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家庭的傷說再見》——當快樂的爸媽,比當模範父母更重要!

為人父母,你是否在陪孩子上網課,做作業時,大發雷霆:“這麼簡單都不會,真是夠笨的.....”

你是否在這樣的時候,忍不住想發火,事後內疚,如此往復。

你是否有靜下心想過這些行為背後的模式,亦或想起自己小時候被父母對待的模樣。

俗話說:“孩子,就是父母的複印件。”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複自己從前的模樣。這幾年,原生家庭的話題不時被人們提起,大家也不斷意識到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而如何擺脫父母一輩帶給自己的原生家庭問題,如何給自己的孩子創造更好的家庭氛圍,是一個不斷探索的話題,包括我自己。


讀完周志健老師的這本《跟家庭的傷說再見》,在一段段生命裡故事裡,回觀自己,照見生命,對原生家庭的影響以及如何努力去避免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作為臺灣的敘事王子,老師用他二十多年豐富的心理諮商實際經驗,在一個個故事裡,在書中的六個篇章裡,從擁抱自己,認回每一個部分的自己,再到擺脫陰影,超度自己,療愈家庭創傷的經驗,到打破原有,寵愛自己,讓我們找到一條回家的路,而這條路,是經由敘事而來,通過自由書寫,讓我們把過去每個發生的自己“認回來”。


《跟家庭的傷說再見》——當快樂的爸媽,比當模範父母更重要!

結合自己的經歷,讓我意識到:

1.人活著其實都是為了愛,一個家,更需要愛的滋養

人活著其實都是為了愛。 你給出什麼就得到什麼,這是宇宙定律。知道有人曾經在乎我,這件事很重要,這是安定一個人內心的基石。


“一個人,無法給予自己沒有東西”,如果你自己就是匱乏的,缺少愛的,你自然也無法給到家人,還有你的孩子無限包容的愛。

想起小時候,父母為了生計而忙碌,根本顧不上悉心的照顧我們。跟著爺爺奶奶長大,能吃飽穿暖就是一種幸福。想起父母都是愛我們的,他們為了這個家在外奔波,為了讓我們有更好的條件,長年在外,給到他們那個年代能給我們的。但是,長大後才發現,屬於童年的那些溫暖有愛的畫面少之有之,甚至記憶裡很少留下一個溫情的擁抱。所以,很多的時候,發現自己是後知後覺,而又點漠然的,因為不懂如何愛,也不明白怎麼樣的愛是充分的,恰當的。等自己有了孩子才發現,現在的孩子早已不再滿足於物質的滿足,他們要的更多的是你的理解,尊重,全情陪伴和愛。當你不自覺的用父母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當你無意的責怪,吼叫,都變成了孩子心中的一根刺,紮在彼此的心裡。

正如周志健老師所言:最嚴重的匱乏,其實不是物質或金錢的匱乏,而是愛的匱乏。” 當一個人匱乏時你就給他,不要跟他計較,更不要跟他的匱乏對抗,你打不過的。母親給不了我的,我就自己給自己,這件事就這麼簡單。


《跟家庭的傷說再見》——當快樂的爸媽,比當模範父母更重要!

也很認同老師所說的:“父母給孩子最大的禮物,是無條件的支持,愛和接納。為孩子所做的事情中,唯一能留在孩子心中,讓他一輩子感恩不忘的,絕對不是賺了多少錢,給孩子多少物質或你多麼有成就,而是,你曾經對他所做的一件事,所說的一句話,那個看似”小小的善意與關心“,才是孩子心中最珍貴的寶物。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裡,孩子領受到你的愛,而這份愛足以支撐孩子,讓他走過人生的困境,這其實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想起最近看的電影《嗝嗝老師》,看到孩子身上獨一無二的閃光亮,無條件的信任和愛,在任何時候都是彌足珍貴的。


2.解決原生家庭問題的核心方法,各歸其位

海靈格在他的書《這一生為何而來》裡面提到了家庭系統排列,以及如何處理處理家庭關係,有一句話印象深刻:

解決一切的根本:各歸其位

。回到自己應該處的位置。試想一下,很多時候,我們的煩惱是不是因為自己管的太多,特別是對於孩子,另一半……做好自己,才是根源。

始終記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在原生家庭裡,孩子不該承擔父母自覺沉重的困難問題,我的父母完完全全是我的父母,我不需要為他們的承擔屬於他們自己的生命課題,我父母的生命課與我無關,這完全是父母的課題。

《跟家庭的傷說再見》——當快樂的爸媽,比當模範父母更重要!

3.一念之轉,是快樂的源泉

不可否認,從原生家庭而來的一些習慣,表達方式,都會在潛移默化裡影響到我們。語言是學習來的,慈悲也是。當我們無法從父母身上學到慈悲時,自然我們也無法慈悲善待的對待自己。

遇到任何事,學會一念之轉, 重新學習新的語言,取代過去父母給我們的負向語言,以接納取代抱怨,以欣賞代替指責,讓自己的內在陰影不逃避,不否認。如此我們便善待了自己,這才是真正的慈悲。

改變語言就改變關係,這也是我這些年最大的感觸,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原來只要我們改變語言,改變響應的方式。不討好,也不指責,只要實話實說,好好把心裡的感受說出來就好了,改變很簡單,缺的只是行動罷了。

每個人面對外在的反應都不同,但每一種反應方式的背後都藏著一個故事。當你改變了自己的念頭,改變了自己的語言,活得快樂而有光,孩子也會是快樂的。

媽媽不快樂時,孩子就無法享有一個幸福的家,其實要帶給家人快樂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自己先快樂起來,就如同《與神對話》作者尼爾唐納德沃爾斯所說,你若想得到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先提供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你,請記住你很重要。


人不快樂都是因為我們永遠以別人的需要為優,把自己的需要放在最後,人不看重自己自然不容易快樂,一直以來我們都活在一個重視表面形式的社會,一天到晚演戲給別人看,扭曲自己,活的虛偽不真實,這就是生病的原因。


《跟家庭的傷說再見》——當快樂的爸媽,比當模範父母更重要!

心中有愛,用愛的語言,各歸其位,做好自己,快樂的過活,身邊的孩子自然也會是有愛快樂的!

其實孩子需要的只是一個快樂的母親就好,還有對生命全然信任與尊重的母親,那就足夠了。

讓自己快樂,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了。當快樂的爸媽,比當模範父母更重要!

《跟家庭的傷說再見》——當快樂的爸媽,比當模範父母更重要!

願我們都可以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遇到的一切,一如往常,感謝生命,感恩父母,跟家庭的傷說再見,快樂的過自己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