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老師入宮教書皇上,最後惹大明之禍

大明敗國,退出歷史舞臺,究其原因有很多,不僅僅是皇上的無作為,當然還有那些一代權臣的攪亂,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大明一代權臣,宦官王振。

鄉村老師入宮教書皇上,最後惹大明之禍

王振(?-1449年),蔚州(今河北蔚縣)人。他的人生可謂傳奇。早年落第秀才,在自己的家鄉曾教書育人,因為不滿現狀,自閹入宮。因為自身語言能力和察言觀色的凸出,早早就受到明宣宗的喜愛,通過自己的不斷仕途攀爬,終於討得為明英宗當半個老師的職位。可見王振對皇室集團關係的把握,以及自己獨特仕途藝術的掌控。

鄉村老師入宮教書皇上,最後惹大明之禍


1435年英宗即位,升王振為司禮監掌印太監。許多人認為這是王振權力的巔峰,可其實這才是王振的開始,這個鄉鎮老師龐大的野心,也正是從這一刻起慢慢顯露,強烈的慾望像是張牙舞爪的怪物,吞噬著他看到的一切。1442年,張太皇太后死,王振開始了自己的涉政生涯。他勾結政治勢力,獨攬朝野大權,把繼位的英宗糊弄的服服帖帖,英宗也多次向人提起王振是自己的啟蒙老師,自然他對王振的一切也開始唯命是從,這一從,就是整整八年。這段時間裡,王振不僅斂財無數,在京城修建自己的豪華住所,也在自己的老家,修建屬於自己的退休天下。而對朝廷內部,他專橫無情,所有反對他的,都要面臨巨大的代價,嚴重的,要付出自己的生命。


正統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領也先遣使2000餘人貢馬,嚮明朝政府邀賞,由於宦官王振不肯多給賞,為自己的貪財,減去大量馬匹等,瓦剌部落忍無可忍開始製造釁端。軍事上毫無建樹的王振為確保自己老家安全,也為樹立自己在皇上面前的全能,故勸說英宗親征,想著以此名號嚇走瓦剌部落,以求自保。

鄉村老師入宮教書皇上,最後惹大明之禍

可事與願違。王振在經過自家田園時,害怕大軍踩踏自己的糧食,故意勸說東行,導致軍紀潰敗,繞道而行又延誤軍機導致遭遇瓦剌部落追殺,大軍被包圍土木堡全軍覆滅。當時大同參將郭登和大學士曹鼐等向王振建議說:“自此趨紫荊關,只有40裡,大人應該從紫荊關回京,不應再取道宣府,以免被瓦剌大軍追及”。可英宗依舊不聽,繼續按照自己啟蒙老師要求行動,可見王振對英宗的影響力有多大。

這個自作聰明,想著耀武揚威的人,最終死在了那個養育他的土地,可連帶的是英宗被俘,二十萬大軍的覆滅。或許當他被亂軍刺死,他才明白這是他此此生最得不償失的一次胡亂之舉吧。有時謹慎是對的,可當有一天權力和慾望衝破頭腦時,蠻橫和驕傲佔據小心的謹慎時,王振就已經死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