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發文鑑定MDA5負向調節基因

近期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在病毒學期刊PLOS Pathogens發表文章“ZFYVE1 negatively regulates MDA5- but not RIG-I-mediated innate antiviral response”。研究表明ZFYVE1負向調節MDA5介導的天然抗病毒反應。

天然免疫系統是宿主抵抗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線。在病毒感染時,病原體識別受體(PRRs)可以識別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MPs),進而觸發一系列信號反應,誘導I型干擾素(IFN)、促炎細胞因子和其他下游抗病毒效應蛋白產生。從而有效抑制病毒複製。

病原體識別受體是宿主識病原並啟動免疫反應的重要蛋白。在細胞質中RIG-I和MDA5尤其重要,他們通過識別不同的RNA病毒,建立抗病毒免疫反應。本研究鑑定了ZFYVE1 作為MDA5的負向調節基因介導天然免疫反應

首先作者通過體外基因敲低實驗證明ZFYVE1基因缺失加強了EMCV和poly(I:C)-HMW(MECV和poly(I:C)-HMW被MDA5特異性識別)誘導的IFNB1, ISG56 和CXCL10基因轉錄,而沒有影響SeV、VSV和poly(I:C)-LMW(SeV、VSV和poly(I:C)-LMW被RIG-I受體識別)誘導的基因表達。

進一步實驗證明在ZFYVE1 敲低提高了EMCV誘導的下游信號通路的活化。小鼠實驗也有相同的結果。這些結果證明了ZFYVE1 缺失促進了MDA5,而不是RIG-I,介導的信號通路.

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發文鑑定MDA5負向調節基因

圖1:鑑定ZFYVE1為MDA5的負向調節劑

隨後作者用EMCV和VSV 感染ZFYVE1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結果顯示在EMCV感染的實驗中,ZFYVE1基因敲除小鼠的血清中IFN-β和TNF-ɑ 表達水平更高,EMCV的病毒拷貝數和病毒滴度也顯著降低,ZFYVE1基因敲除小鼠對EMCV誘導小鼠死亡有更強的抵抗力。而在VSV感染小鼠實驗中沒有顯著變化。

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發文鑑定MDA5負向調節基因

圖2:ZFYVE1缺失提高了MDA5介導的抗病毒反應

接下來作者研究了ZFYVE1對MDA5介導的先天免疫應答的抑制作用的分子機制。免疫共沉澱結果顯示ZFYVE1與MDA5存在相互作用,且N端為相互作用結構域。另一方面,MDA5的N端串聯CARD結構域和中間解旋酶結構域可以獨立地與ZFYVE1相互作用。這些結果表明ZFYVE1可以靶向MDA5發揮它的功能活性。

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發文鑑定MDA5負向調節基因

圖3:ZFYVE1與MDA5相互作用

作者通過Pull-down和“foot-print”實驗證明了ZFYVE1與MDA5競爭結合poly(I:C)和EMCV。

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發文鑑定MDA5負向調節基因

圖4:ZFYVE1與MDA5競爭結合病毒RNA

因為MDA5的N末端串聯CARD形成功能性寡聚物對VISA激活很重要。所以作者通過實驗證明了ZFYVE1通過N端結構域抑制MDA5寡聚,從而發揮它的功能。

總而言之,作者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了:

  1. ZFYVE1是MDA5介導抗病毒反應的負向調節基因
  2. ZYFE1基因敲小鼠EMCV的病毒拷貝數和病毒滴度顯著降低,且小鼠對EMCV誘導小鼠死亡有更強的抵抗力。
  3. ZFYVE1通過與MDA5競爭結合病毒RNA並影響MDA5寡聚,從而抑制MDA5介導的抗病毒反應。

原文鏈接: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article?id=
10.1371/journal.ppat.100845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