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成都最东边的古镇,以孝善为道,当年湖广填四川的故事集中地

文/图 康薇

土桥古镇是四川省金堂县境东南端的古镇,有很多古建筑,每年5、6月,土桥镇蓝莓工业园“蓝莓之恋”可以采摘蓝莓。

走进土桥镇,历史的遗迹依稀可见:根粗苍老的参天榕树,青砖黛瓦的曲折老街,香火犹存的古公馆,比邻而立的“湖北酒厂”“湖南酒厂”,残存的清真聚集地,长巷深处的客家民居……

在新建的商业化建筑与90年代的半旧建筑之间,五省集镇的影子恰到好处地镶嵌其中,赋予这个小镇缓慢而伤感的内在力量。

这个成都最东边的古镇,以孝善为道,当年湖广填四川的故事集中地

街头小店

土桥镇位于金堂县的尾巴上,也是成都的最东端。清朝,湖广填四川时,异乡人移居于此,以各自的族群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形成湖北街、湖南街、广东街、江西街和广西街街巷交错互不干扰而又互帮互助的奇异景象。

异乡人根植于此却又思乡念祖,遂集资修建“五省六会十大庙宇”,作为同乡族人集会活动的场所。

这个成都最东边的古镇,以孝善为道,当年湖广填四川的故事集中地

十座雕栏飞檐、富丽堂皇的会馆庙宇集中在土镇的街道上,形成一爿尊贵典雅的古建筑群。文革期间,除了禹王宫和南华宫保存得尚为完好以外,其余八座均毁于文革。

现今的禹王宫与南华宫,依然保持着昔日的尊严与大气,斑驳的墙门宽厚沉重,伫立在古镇的小街内,蓝色牌匾下的金字依然威严,显示出异乡移民曾有的热闹与辉煌。

土桥镇之所以名为“土桥”,源于一座名副其实的土塑之桥。据镇上的老人回忆,在现今的镇医院背后,曾有一座连通沟河的独木桥,镇民覆土于木,干后即为宽阔的土桥。涨水之后,土块褪去,现出独木桥的原型,镇民再度以土塑桥,时间一长,土桥因此得名。

这个成都最东边的古镇,以孝善为道,当年湖广填四川的故事集中地

禹王宫

就是这么朴素的一道桥,连通了沟河两边的镇民。就是这么朴素的一个名字,诠释了土桥人的实在。土桥人来自天南地北,不同的语言与风俗,各异的文化与饮食,构筑了一个包容性极强、同族团结互助的小镇。

在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之下,土桥镇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善。在现存的禹王宫内,还存留有24孝挂画,可见昔日移民对故土高堂的不舍与怀恋。

现今,土桥修建了永兴、朝阳社区的孝善院落,院落内设有大幅以孝善精神为主题的壁画,传承了移民文化中最为切肤的孝文化,承载着土桥古镇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涵。

这个成都最东边的古镇,以孝善为道,当年湖广填四川的故事集中地

作为金堂县的“最后一环”,土桥镇的小镇风味保存得最为浓郁。从镇中小巷散步到周边,青山绿水,风景宜人,西边阔达的蓝莓种植工业园“蓝莓之恋”现代感十足,碰上最佳赏味季可以去采摘蓝莓;若是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平顶山,破败的善因寺就掩映其中,凭吊一番古意,也是很好的。

这个成都最东边的古镇,以孝善为道,当年湖广填四川的故事集中地

看点1:南华宫

南华宫又称广东馆,是移居四川的南方华人在土桥集资修建的会馆,始建于乾隆年间,几经修缮,文革时得以幸存,现为土桥镇镇政府办公场所。土桥镇政府保留了南华宫的正门牌坊与大体建筑结构,在宫门前修建了仿古的商业区。商业区现未完全对外开放。

这个成都最东边的古镇,以孝善为道,当年湖广填四川的故事集中地

牌坊上的黑匾烫金大字威严华丽,彩色雕龙装饰秀丽,增添了几分南华宫门的雅致。宫门很宽,正中的一大二小三道拱门灵活了南华宫的建筑结构,让对称式宫门不至于因集中而倍显狭窄。拱门旁的壁下立着一块由成都市人民政府立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认证石碑。

从后门进入南华宫的大殿,昔日的大殿已经祭祀着道家先祖庄子,同时也安放其他儒释道神位,以教育、集结族群为目的,一度成为移民土桥的广东客家人追忆故土、积聚力量的精神场馆。

这个成都最东边的古镇,以孝善为道,当年湖广填四川的故事集中地

如今大殿不复存在,两旁回廊戏台依旧连通着宫门,向人们展示着完整的石条外壳。木构柱廊和勾栏经过时间的洗礼,依旧保持着坚挺的身姿,落漆的精致雕饰生动如昨,仿佛戏班的热闹还未散尽,看客们沉迷于戏中的生离死别,感叹着戏外的悲欢离合。

看点2:禹王宫

禹王宫又名湖广馆,与南华宫同期,始建于乾隆年间,是纪念大禹的会馆,也是除南华宫之外的土桥现存会馆。在镇内所有古建筑中,禹王宫保存得最为完善。

走进禹王宫,两株百年老树伫立中庭,在树荫和环廊的遮蔽下,禹王宫内清幽安静,香火缭绕。竹桌木椅安放在入内的戏台下,有老人在桌前安静地打着长牌,以圆石下注,古风盎然。

这个成都最东边的古镇,以孝善为道,当年湖广填四川的故事集中地

禹王宫正殿外的围栏左右各木刻着一篇赋,右边为孙成君所作的《禹王宫赋》,歌颂了大禹治水的功绩,也客观评价了大禹一生的成就,同时说明了“湖广会馆”的建馆目的——“以期孝善广播,民风淳朴”。

左边为金堂县作协主席李正熟所作的《湖广会馆赋》,记载了湖广先民移居四川的艰辛与困难,以及他们在土桥艰难劳作,以期“族大庭光”的一些先民遗事。

进入大殿的阶梯中央,曾经放置着一块直径为1.5m的九龙磐石,后磐石在文革期间不知所踪。正殿内的禹王塑像庄严肃穆,接受着华夏子孙的供奉,殿内悬挂着多幅字画牌匾,增添了殿内的诗书气质。

这个成都最东边的古镇,以孝善为道,当年湖广填四川的故事集中地

大殿左右两侧分别为鼓楼和钟楼,晨钟暮鼓,古人以敲钟鸣鼓来进行各种集会活动。钟鼓楼中层为观戏台,观戏台连通大门后的戏台,走廊中间挂着一些与孝道有关的字画。

禹王宫的四个角落各设有水池与排水孔,防火防水,设计非常合理。作为古镇内功能保存得最为良好的古建筑,禹王宫现今依然有各种庙会。当钟楼的钟声敲响,老人们便带着家中的小孩来到禹王宫,上香,祭祀,追思,念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