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张志和:一个不愿回家的男子

在现代社会里,钓鱼成为很多的兴趣爱好,有些人还是钓鱼的狂热分子。为了钓鱼,全副装备,日出晚归,甚至通宵达旦,不在乎钓到多少鱼,只在乎钓鱼的过程。

钓鱼并不是现代人独有,在古代也是受人喜爱的,最典型有名的要数唐代时期以钓鱼为主题的词人张志和。

张志和,唐代人,本名为龟龄,字子同,号玄真子,婺州金华人,著名的钓鱼发烧友,因而自号"烟波钓徒"。从自己封号可以看出,张志和是一名钓鱼的狂热分子。

这名钓鱼发烧友曾给自己写了一首自画诗一一《自叙》:世事艰难如意少,功名荣耀误人多。浮云富贵非吾愿,且买扁舟理钓蓑。

意思是世事艰难,如意的事少,功名荣耀误人的多。富贵是浮云,不是我的愿望。我的愿望是买条扁舟,穿着蓑衣钓鱼去。

张志和将钓鱼作为人生的愿望,是真正的钓鱼发烧友。那么,他是怎么成为钓鱼发烧友呢?


戏说张志和:一个不愿回家的男子

1开挂的人生

张志和在二十五岁前的人生可以开挂二字来概括。为什么这样说,且看他年少时的人生轨迹。

在出生时,母亲作了一个梦,梦里有一只灵龟,于是给他取名为龟龄,是家中的老三。

三岁时,张龟龄就显露出惊人的才华,六岁开始作文章,八岁时能应付自如地对答别人的戏考。

如此少年天才,很快就名声远扬,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听后都对其产生了好奇,亲自出题考他,而张龟龄人小但智商高,竟然对答如流。通过这次皇帝考答,赢得了皇帝的赞赏,张龟龄被安排在翰林院学习。

十六岁时,张龟龄认识了当时的太子李亨,并得到他的赏识。太子李亨认为张龟龄道术高明,是人才,让其游太学。

二十岁时,太学结业,太子李亨为其赐名为志和,自始,跟随太子身边工作。

后来,李亨登基为皇帝,张志和跟随他一起平定安史之乱,攻战回纥,甚得李亨的宠信,仕途不断上升,被任为正三品官。

少年天才,让张志和的人生开篇华丽精彩。如此开挂的人生,是多少文人墨客可求而无法遇到,也正是如此开挂的人生,让张志和年少功成名就,富贵荣华轻易而得。


戏说张志和:一个不愿回家的男子

2人生大转弯

如果人生总是一直顺遂下去,那么就没有故事可言。张志和的人生故事当然不可能平淡无奇,要不他不会走上归隐钓徒人生之路。

在张志和二十五岁时,他的人生出现了急转弯。一是曾经友好的君臣情谊出现了裂痕。在攻打回纥时,李亨主和,而张志和主战。作为领导一把手,自己的心腹对自己唱反调,那是不允许的。于是,李亨把张志和调离身边,贬为南浦尉。

另一方面,正值这时至亲相继离世。在被贬之时,张志和父亲去世。接着,母亲又离世。而,在母亲守丧期刚满,妻子也跟着过世。在短时间里,三位至亲离开人世间,对张志和打击很大。

仕途的受挫,让他看到官场的无常;至亲的离世,让他感到人间的无奈。于是,张志和产生强烈逃离尘世的意愿。


戏说张志和:一个不愿回家的男子

3钓徒的生涯

既然生活如此无奈无常,那不如归隐去吧。这是张志和的想法。若要归隐,那就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张志和选择了湖州西塞山,因为那里有太湖,可以随心所欲地钓鱼。

到西塞山后,张志和没有仕途和尘世的烦扰,日出而钓,日落而归,生活惬意无比。

一天,张志和与好友们饮酒,作了《渔父》词五首,其中第一首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衣,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父》词传到两位哥哥那,他们害怕张志和怕他就此隐居湖州永不回。他们在会稽东郡山阴县买了一块地,建了几间房屋,让弟弟回来住。大哥写信劝张志和道:"乐在风波钓是闲,草堂松桧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里且须还。"意思是让弟弟还是快快回来吧。

然而,张志和早己深陷钓鱼的乐趣不能自拔,钓鱼乐事让其流连忘返,不想回家了。


戏说张志和:一个不愿回家的男子

4小结

公元774年,年仅四十二岁的张志和溺亡于湖州,永远与鱼相伴。

张志和流传至今的诗词中,垂钓是主题。在他的词里,仕途、世俗都被抛开,唯有湖水,渔夫与轻舟垂钓的景象与乐趣跃然词中。

张志和写的《渔父词》被传播久远,后来多人对其进行模仿,最著名的是日本嵯峨天皇、苏轼、黄庭坚等人。

张志和的一生,经历了开挂的阶段,变幻的人生转弯,最终潇洒挥别尘世,无所牵挂地过上垂钓生活,原因是他能看透人生的无常,唯有远离,才能致使心境平和。

张志和,一个在细雨中垂钓不愿回家的男子,他的人生正如其写的自叙诗"浮云富贵非吾愿,且买扁舟理钓蓑。"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即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