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之變,悲哀殉國

大家都能猜到,萬惡的王振太監出馬了。關於他早年的事蹟沒有記載,筆者猜測是宣宗派去照顧太子朱祁鎮飲食起居的,不然也不能解釋為何朱祁鎮對王振的感情那麼深厚,就像萬曆皇帝早年對馮大伴一樣。

土木之變,悲哀殉國


王振雖然有攬權之心,但在正統初年,由於有明仁宗的皇后張太皇太后主政,加上"三楊"內閣輔政,朝廷大體保持了良性運轉,王振無法放肆。但等這幫老人去世後,王振仗著皇帝寵幸,開始在朝廷大肆排除異己,作威作福起來。

當時的朝臣大多畏懼王振的權勢,對王振行叩拜之禮,唯獨張輔在朝中地位崇高加上性格剛直,從不給王振的面子。王振雖然搞不掉張輔,但暗地裡卻恨之入骨。

當時同樣遇到這種待遇的還有另一位名臣,即力挽狂瀾的于謙。

土木之變,悲哀殉國


如果王振僅僅弄權也就罷了,但他偏偏能力不夠還要四處插手政務。當時蒙古草原在瓦剌部首領脫歡的帶領下重新統一,在其子也先的統治下,瓦剌勢力更是空前強大,四處侵略明朝北部邊境,還派出越來越龐大的貢馬使團到北京要求賞賜。

王振對瓦剌的巨大的勢力和威脅缺乏清醒的認識,還以為他們只是永樂年間被明軍四處追殺的草原部落,讓皇帝下令斷絕貢馬貿易。也先窺伺中原已久,這下找到了一個開戰的藉口,率數萬騎兵大舉進犯大同、宣府一線。

王振給英宗宣講曾爺爺成祖北伐蒙古的豐功偉績,唆使其率軍御駕親征,以為在他的英明指揮下,可以一舉蕩平瓦剌,自己的功勞簿上又可以重重添上一筆。於是,在王振的主導下,英宗倉促下令組織了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得開往邊關。

王振在出發時,帶上了朝中半數以上的文武官員,似乎是要向他們證明自己的光榮與正確。其中也包括了英國公張輔。

土木之變,悲哀殉國


王振毫無半點軍事才能,殊不知面對如今這般強大的瓦剌勢力,就算牛如朱棣也會小心翼翼地應付,他卻打算先把軍隊開到自己老家炫耀一番。

張輔上書指出軍事行動的錯誤之處,卻被王振批駁回來,年已七旬的張輔很是生氣,但沒什麼法子制服這位皇帝寵幸的太監。

王振是蠢豬,也先可不是。也先一眼看出了明軍的破綻,在土木堡對明軍發起了突襲。本來屬於一流戰鬥力的京師三大營部隊,由於指揮混亂人員無序,被瓦剌騎兵砍瓜切菜般得屠殺,大敗虧輸。

張輔在戰死沙場的最後一刻應該是想了很多,比如當年被他們揍成傻子的瓦剌人,如今居然成功完成了反殺。但更多的應該是氣憤,有王振這樣的豬隊友做領導,活活敗光了明朝經幾代建立起來的精銳部隊,更把明朝拖到了亡國的邊緣。

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是光榮的,但是這一場仗本來真不應該輸的,實在是憋屈極了。包括張輔在內的很多優秀的武將犧牲,導致當年靖難形成的武人集團遭遇重大打擊,失去制衡的文官集團,才會在之後的朝廷政局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甚至是跟皇帝對著幹。

從此,明朝再難有像之前那樣組織大軍,對遊牧民族發起大規模遠征的行動了。

生得輝煌,死得憋屈,誠如是也,一聲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