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景中雅語也;“水面雲山,山上樓臺,山水相連,樓臺上下,天安地排”,景中壯語也;“黃蘆岸,白蘋渡口,綠陽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頗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意中爽語也;“糟淹兩個功名字,醅淹千古興亡事,麯埋萬丈虹霓志,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便說陶潛是譚”,奇語也;“愁殺銀箏韻不真,揉癢天生鈍,縱有相思淚痕,索把拳頭搵”,諢中巧語也。

略擇一二,足見古人文筆,究非輕下者,雖一諢語,亦字斟句酌,無怪俗士領略不到也,故餘以為世之研究詩詞者,不可不看崑曲,研究文藝者,不可不看崑曲,看崑曲如讀古文古詩,看崑曲如賞古玩古蹟,看崑曲如瞻名山大剎,看崑曲如入武陵源,如岑幽妙境,趣味盎然,餘音不盡,文則恰情養性,武則奮發精神,是為崑曲於社會有益非淺,且曆元明清三代之久,則其價值可知,今者世上短促之音,商角之調,宜乎黃鐘大呂之雲衰矣,孔子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夫子豈迷於音樂者哉,亦嘆正音之難得,人心之難得也!

為什麼說“研究文藝者,不可不看崑曲”,崑曲有哪些精妙絕倫?

白雲生:“研究文藝者,不可不看崑曲”

韓世昌、白雲生之《跪池》

觀今各外國洋人,對吾國之崑曲十分注意,美國愛看《貞娥刺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亦請北平傅芸子去講《長生殿》,今三年矣,外國尙然如此,中國同胞豈可不努力提倡國粹,使其發楊廣大也,餘是俗人,望各界海涵指正。

本文摘自《戲劇旬刊》1936年第2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