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聰明的父母不會這樣做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父母哭窮並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前幾天逛超市的時候碰到一對母子,孩子想要買一個游泳圈想去學游泳,母親一把把游泳圈從孩子的手中搶來,惡狠狠的說:

“買什麼游泳圈,學什麼游泳。咱們家又沒這麼多閒錢,你知道學游泳要花多少錢嗎?家裡不要吃飯了嗎?”

一旁的小男孩被媽媽教育了一通後,可憐巴巴的說了句媽媽我知道了,跟在媽媽的屁股後面就走了。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聰明的父母不會這樣做


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當孩子需要買什麼東西的時候,父母就會和孩子說家裡沒錢,買不起

這種中國式父母“哭窮”教育,想必我們都不會陌生,小時候或多或少父母以此為藉口而拒絕我們的祈求,但是這樣做卻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聰明的父母不會這樣做


父母哭窮對孩子的影響

· 極度自卑 不管你是月入過萬不想讓孩子亂花錢,體會你窮養的苦心;還是家裡條件真的不好沒有錢 。如果你每天給孩子灌輸“窮”的思想 。孩子就會從小缺乏安全感 ,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也變得不愛和同學、朋友一起玩。所以很多人對貧窮、物質和階級差距的感受,基本來自童年。而且不管孩子以後無論貧窮還是富貴,這種“窮”帶給他得傷害都會一直留在他的心裡。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聰明的父母不會這樣做


· 極度放縱 報復性消費 很多從小受到創傷的人,進入到社會賺到了一點錢了,馬上就會進行報復性的補償。讓周圍的人知道他現在有錢了,生活越來越好了。這樣他才能從中找回自信和安全感,有的人甚至擇偶標準也是這樣:"一定要找個有錢人"。 人啊童年越缺少什麼長大了就越想得到什麼,究其一生都在彌補小時候失去的東西。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聰明的父母不會這樣做

· 目光短淺,太在乎錢 父母窮養教育出來的孩子,永遠把掙錢、省錢和攢錢當做頭等大事。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扣扣扣扣......,“去旅遊嗎?不去,那得花多少錢!”讓他往外掏錢就像是要他的命一樣,只有銀行卡里的數字才能給到他安全感。就像《安家》裡的房似錦一樣,活著只知道錢錢錢,一點生活的樂趣都沒。太在乎眼前的蠅頭小利,捨不得在人際交往上花錢。最後莫得一個朋友!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聰明的父母不會這樣做


倡導勤儉節約沒錯,可哭窮是一種傳染病,它會慢慢侵蝕到孩子的內心,會導致孩子自卑,缺乏安全感,不自信,從而影響一輩子。

有時候父母的裝窮是為了讓孩子不亂花錢,懂得持家。當孩子拿著一件東西和媽媽說:“媽媽,這個太貴了,我不想要了。”這時候家長一定覺得自己的孩子太懂事了,自己的教育太成功了。其實這只是父母看到的表面現象,伴隨孩子內心成長的各種負面影響,很可惜,父母看不到。

長大後,這些影響會一直根植心底,影響著孩子的生活觀、婚姻觀,甚至終其一生也難做到自治自愈。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聰明的父母不會這樣做

家長應該怎樣做

· 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 適當的把家裡的經濟大權交給孩子打理,讓孩子負責家裡的開支,參與到家庭管理中,買菜的時候可以帶上孩子,讓孩子付錢,讓孩子體會到付錢的感覺。時間久了就能感受到節約的重要。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聰明的父母不會這樣做


· 培養孩子的消費觀 買東西要有選擇性,選擇性價比合適而且最為需要的。比如孩子想要買好幾個東西,可以羅列出來,分析每個東西的價格和用處,從而選出最為需要的,這樣也可以讓孩子減少亂花錢的機會。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聰明的父母不會這樣做


· 讓孩子清楚的瞭解家裡的實際情況 我有個朋友,家庭條件還不錯。但是他的父母卻總是和他說家裡很窮,每個月的家裡的生活開銷都不敢超過一千怕負擔不起。說完一轉身,他媽媽就買了一件一兩千塊錢的衣服,人都看傻掉。在這樣的思想灌輸下,他就變的對金錢很敏感,生怕多花家裡一分錢給父母說。大學的學費不夠也不敢向家裡人要,最後去借了校園貸,利滾利越欠越多,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了“負二代。” 讓孩子瞭解自己家裡的經濟情況,孩子就不會因為錢的事去做一些傻事,如果我朋友知道他家裡的情況還不錯,那就不會有心裡負擔不敢向家裡要錢。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聰明的父母不會這樣做


· 正確的處理孩子的訴求 當孩子需要錢去買一些小零食、小玩具時,很多家長就會怕孩子養成亂花錢的習慣,就對孩子說沒錢。其實我們可以讓孩子通過勞動來獲取他需要買東西的錢,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家務:整理好自己的房間 獎勵2塊錢,掃地板獎勵2塊錢。這樣不僅能滿足孩子的需求,還可以讓孩子明白錢是怎麼來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得到的,而不是手伸過來就會有的。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聰明的父母不會這樣做


· 用樂觀的態度去生活 生活確實很辛苦,每一個成年人的世界中都沒有容易兩個字。但是我們也要對生活充滿希望、活力,用樂觀的態度去生活。這樣不僅自己可以活的快樂,同樣也可以影響到周圍的人。當孩子每天看到的是積極向上、對生活充滿熱情的父母,那孩子也會對生活充滿希望。


比“窮”更可怕的,是父母向孩子“哭窮”,聰明的父母不會這樣做


寫在最後

或許有些父母覺得向孩子哭窮,孩子會懂得節儉和懂事,但其實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合理理 財,才是對他們更好的教育。

一個人物質上的匱乏只是一時的,但是思維和精神上的短缺卻是一輩子的。父母最聰明的哭窮地哭窮是告訴孩子:做你喜歡做的事,成為你想成為的人。因為這比成為一個有錢人更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