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張志和:一個不願回家的男子

在現代社會里,釣魚成為很多的興趣愛好,有些人還是釣魚的狂熱分子。為了釣魚,全副裝備,日出晚歸,甚至通宵達旦,不在乎釣到多少魚,只在乎釣魚的過程。

釣魚並不是現代人獨有,在古代也是受人喜愛的,最典型有名的要數唐代時期以釣魚為主題的詞人張志和。

張志和,唐代人,本名為龜齡,字子同,號玄真子,婺州金華人,著名的釣魚發燒友,因而自號"煙波釣徒"。從自己封號可以看出,張志和是一名釣魚的狂熱分子。

這名釣魚發燒友曾給自己寫了一首自畫詩一一《自敘》:世事艱難如意少,功名榮耀誤人多。浮雲富貴非吾願,且買扁舟理釣蓑。

意思是世事艱難,如意的事少,功名榮耀誤人的多。富貴是浮雲,不是我的願望。我的願望是買條扁舟,穿著蓑衣釣魚去。

張志和將釣魚作為人生的願望,是真正的釣魚發燒友。那麼,他是怎麼成為釣魚發燒友呢?


戲說張志和:一個不願回家的男子

1開掛的人生

張志和在二十五歲前的人生可以開掛二字來概括。為什麼這樣說,且看他年少時的人生軌跡。

在出生時,母親作了一個夢,夢裡有一隻靈龜,於是給他取名為龜齡,是家中的老三。

三歲時,張龜齡就顯露出驚人的才華,六歲開始作文章,八歲時能應付自如地對答別人的戲考。

如此少年天才,很快就名聲遠揚,連當時的皇帝唐玄宗聽後都對其產生了好奇,親自出題考他,而張龜齡人小但智商高,竟然對答如流。通過這次皇帝考答,贏得了皇帝的讚賞,張龜齡被安排在翰林院學習。

十六歲時,張龜齡認識了當時的太子李亨,並得到他的賞識。太子李亨認為張龜齡道術高明,是人才,讓其遊太學。

二十歲時,太學結業,太子李亨為其賜名為志和,自始,跟隨太子身邊工作。

後來,李亨登基為皇帝,張志和跟隨他一起平定安史之亂,攻戰回紇,甚得李亨的寵信,仕途不斷上升,被任為正三品官。

少年天才,讓張志和的人生開篇華麗精彩。如此開掛的人生,是多少文人墨客可求而無法遇到,也正是如此開掛的人生,讓張志和年少功成名就,富貴榮華輕易而得。


戲說張志和:一個不願回家的男子

2人生大轉彎

如果人生總是一直順遂下去,那麼就沒有故事可言。張志和的人生故事當然不可能平淡無奇,要不他不會走上歸隱釣徒人生之路。

在張志和二十五歲時,他的人生出現了急轉彎。一是曾經友好的君臣情誼出現了裂痕。在攻打回紇時,李亨主和,而張志和主戰。作為領導一把手,自己的心腹對自己唱反調,那是不允許的。於是,李亨把張志和調離身邊,貶為南浦尉。

另一方面,正值這時至親相繼離世。在被貶之時,張志和父親去世。接著,母親又離世。而,在母親守喪期剛滿,妻子也跟著過世。在短時間裡,三位至親離開人世間,對張志和打擊很大。

仕途的受挫,讓他看到官場的無常;至親的離世,讓他感到人間的無奈。於是,張志和產生強烈逃離塵世的意願。


戲說張志和:一個不願回家的男子

3釣徒的生涯

既然生活如此無奈無常,那不如歸隱去吧。這是張志和的想法。若要歸隱,那就找一個合適的地方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張志和選擇了湖州西塞山,因為那裡有太湖,可以隨心所欲地釣魚。

到西塞山後,張志和沒有仕途和塵世的煩擾,日出而釣,日落而歸,生活愜意無比。

一天,張志和與好友們飲酒,作了《漁父》詞五首,其中第一首為:"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衣,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父》詞傳到兩位哥哥那,他們害怕張志和怕他就此隱居湖州永不回。他們在會稽東郡山陰縣買了一塊地,建了幾間房屋,讓弟弟回來住。大哥寫信勸張志和道:"樂在風波釣是閒,草堂松檜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裡且須還。"意思是讓弟弟還是快快回來吧。

然而,張志和早己深陷釣魚的樂趣不能自拔,釣魚樂事讓其流連忘返,不想回家了。


戲說張志和:一個不願回家的男子

4小結

公元774年,年僅四十二歲的張志和溺亡於湖州,永遠與魚相伴。

張志和流傳至今的詩詞中,垂釣是主題。在他的詞裡,仕途、世俗都被拋開,唯有湖水,漁夫與輕舟垂釣的景象與樂趣躍然詞中。

張志和寫的《漁父詞》被傳播久遠,後來多人對其進行模仿,最著名的是日本嵯峨天皇、蘇軾、黃庭堅等人。

張志和的一生,經歷了開掛的階段,變幻的人生轉彎,最終瀟灑揮別塵世,無所牽掛地過上垂釣生活,原因是他能看透人生的無常,唯有遠離,才能致使心境平和。

張志和,一個在細雨中垂釣不願回家的男子,他的人生正如其寫的自敘詩"浮雲富貴非吾願,且買扁舟理釣蓑。"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聯繫即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