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十八講 莫高窟弟子像

深度體驗,美好感受,人文情懷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十八講 莫高窟弟子像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十八講 莫高窟弟子像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在還沒有復課的這段時間裡

我們選擇了通過聲音帶著小朋友們

穿越千年

一起找尋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國際大都會

一起了解莫高窟是如何開鑿並流傳千年

一起揭曉藏在壁畫裡的故事和秘密

一起發現不一樣的敦煌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十八講 莫高窟弟子像

晉行記少年童行

為大家推出

《耳朵裡的敦煌》系列音頻分享

和小金哥哥

一起穿越千年

一起神遊敦煌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十八講 莫高窟弟子像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十八講 莫高窟弟子像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十八講 莫高窟弟子像

第十八講:弟子像

第十八講:弟子像.mp35:01

來自晉行記少年童行

課程關鍵詞

弟子像

第45窟 迦葉阿難,以雕塑的方式,構成了唐代對人生兩種不同情態的象徵意義。

迦葉多以剛毅、刻苦、歷盡生活磨練以後的中年人姿態出現,強調筋骨的特質,也常以胡人深刻的五官形貌為基本特徵;

阿難則是飽滿豐圓的漢人體態,是未經世事的少年的婉媚,沉湎於內心清純與喜悅之中,煥放著恬靜的青春之美。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十八講 莫高窟弟子像

莫高窟第45窟(盛唐)

釋迦牟尼佛其左右兩邊站立著的是他的兩大弟子阿難和迦葉。年輕的是阿難,年長的是迦葉。阿難和迦葉都是比丘相,即光頭,身穿袈裟,雙手合掌,作禮佛狀。

伽葉

迦葉梵名Maha^ -ka^s/yapa ,巴利名Maha^-kassapa 音譯之略稱。全名大迦葉、摩訶迦葉。又作迦葉波、迦攝波。意為飲光。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比丘相。相貌清瘦,高鼻深目,額頭有皺紋,眉脊與顴骨突起,身著袈裟,兩肩披巾,並打結於胸前,呈嚴謹相。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十八講 莫高窟弟子像

他專修頭陀苦行,一直是獨來獨往,後來即使到了老年,還一直堅修苦行,因為他是佛弟子中修無執著苦行得到第一人,禪宗就將其尊為頭陀第一

他和佛陀著名的“沾花一笑”的故事一直傳誦至今。禪宗以心印心的公案,由此流傳兩千五百年,尊奉大迦葉為“西天第一代祖師”。

阿難

阿難梵名A^nanda ,巴利名同。全稱阿難陀,意譯為歡喜、慶喜、無染。系佛陀之堂弟。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比丘相。阿難天生容貌端正,面如滿月,眼如青蓮花,身光淨如明境。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十八講 莫高窟弟子像

佛陀五十五歲時,選阿難為常隨侍者,當侍者達二十五年。因為他專注地服侍佛陀,謹記無誤佛的一言一語,善記憶,對於佛陀之說法多能朗朗記誦,故譽為多聞第一

文殊菩薩曾讚歎他:「相如秋滿月,眼似淨蓮華,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莊嚴的,記憶力最強的,要算阿難陀尊者了。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十八講 莫高窟弟子像

佛祖涅盤後,大迦葉尊者成為「初祖」,統領廣大佛家弟子。大迦葉圓寂後,阿難尊者繼承迦葉率領徒眾宏揚佛法,被後世尊稱為「二祖」。

在石窟或寺院中,阿難與迦葉總是侍立在佛祖的兩邊,成為佛祖的協持。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十八講 莫高窟弟子像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十八講 莫高窟弟子像

晉行記研學講師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十八講 莫高窟弟子像

金俊音(小金哥哥)

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志願者講解員

上海中心大廈敦煌大展特約講解員


曾先後在敦煌、蘭州、南京、上海、徐州、重慶等多地分享講解敦煌文化。2019年1月曾受邀與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老師一起錄製CCTV1頻道《開講啦》節目,2020年雜誌《大學生》對其進行專題報道。


童行課堂 |《耳朵裡的敦煌》第十八講 莫高窟弟子像

從耳朵到心裡

從遙遠到眼前

少年童行陪你一起成長

假如您和孩子都喜歡歷史、喜歡古建、喜歡旅行

一起關注並加入【晉行記少年童行】大家庭吧!


接下來的每一天,

我們一起用知識迎接希望!

春天已經到來。

抗疫終將勝利,

眾志成城,我們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