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楞嚴經》中佛把最高祕密都講出來了

南懷瑾先生:《楞嚴經》中佛把最高秘密都講出來了


《楞嚴經》開始“七處徵心,八還辨見”,佛與阿難的對話,問“心”在哪裡?往返討論了七點,心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然後佛告訴阿難,心在哪裡。……

至於“八還辨見”,還是講見地,到後面才講到修證功夫的路子,佛把最高的秘密都講出來了。所以,我們天天帶著《楞嚴經》,沒把它看懂,修行不上路,很可惜的,也辜負了佛恩。

現在舉一個“八還辨見”的例子,《楞嚴經》卷二:

“我今示汝不生滅性。大王,汝年幾時見恆河水?王言:我生三歲,慈母攜我謁耆婆天,經過此流,爾時即知是恆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說,二十之時,衰於十歲,乃至六十,日月歲時,念念遷變,則汝三歲見此河時,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歲時,宛然無異,乃至於今,年六十二,亦無有異。佛言:汝今自傷發白面皺,其面必定皺於童年,則汝今時,觀此恆河,與昔童時觀河之見,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

有一天,波斯匿王出來問佛說:“這樣很容易,但關於心的不生滅性我有疑問。”佛說:“你幾歲看到恆河?”國王說:“小時候與我母親經過時看到的。”佛問:“你那時幾歲?”“三歲”,“現在你幾歲?”“六十二歲”,“現在你眼睛都花了,你再經過恆河時,你看得見嗎?”,“當然看得見”,佛說:“你的年齡有衰老、生滅、死亡,而你那個能見的性,不跟著年齡在變,沒有動過。”你睡著時,雖然閉著眼睛,但是眼識還是在看,在看裡面,這個見性沒有變。有關這一節,我作了一首詩:

生死無端別恨深,

浪花流到去來今。

白頭霧裡觀河見,

猶是童年過後心。

人,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對人類來說,最可怕了。我們生了、死了,再投胎,分段生死像一股流水般,永遠隨著浪頭,一起一滅,沒有休止。上面那首詩就引用了波斯匿王的典故,“白頭霧裡觀河見”,年齡大了,看東西眼花了,但是這個能見的性,還是沒有兩樣,還是童年的那個樣子——“猶是童年過後心”。

“諸可還者,自然非汝;不汝還者,非汝而誰。”眼見還給眼神經,光明還給太陽,一切可還的都還了,剩下一個還不掉的,無處還的,那個不是“你”又是誰啊?

當然,你可以說:“佛不是說無我嗎?”是的,佛說的無我,是無四大,無假我。自性的我沒有拋掉。有一位天目禮禪師悟道時,作了一首詩:

不汝還兮復是誰?

殘紅落滿釣魚磯。

日斜風動無人掃,

燕子銜將水際飛。

落花掉在地上,歸於本位。好似打坐時,妄想來就來,你知道時它就走掉了,不必去管它,就是這個境界。“殘紅落滿釣魚磯”,他把當時自然界的景象,很自然地擺在那裡,很現成的。就好比你的心境,自自然然的,慢慢地靜下去。太陽下山,風微微地動,就是比喻還有一點輕微的妄念。“無人掃”,不要去管它,掃不得,你不要管。“燕子銜將水際飛”,輕微的一點妄念,毫不相干。下面我自己加兩句:“嘖!嘖!是無上咒,無等等咒。”告訴你,這不是詩,你懂了這一首,你就悟到了一點了。

現在我們解釋了八還辨見,明心見性這一面,我們懂了。那個還不掉的,就是我的見,對不對?可是我要提一個問題,如果釋迦牟尼佛來了,我一定要問問他:“師父啊!你講了半天,那個還不掉的就是我,可是要有我這個肉體存在啊!我的肉體死掉時,那個東西會掉到哪裡去?我還是找不到。”所以假如用功夫,仍然找不到這點來路與去路,你縱然證到心中真空,一“定”三百六十天,也是沒有用的,還是不行,這也是個秘密。

現在你們那些功夫作得好的人會認為“好啊!很有進步”。老實講,那是靠你身體這個赤肉團,紅彤彤的一塊肉,肉壞了的時候,你到哪裡去?怎麼走?“我有一寶,秘在形山”,怎麼跑出來?又怎麼跑進去?怎麼把它找出來?所以《楞嚴經》前面談見地,後面一路下去,修證的秘密都告訴你了。這個作功夫的秘密,都在後面一兩卷當中,大家平常最不注意的地方,尤其是五十種陰魔——五陰解脫。

——南懷瑾先生《如何修證佛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