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活應該怎樣度過才算是有意義的?

大學生活應該怎樣度過才算是有意義的?

今天在知乎上看見了這個問題,感慨良多,索性就回答了一下。

我碩士畢業半年多,這個回答來自於我現階段對大學那幾年的“再規劃”,也就是說,假如我回到2012年秋天,將會怎樣重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當然,這對我來說只是不切實際的臆想,可是說給初入大學的朋友們聽,想必還是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一、早一點想清楚,自己這一生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想要從事怎樣的職業,想要獲得哪方面的成績,等等。以大學教育,尤其本科四年的大學教育而論,除少數學科外,其實專業的壁壘並不是那麼艱深。比如你的興趣、志向、規劃與你現在的專業不符,那麼你應該早做打算,嘗試轉專業,或者通過自主學習,來接觸你自己想要從事的行業,為之打好基礎。而如果你的專業恰好就是人生志向所在,那沒啥好說的,好好學習吧,不要懈怠。

二、多讀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幾百年內不會過時。最初不要帶著功利的思想,要培養閱讀的習慣。不要自視清高,看不上那些條條框框的榜單推薦,畢竟,能入選“中國大學生推薦書目”之類的書籍,最起碼都算是各類名家經典,也許讀了暫時“無用”,但多少能有所積累;如果更偏好個人興趣,到目前為止,豆瓣讀書榜單都算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參考。

三、早一點學習理財和投資的知識。如果你不是一個富二代,那麼這類知識越早學習越好。有人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之所以這麼說,你用1.05和1.1分別取個40次方就明白了——巴菲特90%的財富都來自於60歲之後,這正是複利與時間的神奇魔法。早一點找到合理的投資方法,可以更好地開啟你人生的資本積累,畢竟,這個社會一天比一天現實,可能你從出生到高中畢業都沒有任何一門課教過有關“錢”的知識,那麼現在,這些知識需要你自己去學。《富爸爸窮爸爸》《小狗錢錢》《窮查理寶典》《聰明的投資者》是我推薦的入門四件套,可惜我讀得很晚。

四、可以通過各種實踐機會,來嘗試接觸社會。一方面,我們的社會仍處在變革之中,機會往往就在時間的長河裡一個個湧現,然後成就一批又一批人,也許以學生的身份談不上“把握人生機遇”,可是早一點接觸、瞭解這些機遇,看看別人怎樣做時代的弄潮兒,終歸對自己有利。另一方面,江湖險惡,暗箭難防,並不是說說而已,學校非常單純,非常單純,就像在一張白紙上勾勒童話。作為學生不可捨棄赤子之心,可是作為成年人,也不要逃避社會現實。

五、條件允許的話,認真談一段校園戀愛。找志同道合、心意相通的人。這個不多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六、找到一些,可以一生相持相扶的好朋友,或多或少,寧缺毋濫。大學是交朋友、特別是結識人生摯友的最佳時段。除非你在高考中發揮過於失常(或超常),同一所大學中,理論上最容易尋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其實談戀愛也一樣。

七、儘量不要虛度時間。我知道我們面對各種新鮮誘惑,可能或多或少都沒辦法剋制自己,不過浪費時間的日子,最終只會落下精神層面的虛空和心理層面的悔恨——至少我是這樣的。手機裡浪費時間的APP,儘早刪了吧。讀書、健身、運動,學習各種各樣有用的或者有趣的技能,多年後你一定會回憶這樣的生活;而不是半夜看抖音、刷微博的荒蕪時光。

暫時想到這些。後續如果有補充,我會整理在評論區。

希望各位年輕的朋友,都能度過充實而美好的校園生活!

——————————————

文章首發公眾號【黑笑小說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