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機構備註自家“經濟條件欠佳”,窮人的孩子怎樣不受歧視?

那天刷到一則新聞,心裡湧起一股“酸味兒”。

培訓機構備註自家“經濟條件欠佳”,窮人的孩子怎樣不受歧視?


培訓機構備註自家“經濟條件欠佳”,窮人的孩子怎樣不受歧視?

成都雙流的寶媽張女士,為孩子報了一個4000多元的繪畫班後,卻無意發現該機構在自家信息後備注了“家住白河左岸,經濟條件欠佳”的字樣。張女士感覺受到了歧視,更怕孩子在這樣的機構學習也受到歧視,就退了學費。

一邊是住安置小區的家長感覺受到歧視,另一邊也有豪擲近千萬買學區房的家長。

當天有個新聞,在北京海淀區,家長餘女士花了900萬買下了北京育英學校附近的天價學區房,卻有可能讀不到心儀的育英學校。同樣情況的40餘位家長找到了海淀區教委,希望協商解決方案。因為之前很多地區,確實存在學區房一說。

有經濟實力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學業和未來,豪擲重金,在所不惜。經濟實力欠佳的家長,卻只能在養娃成本上克勤克儉。

家庭經濟條件的懸殊,已經成為教育資源分配和孩子成長環境的新挑戰。

培訓機構備註自家“經濟條件欠佳”,窮人的孩子怎樣不受歧視?

許多人說,如今寒門再難出貴子。那麼,作為普通家庭的孩子,應該建立怎樣的心態,來應對孩子成長中因經濟原因產生的各種問題呢?

1、正視問題,不過早讓孩子體會到經濟懸殊帶來的影響。

有人說,社會歧視普遍存在,小到逛衣服店,大到買房買車,很多普通人都遭遇過售貨員的冷眼,開頭張女士的反應似乎過於強烈。培訓機構最重視的是盈利,大多數的培訓機構都會暗中收集客戶信息,以便後期推廣課程。

說實話,歡喜媽媽也帶大寶去體驗過一些比較高端的英語和思維課程,但是出於性價比考慮,在徵詢了孩子意見過後,還是貨比三家,選擇優惠一點的課程。在給孩子買東西也是儘量挑選便宜一點的。讓孩子從小養成合理消費的習慣。

各行各業,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可能遇到經濟歧視。只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還沒形成正確三觀的時候,儘量少讓孩子感覺到這些歧視。在面對他人歧視的時候,也要正視問題,做到人窮志不窮,在士氣上理直氣壯。

培訓機構備註自家“經濟條件欠佳”,窮人的孩子怎樣不受歧視?

2、不過於哭窮,但要養成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我們的上一輩父母,經濟條件普遍不太好,大多數勤儉節約,喜歡在孩子面前哭窮,以遏制孩子亂花錢,激發孩子的奮鬥動力。

但是過多的哭窮,會讓孩子產生匱乏感、負疚感和自卑感,幸福感也會降低。

我小的時候,媽媽也總是這樣,說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不能亂花錢,以後只能靠自己。在中學時,老師發現我有一點藝術天賦,鼓勵我報點培訓班,當自己鼓足勇氣和媽媽說這件事時,媽媽說,那麼貴,學那些沒用的,只要好好讀書就行了嘛。後來自己只考上了一般的大學,心裡難免也產生了自卑情結,認為自己不配得到更好的東西。

培訓機構備註自家“經濟條件欠佳”,窮人的孩子怎樣不受歧視?

3、合理避重就輕,家庭教育比的不僅是經濟能力,更多的是格局

在影視劇中,有太多的普通人希望抓住機會,融入富裕的生活中。在電影《寄生蟲》裡,主角基澤一家非常窮困,在後來的偶然加刻意安排下,混入了有錢人家中打工,在一次偶然享受過富人生活後,不堪受到僱主“窮味兒”的歧視,最終利用殺戮的方法,將自家逼上了不歸路。

培訓機構備註自家“經濟條件欠佳”,窮人的孩子怎樣不受歧視?

正所謂:“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正確的心態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能夠接受自己的普通和孩子的普通,便是一種格局。更要清醒認識到,教育孩子,比的不僅是金錢,更是父母的眼界和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