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冬蕾:终生学习,悲天悯人 | 写在研发客五周年

毛冬蕾:终生学习,悲天悯人 | 写在研发客五周年

我决定去追随新药研发客们,一辈子也不后悔。

这便是研发客名字的由来。

延伸阅读

创刊语:编者的话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2020年的谷雨时节。这些日子,每天切换在各大在线论坛和微信群学习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新冠疫情知识,忙的不亦乐乎。蓦然想起5年前研发客创立的日子。那是在春暖花开,有着“雨生百谷”之意的谷雨时节,在与一位位行业专家为研发客的诞生促膝长谈之后,与佳凌、樱子、小洁、彦涛博士用微信推送了第一期的研发客(延伸阅读:张彦涛:药品质量是怎样炼成的)。

毛冬蕾:终生学习,悲天悯人 | 写在研发客五周年

2014年11月年研发客与业内专家讨论定位与发展

研发客的由来

愿为中国药物创新带来一束光,并成为一座灯塔

十多年前在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医药经济报》和《中国处方药》工作的时候,就对以非虚构性写作和深度客观报道见长的《纽约客》这个名字留有深刻的印象。在一次药物信息协会(DIA)会议上,看到早年在国外学成回来的海归“斗士”们如鲁先平博士,如前仆后继地为中国的药物创新和监管科学前赴后继,奔走呼号,我想,他们不正是一群像候鸟一般迁徙,敏锐地捕捉着生物医药产业的机遇,心怀改变中国创新药现状坚定信念、使命和理想的“研发客”吗?

毛冬蕾:终生学习,悲天悯人 | 写在研发客五周年

佳凌(左)和冬蕾2012年参加DIA中国年会相识相遇

我决定去追随这群研发客们,一辈子也不后悔。这便是研发客名字的由来。而佳凌和业内好友帮我把这个雪藏了5年的想法付诸实现(哈哈,写到这里,我想起光子王健博士在微信上发的话——如果没有行动,一切想法都是空中楼阁)。

Tony博士第一期的文章妙笔生花,讨论了药品质量的文章,当年一发出来就引起大家关注——“研发客”是谁?

我们是一群行业媒体人,带着理想,记录和报道生生不息的中国新药研发生态。通过我们微弱的力量,愿为中国药物创新带来一束光,并终将成为一座灯塔,助力行业登高望远。

Tony博士曾开玩笑说,研发客应该有他一根创始股,这是很有意义的事业,他如果不出钱肯定会出钱。很快,我们就推出了有影响力的专栏,如彼岸、江湖、光影、正见、老梁说药等,这些文稿把西方先进的研发理念带给国内读者。后来,姚嘉编辑、小徐、小娟、昊红、杨爽、储院长、Cleo、程龙、丹妮也纷纷加入我们的队伍。

《研发客》诞生后的短短五年,从无到有,触角已延伸至医药行业的方方面面,研发创新、审批审评、新资本、新商业、新模式,创作深度作品已达到1000篇。小至为临床从业者发声,大至为监管药政呐喊,更为资深科学家传播尖端新技术,亦为年轻海归博士“撑腰”,助其创新立业,宣传新药,介绍新规。常常深感新药研发之不易,不但要涉及上千门学科,还要面对九死一生的失败考验。研发客作为沧海一粟,愿为行业做些事情。

疫情下的研发客

以客观中立为底线从事人文关怀写作

不想今年,研发客5年庆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中度过。小小的病毒,搅乱了21世纪的开局,全球经济文化重新组合或许在所必然。每一个体、集群,乃至国家,都经历考验,好在不乏勇气、智慧和爱。我在武汉的84岁的舅舅在封城的第一天,发来微信说,通过代购,送来了几次食品,送货小哥全副武装,让人感慨感动,不用挂念,更重要的是知道了社会服务还正常。

如同惊涛骇浪,新冠疫情冲走了春节假日的喜庆。不断增长的确诊数字,持续刷屏的疫情信息,都牵动着全国医药研发人的心。在惶恐的疫情面前,我们没有退缩,坚守一线。在储旻华院长的带领下,编辑部全体同仁在微信群中追踪疫情焦点,发布系列专栏,解读新冠病毒新药研发和临床研究背后的科学逻辑,创作出一篇篇高质量的文章:如阅读量超过5万的《Clinical Trails 公布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试验信息》。在疫情中,姚嘉编辑总是强调,要以客观中立为底线从事人文关怀的写作。研发客的客,也代表着客观。疫情中,我采访了一些奋战在一线的医药研发人员,包括科伦药业研究院团队,疫情来势汹汹,我为他们为国效力的行动所感动。

研发客与行业大小事

过去5年医药创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过去5年,我们不断发展壮大,在此一起回顾这期间发生在研发客的大事件:

2015年4月20日,研发客创刊并推出纸质版,该年6月组建编委;

毛冬蕾:终生学习,悲天悯人 | 写在研发客五周年

2015年第一届研发客读者会

10月在上海Jones Day律师事务所举办首次读者会;11月15日,推出大话JPM系列,这是国内第一次报道JPM年会。

毛冬蕾:终生学习,悲天悯人 | 写在研发客五周年

2018年研发客组织临床急需药品目录研讨会

2016年6月24日,首次与美国华裔血液及肿瘤专家协会合作,报道中国肿瘤免疫治疗研讨会。该年5月,在北京举办第二届研发客读者会。2017年1月,首次在旧金山JP摩根大会期间举办读者会;该年5月,推出大型策划江湖之十年BioBAY;

毛冬蕾:终生学习,悲天悯人 | 写在研发客五周年

该年7月,首次与泰格医药成功联合举办临床研究高峰论坛年会。2018年5月,研发客网站推出新闻邮件系统上线;该年9月3日,研发客香港生物医药指数上线;该年11月,第一次报道日本东京DIA年会。

毛冬蕾:终生学习,悲天悯人 | 写在研发客五周年

2019年第三届研发客中国新药临床高峰论坛

成功举办

2019年7月,举办第三届中国新药临床高峰论坛。12月与广东省生物统计学会、南方医科大学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第二届生物统计高峰论坛,这一系列大事件,见证着研发客的成长。

毛冬蕾:终生学习,悲天悯人 | 写在研发客五周年

2018年研发客参与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

媒体采访

期间,我们得到了众多学术机构、科研院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行业协会、NGO、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国内外制药企业、投资机构的关爱和支持。

在研发客成长的5年中,医药行业创新研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政策方面,2015年至今,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法律法规、技术指导原则出台频次最多和改革力度最大的5年。国务院、卫计委、原食药监总局、发改委等多个国家级部门密集发布生物医药研发相关政策,重点体包括几大方面:

“7·22”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加速临床试验行业洗牌,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毕井泉局长推动改革的“44号文” (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至今还是挂在医药界嘴边的热词,与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及实施相关的法规大概有200多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鼓励优质创新药品与国际接轨,种种配套政策正在为行业提质量促创新。

尤其是中国加入ICH后系列指南的落地实施将迎来新一轮对国际法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生物统计、药物警戒的人才需求。刚刚发布的新《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引发全行业学习和热议。写到这里,不禁向那些为中国药品监管审评改革甘做一块块铺路石的前辈们致敬,正是一代一代药监人和行业专家的努力,令这一系列政策法规得以出台,给予了创新药诸多优惠政策,终于让中国迎来医药研发创新的黄金时期。

创新品种方面,国内创新药的主要来源仍是化学药,但生物技术药物研发项目却增长迅速。2015年以来,国内传统制药企业如恒瑞、天士力等陆续布局生物药研发。我国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的申报数量在近几年涌现,根据CDE的年报统计,2014~2018年期间申报数量合计超过240项,复合增长率高达约74.4%。国内生物制品最热门靶点依次为VEGF(R)、TNF-α、PD-(L)1、HER-2、EGFR、CD20、RANKL靶点。进入2019年,共计申报127项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而2018年为94项。

我们看到,本土企业已有创新药率先在美国上市,其研发触角伸向更多全球最新靶点,挑战最难的肿瘤适应症(如胰腺癌)、最罕见的疾病。创始人、企业家和科学家内心做创新药的动力激发他们不断追梦。资本方面,过去几年,港交所上市新政允许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后,医药企业在香港的上市步伐显着加快。2018年11月5日推出的科创板,为医药行业研发创新注入无限动力。一方面,科创板助力行业加大研发投入,利好整个创新药产业链。研发型药企需要资金进行临床研究,在科创板融资成功将推动自身研发,加速产品业绩兑现。另一方面,行业研发投入增大有利于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研发外包行业(CRO/CMO)也因此受益明显。

我们的投资观察栏目主编徐唯佳总是第一时间站在资本行业的前沿,向大家解读数字背后的逻辑,推出自主原创的研发客指数分析。人才方面,以海归人才为代表的海归高层次创业人才群体开始引领中国新药企业研发走向世界,如深圳微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再鼎医药、亚盛医药、基石药业、君石药业、东曜药业、复宏汉霖、康宁杰瑞、康方生物、深圳亦诺微、泽璟制药、康希诺,等等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吸引全球资本支持创新生物药研发,并以将其在研产品的海外商业化权益许可给跨国药企等交易形式建立联盟合作并为研发项目融资,在中外相继或同步申报开展临床试验,有望使其创新生物药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此外,特别有成就感和使命感的是,在常建青、李树婷老师等学者的指导下,我和编辑部的同事杨爽、丹妮、龙哥、郝鹏、文君在过去几年里,责无旁贷地参加到临床研究促进公益基金微信公众号“小奇”的科普内容编辑工作。我们关注临床试验受试者和患者教育,为临床试验在我国的开展打造一个良性的社会舆论环境,让公众有渠道可寻,有资讯可查。尤其在这次疫情下,全民热议生物医药、临床试验,更让我认识到作为临床试验科普工作者的意义所在。

未来挑战

不断学习,继续在传播工作上严谨报道

在不断采访中,我们得知,在政策、品种、资本、人才的共同驱动之下,未来的5年,国内医药行业创新领域仍将维持较高的景气度。自去年开始,研发客研究院推出了行业蓝皮书,从国际到国内,详尽分析了中国生物医药的现状,从政策、品种、资本等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回顾。

毛冬蕾:终生学习,悲天悯人 | 写在研发客五周年

2019年研发客团建

我们的团队也越来越专业,像储院长、樱子、昊红等具备行业丰富知识背景的人才,已能写出国内一流的科技报道,话题涉及到试验方案设计、生物统计、疫苗研发制备等等专业话题。与此同时,随着医药行业快速发展,新靶点、新技术、新公司、新的法规政策、新媒体更新迭代之快,也让研发客的采编从业人员倍感挑战。抓住行业主流声音,反映最深刻真实的洞见,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未来,研发客将不断自我学习,继续在传播中国医药行业研发创新的工作上严谨报道。我们还将会报道仿制药、市场准入等方向。这五年来,常常被采访对象非常友好的问起:“您是什么专业背景的?”我是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系本科,2000年加入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一直从事编辑工作,正因为没有专业背景,常常让我倍感挑战,期间有懈怠迷茫,幸有大家的鼓励让我向前。

好在业内同行有不少是跨界的大师,如元明资本创始人田源博士、阿斯利康的王磊总、零氪的张天泽总等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有平日里能随时请教的团队小伙伴和行业老师,如贵柏、象麟院长、嘉齐、如意博士、宋瑞霖会长、宋华琳教授、程曾江博士、国瑛院长、倪东耀博士、如方主任、洪明晃教授、许重远教授、陈平雁教授、姚晨教授、冯毅总、何崑博士、郑维义博士、宏宇博士、张彦涛博士、黄纯莹女士、杜莹博士、江宁军博士、俞德超博士、王劲松博士、李宁博士、陈力博士、苏岭博士、凌实博士、汪来博士、曹晓春总、陈文总、常建青老师、李树婷主任、李弈老师、英淑女士等等,在此不能逐一表示感谢!

结束语

疫情下,武汉惊骇渡过七十天,现在也类如处于台风眼般的平静了。我的舅舅终于可以在楼下小区理了一次头发。在这惶恐不安的日子当间,在研发客副总裁Cleo女士的策划下,研发客展视了新logo,给人以新的形象,代表了研发客的始终,競競业业,奋发上进。

期盼我们能持久地探索新药研发的新潮流。统而慨之,研发客路漫漫,经过磨合,经过适应,心无旁骛,秉承为行业搭建一座五彩斑斓的桥梁。

最后,我想说,疫情期间,我的先生为了全家连续煮了70多天的饭菜,他的拿手好菜是猪肚煲鸡汤,质量上乘如口服制剂一样恒定,感谢他再接再厉。如果按一日两餐来算,共140顿都是亲自下厨。5年来,月月还是那样乖巧文静,希望她努力学习,考上理想中学。希望尽快到武汉看望我的舅舅,到成都看望科伦药业的王晶翼院长,采访在武汉参加瑞德西韦试验的临床研究从业者。

我一边在线听一场《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讨论,一边写下此文,心中感慨:新注册管理办法在疫情下推出,振聋发聩,或将令行业重新洗牌,中国新药研发必将融入全球创新的广阔世界。

研发客将站在行业制高点,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悲天悯人。由衷感谢所有陪伴和关爱研发客的人们。愿新冠疫情早日结束,愿您和您的家人健康、幸福、喜乐。我们下一个5年再见!

The Night Has A Thousand Eyes

the night has a thousand eyes

and the day but one

yet the light of the bright world dies

with the dying sun

the mind has a thousand eyes

and the heart but one

yet the light of a whole life dies

when love is done

——Francis William Bourdillon

夜有千星,昼仅一日。天地光华,日落而逝。思有千眼,心只一目。生命光华,爱去而尽。

——(胡延滨 翻译,以此诗献给新冠疫情下全世界的人)

爱你们的,冬蕾

2020年4月19日,于广州

因疫情原因,未敢打搅大家写上5周年庆的寄语,在此汇总多位专家的留言,还望见谅!如果您有任何想对研发客说的话,记录与研发客过往的故事,欢迎您在后台留言(字数600-800),一旦征稿被选用,我们将赠送梁贵柏博士亲笔签名第二本新书

《新药的故事2》,机会难得不容错过!

研发客5周岁生日快乐!祝中国医药行业这颗明珠更加灿烂夺目!

——沈阳药科大学亦弘商学院名誉院长 张象麟

五年来研发客在中国医药创新的春天里像春芽破土而出,不断用自身的创新而推动创新!研发客人的坚守、刻苦、努力与孜孜不倦的追求正在成就着自身的梦想,使自己成为医药研究者思想碰撞的平台和汲取信息的管道。祝研发客越办越好!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 宋瑞霖

生命是一辆来去匆匆的列车,匆匆旅程,会遇见行色各异的人,会让你品味欣喜或哀恸。人生既是列车,也是站台。五年来一直和冬蕾交流研发的话题,一直读研发客的文章,从中学到了不少临床研发和药政法规的知识,也认识了很多研发专家,我愿意为之停留。我祝愿研发客为中国的新药研发做出更大贡献。

——同写意论坛发起人 程增江

作为研发客的忠实读者,热烈祝贺研发客诞生五周年。医药创新和行业变革在中国如火如荼,非常需要像研发客这样专业、客观的媒体,记录这个创新药的黄金时代。衷心祝愿研发客越办越好!

——泰格医药总裁 曹晓春

一晃都5年了,还记得最早的时候去上海参加过小范围的活动,如今研发客已成药物研发领域非常闻名的自媒体和知识库了,请接受我迟到的祝福!

——南京应诺医药董事长 郑维义

祝贺研发客创办5周年和研发客的朋友们!作为研发客一直以来的粉丝,自己觉得有多个理由道贺:1)研发客创办初期自己曾有幸发表过几篇小文;2)研发客是华人抗体协会媒体合作伙伴,借机感谢研发客对协会一直以来的鼎力支持!;3)研发客的文章质量以及在业内影响力有目共睹。期待研发客为助力中国生物医药的未来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华人抗体协会创始会长、董事 王守业

祝贺研发客五周年,还能清晰记得五年前拜访冬蕾,参观研发客的办公室。一路走来,彼此相互鼓励和支持,大家都还在自己的领域坚守,并有所成绩,这种感觉真好。

——蔻德罕见病中心(CORD)主任 黄如方

祝贺五周年!今后依旧作为你们的忠实读者,朝夕相伴!

—— 临床研究行业资深专家 李树婷

恭喜研发客5周年!新logo冷色调更显专业!

—— 苏州克睿基因 王文博

总第1025期

毛冬蕾:终生学习,悲天悯人 | 写在研发客五周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